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陈芳允-求学道路

■黄岩县立中学(黄岩中学) 1916年4月3日,陈芳允诞生于当时还是黄岩县的城北陈家大院,5岁时开蒙,家中请了一个老先生教陈芳允读《论语》、《孟子》。 1928年秋,12岁的陈芳允进到黄岩县立中学,也就是现在的黄岩中学读初中,他的父亲曾对他说过:一定要好好学习。我希望你将来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要在社会上立自已的业绩。因为父亲陈立信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在杭州一支独立营中任上校营长,后对国家前...

海地局势失控 部分灾民冒死抢掠酿成血案

一名抢掠者被抛进垃圾堆中点火,活活烧死。   中新网1月1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18日报道,海地大地震的灾民劫后余生,迟迟不获分救援物资,部分灾民竟冒死抢掠,首都太子港到处都看见手持大刀的人,街头经常传来枪声,局势已到失控地步。非洲国家塞内加尔的总统瓦德17日称,海地人的祖先是16世纪被驱逐到当地的非洲黑奴,他因此建议让海地居民安置于非洲重建家园。   在地震中损毁的店铺成为了暴徒抢掠...

杨向中是一位敬业的科学家,也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

杨向中天生酷爱动物培育技术研究。他是一个农家的孩子,1959年7月出生在河北邯郸,1975年高中毕业后便回乡务农,养过猪,当过赤脚医生、公社秘书、劳模,还自学过兽医知识。1977年,他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83年考取教育部代培留学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系学习生理学,1990年以胚胎生理学论文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1年,他在康奈尔大学进行了胚胎学和动物生物技术的博士后研究,...

杨向中主要事迹

人类早就已有克隆的梦想。从1905年起,就有人在作这方面的研究;1997年2月,英国人用母羊乳腺细胞克隆出绵羊多莉,使克隆技术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接着,日本和新西兰科学家分别用卵巢和输卵管细胞克隆成功,给世界范围内克隆技术的研究领域又添上了几个成功的范例。然而,用与雌性生殖系统无关的细胞进行克隆,始终是世界科学界的一个梦想。 1999年6月10日,梦想成真,世界科学界震动了。这一天,小母牛艾...

贝时璋-老年生活

随着苏步青院士、陈省身院士先后作古,1903年出生的贝时璋院士成为目前大陆惟一健在的、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也是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百岁院士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体健康,而且仍在继续工作。 尽管已是期颐老人,贝时璋的思路仍很清晰,也比较健谈,尤其与人谈起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间都不停顿。有时,家人害怕老人话说多了会累,想让他停下来喝口水,他都不理会。小儿子贝德...

贝时璋-四张珍贵的博士学位证书

在德国图宾根大学的历史上,关于授予博士学位证书有一个传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贝时璋院士。 1928年,贝时璋获得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50年之后的1978年,图宾根大学再次授予他博士学位;60年之后的1988年以及75年之后的2003年,图宾根大学又两次授予他博士学位。这样,就有了一段关于贝时璋4张博士学位证书的故事。贝时璋是唯一获得图宾根大学如此殊荣者,...

贝时璋的一生

同辈学者中早期的海归 贝时璋是浙江省镇海县憩桥镇人,祖辈靠打鱼为生,父亲是德商洋行的一位职员。贝时璋八岁进学堂读书,12岁时随父亲外出求学,先后在汉口的德华学校和上海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读书。1921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福莱堡、慕尼黑和土滨根大学。贝时璋在土滨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J.W.哈姆斯指导下研究线虫的生活史、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和再生。1929年秋回国。1...

贝时璋-评价

贝时璋院士是一位以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为毕生追求的战略科学家。 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建立和国家各项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他高瞻远瞩,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制定了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开拓了我国的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指导了我国核爆炸动物远后期辐射效应研究和我国第一批生物火箭的动物飞行实验等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贝时璋...

托马斯·爱迪生-名言

●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灵感还重要。 ●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

托马斯·爱迪生-重要发明

同步发报机 早期的电报机,一次只能传递一个讯息,而且不能同时交换信号,由于爱迪生本身是电报技师,便著手改良传统发报机,制造出二重发报机,1874年又研发出四重发报机,也就是同步发报机。在无线电还没有发展的当时,同步发报机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改良电话机 现代电话是由贝尔所发明的,事实上,电话能够清晰的接收与发话,要归功于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突破传统的窠臼,制造出碳粉送话器,一举...

