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的学问
于是,周瘦鹃倒因其当年对张爱玲的提携之恩,重新跃入大众的视线之中——当然关于这位苏州帅哥,之前人们还是知道一点的:比如他恋爱失败后化身爱兰室主人反而更会写恋爱小说,以及解放后莳花弄草养出的盆景让中央领导人都羡慕,以及文革时不堪受辱投井自杀的消息等等。至于周氏的文学造诣,则付之阙如,至多提那一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对蝴蝶可怜虫”,也还是语带讥嘲。
鸳蝴派小说兴许是没啥看头,统统改编成越剧也不可惜。但对于刚见启蒙曙光的妇女,只怕不是这样。朱安的婆婆喜欢张恨水,自己两个儿子的出产反而不看。比她晚一辈,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对周氏的哀情小说也追捧得不得了,甚至去信表衷情,只是未蒙回覆。因此,我想张爱玲初获周氏青眼之际,肯定有一种给妈妈争脸的自豪感。说起来没良心,往还数次之后,张爱玲就觉得周瘦鹃很有点傻呆呆(根据《小团圆》),她是不喜欢笨人木讷人的,两下也就不再有更深的来往。然而,木讷人往往多厚道,周瘦鹃在接受投稿之后,很认真地审读了《沉香屑》那两炉香,并给出了神似英伦作家毛姆且师法《红楼梦》的的评。与傅雷立足进步文学视野独赏《金锁记》,而对张的其余作品责以大义的态度相比较,周氏的评论,不但精审,并且经得住时代的考验(时代自然比一切人的进步更进步,所以五十步和百步最好不要笑来笑去)。
网上常有的中国近代有无小说的争论中,张爱玲常被正方喻做孤岛文学的一枝独秀,而反方则以为不及英国意识流巨匠维吉尼亚?吴尔夫多矣。抬出吴尔夫,正方不免词穷。是的,即使出了《小团圆》,张氏作品内涵与血脉仍有薄弱的嫌疑,唯有那行文的伶俐、意象的精巧、对人世一针见血的揶揄中蕴含了张爱玲所有的天才。试问,在世界文坛上,谁和她地位相当棋逢对手呢?没错,我觉得正是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毛姆只比周瘦鹃早死三年,两人算同时代作家,由此可见周氏对外国文坛也相当敏感,翻译福尔摩斯。似这等既娴熟于诗词歌赋又通晓英文,既关注新秀又放眼世界的人文素养和胸襟,在如今,只怕莫言余华都没有,花大钱办杂志的韩寒倒好像还有点拯救同道的意思。因此,鸳蝴派掌门人周瘦鹃或许小说不济,论识见至少也是林语堂、徐志摩一流的人物,实则他们的出生年月也相差无几,周只少了留洋镀金的履历和闹花边新闻的勇气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