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历史评论

魏征在《陈书》中评论陈后主说: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初惧阽危,屡有哀矜之诏,后稍安集,复扇淫侈之风。宾礼诸公,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谋谟所及,遂无骨鲠之臣,权要所在,莫匪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临机不寤,自投于井,冀以苟生,视其以此求全,抑以民斯下矣。清人袁枚对张丽华的评价总还公...

爱国高僧喜饶嘉措大师

喜饶嘉措大师是我国佛教界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内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为继承和弘扬佛教,庄严国十,利乐有情,为保护和发展藏族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苦难的童年   喜饶嘉措1834年诞生于青海省循化县道帖乡一个贫苫农民的家庭。循化县在青海省东部,位于黄河之滨,自古以来是多民族、...

史料记载

本纪第三 世祖 世祖文皇帝,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梁太清初,梦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世祖因三分取一而怀之。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时乱日甚,乃避地临安。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高...

从艺经历

1936年任天一影片公司演员,在《王先生奇侠传》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1937年在联华影业公司主演《镀金的城》。后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苏联学习,先后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   1946年回国,在陕西、山西等地参加土地改革。1946年秋回到延安,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随军在陕、晋、冀活动,曾导演秧歌剧...

但是为什么事与愿违,总是留下无法实现的遗憾。事实也证明张仲鲁

但是为什么事与愿违,总是留下无法实现的遗憾。 事实也证明张仲鲁这个单枪匹马的清华牌,尽管竭尽全力,想立足河南大学有所作为,但是最终下场,正如他自己的哀叹:我三去河南大学,时间虽都很短,然当时的内外矛盾和斗争都是相当复杂和激烈的,现在把他如实记录下来,亦可观到旧社会教育界的肮脏腐败之一斑,对后代亦有一定教育意义。 细究这些利益团伙为什么不能容清华、北大精神落户呢?河南大学流传过这样的版本:...

家世渊源

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寔,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西晋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

甘愿做“人质”的李烛尘

我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要经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迫、掠夺,使他们在夹缝中图生存。我国化工巨匠范旭东被绑架就是一件典型的事例,不仅付出巨大的赎金,而且险些丢了性命。在营救范旭东的过程中,李烛尘甘愿做人质替代范旭东,显现出在实业救国中凝聚的深厚友谊。 一   1914年范旭东等在塘沽创办了久大精盐厂,1917年在塘沽筹办了永利碱厂。正当他们奋力开拓的时候,来自国内的封建军阀势力明目张胆地向...

黎照寰二三事

弃官从教:1934年,著名教育家刘湛恩赴欧美各国考察教育时,一些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美国人士问他:中国的工业大学以哪所最好?刘湛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你们美国有MIT,我们有交通大学。你们办教育的人,是希望以后能够转入政界;我们这位交通大学的校长是有官不做,辞去了铁道部次长,而来专心办学。黎照寰早年在美留学期间结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活动,一度充任孙中山秘书。1927年任交通部铁道处长...

张际春为何被整死?

张际春为何被整死 张际春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党的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曾任第二野战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前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1968年9月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他的夫人、红军老战士罗屏同志也惨遭毒手。 众所周知,林...

张难先往事

张难先的后代都一致认为他有一种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情怀。而这种情怀至今让他们子孙辈引以为豪。   张家第18世子张难先,1874年出生,1968年逝世,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是当地一个颇有声望的儒商,很重视子女教育。少年时期的他,聪慧伶俐,入私塾读书,崇尚明其义、晓其理的读书方法,能博采众师之长。   他18岁那一年,奉父命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场之上目睹同场...

梁元帝焚书

历史上毁书事件屡见不鲜。隋人牛弘有五厄之说,明人胡应麟有十厄之说。当然,他们说的只是隋之前或明之前的毁书事件,而明之后,毁书、禁书之乱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乾隆时代的禁书、毁书,农民起义如李自成,特别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不知毁了多少书籍。但是,像梁元帝藏书又毁书,在中国书史上却实属罕见。   萧绎一生著作等身,著有《孝德传》《忠臣传》《丹阳尹传》《注汉书》《内典博要》等400余卷。他既是作家,...