托马斯·爱迪生-人生评价

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自己已经是135岁的人了。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

托马斯·爱迪生-科学成就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爱迪生的主要贡献有: 1.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 今天,人们很难想象生活中可以没有电无法开亮一盏灯,听唱片,去电影院,或给某人打个电话。然而,所有这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全都是一个人实用的发明创造的结果他就是托马斯爱迪生。 爱迪生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他开现代世界技术革新之先河。这位不知疲倦的发明家把...

托马斯·爱迪生-婚姻家庭

1871年12月25日爱迪生与相识才2个月的玛丽史迪威结婚,当时爱迪生24岁,玛丽16岁。在十三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共生了三个孩子:玛丽昂艾丝泰儿爱迪生、小汤玛斯-阿尔瓦爱迪生和威廉雷斯里爱迪生。玛丽于1884年8月9日去世。 爱迪生从1881年冬开始,在纽约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相对在门罗公园的时间越来越短。他的妻小都住在纽约,老家门罗公园成了专供夏天避暑的地方。爱迪生全家在门罗公园度过了几...

薛暮桥晚年推动市场取向改革

1991年,薛暮桥把多年的改革主张进行了一次综合论述,把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在父亲101岁的一生中,最后20多年是他最辉煌的。薛小和说,虽然新中国后,薛暮桥已经成为部级官员,但是有很多的话只能憋在肚里。 1980年,薛暮桥组建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薛小和介绍,因为各项改革都会触及不同部委的利益,而经济研究中心是咨询机构,不存在利益牵扯,因此,当时设计每一项改革措施高层就...

薛暮桥:市场经济拓荒者

薛暮桥,1904年10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26年投身铁路工人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入狱。在狱中,学习经济学、哲学、历史,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1931年后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调查,1934年任宣传抗日救亡著名刊物《中国农村》的主编。1938年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教导总队训练处副处长、抗大五分校训练部长。在行军途中写下了《中国革命问题》和《...

薛暮桥-主要论著

1、1937年出版有《中国农村经济常识》(后改名为《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基本知识》) 2、1941和1942年写有《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1943年-1947年他在山东领导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工作时,写有总结山东根据地经济建设和对敌经济斗争经验的大量文章和报告,其后汇编成《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1979年出版、1982年出增订...

薛暮桥-成就贡献

一、第一代经济学家的旗帜 1927年初薛暮桥加人沪杭雨铁路总工会,投身工人运动,同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薛暮桥被捕入狱。在狱中,开始学习苏联布格达诺夫的《政治经济学》、日本河上肇的《资本主义经济史》等进步书籍,并学习了英语和世界语。三年多的牢狱生活,竟成了薛暮桥的经济学学术生涯的开端。 出狱后,薛暮桥在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翰笙的指导下,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问...

阿特金斯健康饮食法

阿特金斯健康饮食法,又称阿特金斯减肥法、低碳减肥法,也被称作食肉减肥法,是美国医生罗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Atkins)创造的健康饮食方法,其要求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而可以吃高蛋白的食品,即不吃任何淀粉类、高糖分的食品,而多吃肉类、鱼。其核心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从而将人体从消耗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转化成以消耗脂肪为主的代谢模式。这种减肥法颇受争议,但也有证据表明其有良好效果。

阿特金斯—真相

阿特金斯从1972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阿特金斯医生的新节食革命》之后,多年来他一直实行书中的方法,并成功得减去多余的体重。随着这本书在美国的风靡,他也多次出现在电视上,并且留下很多照片,人人都看得出来他那段时间是很健康的,而且保持着适宜的体重。 2000年,他患上了原发性心肌症,是一种无法医治的心脏疾病。这种病可能会有很多原因,阿特金斯被诊断是源于一种病毒性疾病,医生说明并没有证据...

阿特金斯—死因分析

关于阿特金斯医生的死因,有人分析:减肥教父死于自创的理论。 对于食肉减肥法的科学性,医学专家一直持有异议。而作为该减肥法的身体力行者,阿特金斯医生的突然死亡,因为9个月后纽约市长迈克布鲁博格的一句不小心被媒体抓到的话,变得扑朔迷离,他说:我不相信阿特金斯是简单地死于头部着地,两年前我见过他,一个真正的大胖子,他吃的都是垃圾食品,那些东西我只吃了一口,就吐到了餐巾纸上了简直太可怕了。此语暗指,...
  共1347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