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梁羽生-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 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 》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 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

海地地震能量相当50万吨炸药当量 灾民达300万

红十字会估计海地地震灾民高达300万人。 中新网1月14日电 海地里氏七级强烈地震过后,数以万计海地民众连续第二个晚上露宿街头。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人道医疗组织无国界医生表示,他们在当地设立的临时诊治点有大批伤者涌入,许多人伤势严重。 救援人员入夜后继续不停在瓦砾中搜寻生还者。这次地震恐怕将有数万人丧生。海地总理贝勒里夫早些时候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更称,死亡人数恐怕超过10万人。 ...

海地总统地震后不得不踩着尸体逃生

救援人员为一名海地儿童包扎伤口   海地地震是两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英国达勒姆大学地球科学学系的瑟尔斯教授分析说,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0万吨黄色炸药爆炸当量。海地总理贝勒里夫称,死亡人数恐怕超过10万人。   海地总统普雷瓦尔在13日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地震给太子港造成的损失简直令人无法相信,呼吁国际社会立即伸出援手。他说:议会大厦塌了,税务大楼倒了,很多学校和医院轰然瓦...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关键词:顾城;诗歌;艺术;意象 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

顾城-诗词欣赏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小巷》 顾城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山影》 顾城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

顾城-主要著作

《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 《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 《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 《顾城诗集》 《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城》 诗集 《白昼的月亮》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北方的孤独者之歌》 《铁铃》 《黑眼睛》 《北岛、顾城诗选》 《顾城诗集》 ...

你怎么就这样走了

你怎么就这样走了, 带着亲人和友人们的期盼, 在风驰电掣的车上闭上了双眼。 山川大地银装素裹, 风在呜咽,地冻天寒。 再也听不到你亲切的话语, 再也看不到你英俊的容颜, 我们的友情被残酷的画上了句号, 怎么能不让我泪下潸然。 难道你忘记了我们今天的约定? 难道你不再想着怎样壮大你的学院? 难道你舍得让85岁的老母悲痛欲绝, 难道你不晓得女儿尚未成年, 难道你听不见妻子撕心...

梁羽生悉尼下葬

  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这是陈文统先生(笔名梁羽生)写下的一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他自己的一生。1月22日,这位与金庸、古龙齐名的武侠小说大师与世长辞。1月31日他的葬礼在澳洲悉尼市北区麦考里公园的公墓举行。   根据家人的意愿,梁羽生的小型葬礼十分低调,仅家人和亲友等七十余人参加。葬礼于上午10时开始,在一位华人牧师引领下,葬礼依照基督教仪式举行,梁羽生的二子陈心明在仪式上回顾了父亲...

梁羽生传奇

少年词人梁羽生   他接受的是古典诗词的熏陶,他的理想是作一名词人或学者。   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拂袖去来,软尘初踏,蒙城西住。短锄栽花,长诗佐酒,几回凝伫。惯裂笛吹云,高歌散雾,振衣上、千岩树。   莫学新声后主,恐词仙、笑侬何苦。摘斗移星,惊沙落月,辟开云路。蓬岛旧游,员峤新境,从头飞渡。且笔泻西江,文翻北海,唤神龙舞。   1944年,一位名叫陈文统的广西少年禁不住内心...

梁羽生趣事一箩筐

作家司马中原曾评论:梁羽生的作品,可以稳厚绵密四个字来形容,非常的工稳、厚实,生活的根基很深,重视历史考据,侠中见儒气。       文如其人,梁羽生对待武侠小说创作态度严谨,在个人生活方面,与古龙、温瑞安、甚至金庸相比,也是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在香港几十年,一直过着闲散的写作生活,除了写书,就只剩下养养花、下下棋、读读书、聊聊天。及至定居澳洲,日子愈加闲云野鹤。       可自...

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在学术界,海子诗歌的哲学意义和美学贡献被不断发掘,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诗歌透露出的昂扬生命力、积极情怀和明亮色彩为中国诗坛带来了丰蕴的温暖感受,并在美学层面上实现了不小的超越。这正是他的诗作常被大声朗诵,而且不给人消极沉溺之感,反而对生命产生无限憧憬与向往的深刻原因。因此,海子诗歌有着宽博的精神世界,完全突破了大量浮光掠影的当代平庸之作,学术界也在为挖掘这位年轻诗人的精神财富做着极大努力。从...

海子-造成影响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

海子-著作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

海子-诗与死

海子是个先验性的诗人,在他的身上,预言性的、启示性的东西不断为人们所发蒙,所感知,这是海子神话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海子是视诗为生命的,诗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发现了他最后自杀时的全部的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而尤给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们是不会注意,有时即使是注意也是不会警觉这些死亡景象的。但是当人们后来一遍一遍地感受...

海子-诗歌成就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到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

魏巍-著作书目

《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通讯集)1951,人文 《长空怒风》 (中篇小说)与白艾合著,1951,中青 《两年》 (诗集)1951,文生 《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 (故事)1952,中青 《老烟筒》 (故事)1954,通俗 《黎明风景》(诗集)1955,人文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 (散文集)1956,中青 《红色的风暴》(电影小说)与钱小惠合著,1956,工人...

魏巍-最后的时光

2007年11月起因肝癌住院 据魏巍女儿魏平介绍,魏巍在2007年11月份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偶尔血压高,心脏不舒服。2007年11月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魏平悲伤地说,父亲离世时全家人都在他身边,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从他平静的表情里可以感觉...

魏巍-到老不忘“最可爱的人”

近年来,魏巍仍然念念不忘最可爱的人。2006年,魏巍笔下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小老虎战斗英雄张立春离开了人世,当时远在北京的魏巍打来电话,委托朝阳市政府代他向战斗英雄张立春敬献了花圈,并要求在挽联上写下:你是最可爱的人。 2007年,湖北省羊楼洞村老营盘茶山上一片荒凉悲壮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142位烈士墓群牵动了魏老的心。久病在床的魏老说,一想起这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我就激动,我就有一种...

魏巍-影响数代人的作品

一篇入选中学生语文课本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魏巍这个名字。 1950年魏巍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时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魏巍作为总政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1950年至1958年间魏巍3次赴朝鲜。他深入战士们中间,被许多感人场面所打动,便决定留下来。 经过3个月的采访,魏巍回国已是1951年2月。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的魏巍,便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以...

魏巍-创作经历

魏巍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建国后亦未脱离部队生活,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共13469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