罗湘涛指挥小渔船战胜了汽艇

【人物小传】罗湘涛(19001968),湖南平江人,1900年出生。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游击队,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4军1纵队1大队司务长、湘鄂赣红军医院总经理、独立师4团军需长、平江独立团管理科科长、湘鄂赣军区留守处主任、军区供给部部长、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等职。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

李任仁:坚持抗战的同盟会会员到新政协会议代表

李任仁(1886~1968年),字重毅,广西临桂人。他幼年入私塾,16岁入桂林学馆就读,考中秀才。1910年8月他在桂林参加同盟会。 接受孙中山的主张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后,很快同盟会革命活动在中国内地展开。20世纪初叶,《民报》、《南风报》、《黄帝魂》、《天讨》、《革命军》、《扬州十日记》等革命书刊和民主革命思想在桂林传播,李任仁常看这些书刊,他完全赞...

豫章王(萧栋)

萧栋字元吉,是梁武帝萧衍之曾孙,昭明太子萧统的嫡孙,正宗的萧梁皇家长门长孙;其父萧欢受封豫章郡王,任云麾将军、江州刺史;父薨,萧栋袭爵豫章王。 梁太清二年(548)八月,梁河南王、大将军侯景举兵叛反,攻陷了皇城,幽禁了梁武帝,没多久,八十六岁的老爷子武帝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精神打击,于窝囊、窝气、窝火中一命呜呼了,侯景遂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 侯景娶了简文帝的女儿溧阳公主,对她甚...

永久的怀念——记唐巽泽几件事

唐巽泽(19111968),湖南湘潭人,原名唐永济。1949年参加民建,1950年发起筹建民建杭州分会,1954年负责筹建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历任民建杭州分会主任委员,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解放后,任杭州市工商联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第一、二届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和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浙江省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

梁代文学家

自东晋南迁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左,历代虽间或有奋发有为的君主,但大多数帝王贵族都安于逸乐,纵情声色。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便往往以浮艳的辞句来表现空虚放荡的内容。萧纲在蕃及做太子时期,写作了大量这类题材的诗。当时的属官徐□、庾肩吾等又推波助澜,文学侍从之臣竞相仿作,形成宫体诗的流派。今存萧纲作品中,象描写女性声容情态的《咏内人昼眠》、《咏舞》、《美人晨妆》等,都属于这一类。  当时文人创作,已有...

周瘦鹃的学问

中国旧文人其实水都很深。当年,与世无争的鸳蝴派在迅翁那光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笔触下不幸成了炮灰,比吃牛油面包的那伙新月派小白脸思想更落后(主要是指对传统观念的质疑程度,非关学问素养),在落后就要挨打的年代里,鸳鸯蝴蝶派一蹶不振半个多世纪。直到90年代,方才渐渐缓过气来,有了专家、教授以及粉丝、观众。而这时,张爱玲热更先一步烧得深入人心,成名要趁早的后进小女子反成了都市小资的祖师奶奶。    于...

革新杂交育种技术,育成皮斑限性种

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中农所迁回南京孝陵卫。1947年孙本忠继续开展双杂交试验。1948年在《中华农学会报》上发表了《家蚕双杂交试验》的论文,指出双杂交种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蚕种繁育系数。1948年底作为中农所的嘉兴工作站,借中国蚕丝公司嘉兴蚕种场养蚕。1949年5月嘉兴解放。当时,中国科学社等4个学术团体在北京发起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聘他为委员。7月,赴北京出席筹备会...

梁武帝(萧衍)

萧衍,小字练儿,南兰陵人,生于秣陵同夏里,为萧道成族弟,南齐皇族,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他与沈约,谢脁等文士交游,号称竟陵八友,后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公元501年,乘南齐内部骨肉相残,与宗室萧颖胄等攻入建康,杀东昏侯,立和帝,公元502年,又废杀和帝,于4月自立为帝,国号粱,定都建康,改年号为天监,史称萧粱。 萧衍在位期间,大力提倡佛教,伪装仁慈,以骗取士民同情,他常年吃素,手里总是捏着佛珠...

爱国学者叶恭绰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笔者想起了爱国学者叶恭绰先生。   叶先生生于清光绪七年,7岁能诗文,18岁应童子试,以《铁路赋》获第一名。民国时期,历任铁道部、交通部部长等职,为中国早期的交通事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不仅如此,叶恭绰先生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是一代著名学者。而且他品德高尚,更为后人所敬仰。   1931年,他50岁生日,作为交通部长,收到的礼物,寿金很多,...
  共1346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