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杂交育种技术,育成皮斑限性种
从1949年到1950年,孙本忠开展了褐圆斑纹限性种和普通斑纹限性种的杂交育种工作,即利用褐圆斑纹乌龙三眠白蚕与普通斑纹限性种中116杂种一代和新改良种华8、沄汗、沄文等杂交。当时他想,褐圆皮斑限性种育成后,农民可以在小蚕期弃去雌蚕,专养雄蚕,因为雄蚕茧的出丝率高,丝长长,丝质好,约可增产生丝10%。同时,皮斑限性种的育成,可以在蚕种制造过程中提高雌雄鉴别的正确性,提高鉴别效率,降低蚕种生产成本。从他的育种历史联系到他后来育成皮斑限性种“镇3”、“镇4”,限性卵(黑白卵)蚕品种的改良,以及药物添食改变雌雄蚕性比,以求多产雄蚕等试验,可以看出他不断革新杂交育种技术,从皮色育种(黄皮蚕)发展到斑纹育种(褐圆斑和普通斑),以后又进行卵色限性育种,最终目的是实现雄蚕饲育,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他不断革新杂交育种技术和方法的主要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
1.亲本选配上首创成对品种利用法。即选用的品种原来就具有较优良的配合力,杂交后仍能保持很好的配合力。
2.通过同限性斑纹原始品种中116杂交,转育成许多具有经济实用价值的斑纹限性新品种,并用回交改良法,不断改进新品种的经济性能。1963年前后在江浙农村进行双限性品种镇3改×镇4改的普及推广,比日本推广限性蚕品种早多年。
3.采用品系问互交,制成双交杂种,并予以推广,以提高原蚕体质,增加蚕种繁殖系数。双杂交方法应用于蚕种繁殖是孙本忠的独创,不仅互交原种比纯种抵抗力强,容易饲养,产卵量多,而且可以解决种场秋繁问题。至今仍在生产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