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对联
马君武自题联
种树如培佳子弟;
卜居恰对好湖山。
——自题广西省桂林杉湖环湖路寓居(门联)
这是作者晚年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为自己卜居桂林杉湖环湖路住宅题写的门联。“卜居”,指择地而居。联语从自身事业出发,与卜地相结合,既写出湖山大好风光,又突出学者培育英才之博大胸怀。指出要像为“好湖山”培植嘉树一样,精心培育一代“佳子弟”。句中的“种树”,寓“树木树人”之意。“佳子弟”对“好湖山”,相映见义,意趣更觉不凡。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集陶渊明句自题
1921年马君武与居正为邻住上海宝山杨行,此联为集陶渊明句成联。上联出自《归园田居·之二》,下联出自《饮酒·之五》。联意声称自己相交时不谈功名利禄,只关心田园种植,虽然结庐在人群聚居之地,但已与那些“达官贵人”继绝了来往。给人以谈泊恬静从感,妙在浑成雅切,寓意深婉。
马君武撰题联
两朝政绩,人间威凤麒麟,浩气岂随春梦去;
一代文豪,海角蛮烟瘴雨,谪星曾是夜光来。
——马君武题广西省合浦廉州东坡亭
此联题广西合浦廉州东坡亭,相传为宋代苏轼居住的遗址。上联“威凤麒麟”,旧喻难得的人才。“春梦”,喻人事繁华如春梦易逝。《侯鲭录·卷七》载:“有老妇年七十,谓坡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坡然之。”上联极赞苏轼是人间的奇才,他虽被贬谪到此,失去了昔日的宝贵,但政绩有目共睹,浩气万古长存。下联以合浦盛产夜明珠为喻,称颂苏轼有如谪降凡尘的文豪巨星,尽管来到这僻远的天涯海角,但仍如夜明珠一般大放光芒。联语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一代文豪”的景仰之情。
城东佳境,常绕梦魂;叹半生飘零,遂与名山成久别;
岭表旧都,屡经历乱;望故乡英俊,共筹长策致升平。
——题广西省桂林七星岩普陀精舍
七星岩,又名栖霞洞、壁虚岩。在广西桂林市普陀山西侧。岩洞众多,雄传深邃,玉雪晶莹,山水奇美。游程800余米,有第一洞天之称。精舍,即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上联通过叹惜自己的“半生飘零”而久别,别恨绵绵来反衬“城东佳境”。下联写久别重逢时的感慨。下联“岭表旧都”,指五岭以南之地,即岭南。“旧都”,指桂林。明洪武初改静江路为桂林府。治所在临桂即今桂林市。联语谓任重睹桂林这历史悠久的岭南旧都,虽历经战乱而山水常新,不禁激发起作者与同人和父老乡亲共谋大计以使家乡升平康乐的强烈愿望和热情。联语感叹飘零身世,切盼共致升平,忧国怀乡,寄希望于故乡少年,情殷意重,不愧为教育家也。
桂林偏北,邕宁偏南,苍梧偏东;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流,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
洗石有庵,吏隐有洞,乳泉有亭;最妙处茶称老树,柳记半清,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徕峰尤绝顶,峦高层塔足凌云。
——题广西省桂平思灵山(45+45=90字)
桂平,县名(今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北有桂林市,东有苍梧县,西南有邕宁县;左有黔江,右有郁江,由桂平交汇而入浔江。自南朝梁在此设县以来,即为一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且城西思灵山有李公词、洗石庵、尤华寺、乳泉亭等,更为旅游胜地。全联90字,长而能一气贯通,堪称一绝。
马君武撰挽联
守寡三十年,以手杖教儿子读书,以工资给儿子吃饭;夜半且缝衣,且课读,往事历历如在目前。至少辜负慈恩,大罪此生莫可赎;
离乡廿九载,以祈祷祝国家兴盛,以悲哀痛国家危亡;年来益思乡,益念旧,天下滔滔未能归去。自有永生乐土,灵魂不死岂须招。
——挽母(50+50=100字)
马君武律诗联
夜入灵岩寺,
初更月上时。
庄严僧拜石,(颔联上)
静默叟听诗。(颔联下)
门外南天柱,(颈联上)
楼前大将旗。(颈联下)
象形皆妙肖,
造化亦神奇。
——《五律·游雁荡二首其一》诗联
久发南游兴,
成行已孟冬。
如何雁荡石,(颔联上)
酷似桂林峰。(颔联下)
矫健山林绿,(颈联上)
离披桕叶红。(颈联下)
山头湖尚在,
何处觅飞鸿。
——《五律·游雁荡二首其二》诗联
潜身辞汉阙,
矢志嫁东胡。
脉脉争新宠,(颔联上)
申申詈故夫。(颔联下)
赏钱妃子笑,(颈联上)
赐浴侍儿扶。(颈联下)
齐楚承恩泽,
今人总不如。
——《五律·三卅纪事》诗联
1938年12月,国民党亲日派头子汪精卫悄然从重庆飞往河内,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玩弄起“组府还都”的把戏,在日军占领下的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汪精卫的卖国行径,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写了这一首刺汪精卫诗。
此是青年有德书,
而今重展泪盈据。
斜风斜雨人增老,(颔联上)
青史青山事总虚。(颔联下)
百字题碑记恩爱,(颈联上)
十年去国共艰虞。(颈联下)
茫茫天国知何处,
人世仓皇一梦如。
——《七律·译嚣俄重展旧时恋书之作》诗联
唐宋元明都不管,
自成模范铸诗才。
须从旧锦翻新样,(颔联上)
勿以今魂托古胎。(颔联下)
辛苦挥戈挽落日,(颈联上)
殷勤蓄电造惊雷。(颈联下)
远闻南社多才俊,
满饮葡萄祝酒杯。
——《七律·寄南社同人》诗联
西来黄帝胜蚩尤,
莫向森林问自由。
圣地百年沦异族,(颔联上)
夕阳独自吊神州。(颔联下)
为奴岂是先民志,(颈联上)
纪事终遗后史羞。(颈联下)
太息英雄浪淘尽,
大江呜咽水东流。
——《七律·自由》诗联
1902年祭扫黄帝陵时作。
贺赠马君武律诗联
并世有刘三,
轶群成两骖。
浮生各飘泊,(颔联上)
吾道自艰难。(颔联下)
絃不期同响,(颈联上)
才宜共一龛。(颈联下)
何时成会合?
双剑郁龙蟠。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柳亚子作《五律·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诗联
青山落落似高人,
屈向庭前作众宾。
更有芝兰依玉树,(颔联上)
定知城市隔风尘。(颔联下)
功成身退虽衷道,(颈联上)
忧国忘家正此辰。(颈联下)
肯许丘园夸独乐?
朝朝门外候蒲轮!
——1938年广西省桂林市学者冯振作《七律·马君武博士新居成赋此落之》诗联
1938年日寇入侵时,马君武已是57岁了。他积极宣传抗日,并从事过多年的科学、教育工作,成绩斐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而当他年近花甲之际,忽萌退隐之心,便在桂林杉湖之畔,修筑了一座别墅,围以围墙;墙院之内,广植花木;围墙门口,还刻挂有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子弟,卜居恰对好湖山。”表示自己将要辞别仕途,过林下生活了。这时,在桂林任教的冯振先生,便赋了上面一首七律,贺马博士新居落成之礼,并寓劝勉之意。首联“青山落落似高人,屈向庭前作众宾”,这是用“拟人法”把倒影在杉湖内的四面青山,比作落落大方的高雅之士,屈伏在“新居”庭前,像众宾那样,向马博士表示祝贺。颔联“更有芝兰依玉树,定知城市隔风尘”,承首联之意,说“新居”墙院内,植有许多芝草兰花,与葱茏青翠的玉树相依。这样一来,虽是居于城中,也是与风尘相隔的了。颈联“功成身退虽衷道,忧国忘家正此辰”,意思是说,你马博士一生贡献颇大,现在在成功之时退隐,固然合乎“衷道”(正中不偏之道),但国难当头,日寇还未被赶走,正是有志之士忧国忘家的时候,真所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你怎么在这个时候忍心退隐呢?尾联:“肯许丘园夸独乐?朝朝门外候蒲轮!”紧接上联之意,说:你看,四野疮痍,民生涂炭,岂能允许你独享园林之乐?而你的门外,朝朝有国家的使者,人民的代表,在等候你驾着蒲轮(《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征鲁申公。”颜师古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之车,继续出来为国家民族办事哩!全诗用意真诚恳切,而措词又含蓄婉转,所以马博士读后颇受感动,便接受了冯振教授这一批评与劝勉之意,没有马上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