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李发-革命经历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机枪连排长,红二十五军军部特务营连长。 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长征,任二二五团营长兼政治委员。 到达陕北后,1936年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军二四六团团长兼政委。 同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四团团长等职。参加了劳山、东征战...

有感于“胡子”出身的抗日将军马占山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生,祖籍河北丰润。在清嘉庆年间,由其祖父马万龙携其祖母刘氏逃难到东北怀德县毛家镇,其后,刘氏在东北生下马占山父亲马纯。马纯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人民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期的时候,马纯家也不例外,常年辛劳,靠租赁本屯地主的地维持全家艰辛的生活,后马纯与本屯一刘姓女子结婚,1885年11月30日,生下马占山。 马占山出生贫寒,自幼体弱,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但是,困苦的...

传奇将军马占山

传奇将军马占山 东北这块土地,养育了性格鲜明的东北人,这里寒冷的气候、广阔的雪原、参天的松树和望不到尽头的蜿蜒长河,塑造了东北人的坚强、豪放和粗犷。这里出过无以数计的东北硬汉子,他们中有土匪响马,绿林好汉,更有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他们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上,演绎着苍凉、悲壮,编织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马占山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绿林好汉到警备司令 马占山,字秀芳,祖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家中世代为农,...

抗日英雄马占山生平

马占山(1885.11.30-1950.11.29)   民国抗日英雄、陆军上将。   字秀芳,祖籍河北丰润县,1885年11月30日生于辽宁怀德(今属吉林)县一个农民家庭。贫苦农民,行武出身。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後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 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   清光绪 三十四年(190...

3月6日:戴修瓒逝世

1957年的今天,戴修瓒逝世于北京人民医院,终年70岁,遗体安葬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 戴修瓒生于清光绪13年(1887年),字君亮,常德南坪戴家岗人,居住在常德市城区内。清光绪31年(1905年),戴修瓒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日本,由中学升入日本中央大学法律系,攻经济与商法。留学期间,与宋教仁交往甚密,参加革命活动。回国后,历任上海法学院、清华大学、朝阳大学等法律系教授、系主任。192...

龙云的事迹

龙云, 1884年11月19日生于云南省昭通县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原名登云,字志丹,彝族。 龙云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拳脚。凭着一股正气,他靠一身精湛武功,只身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威振金沙江两岸。 1911年,龙云与好友邹若衡、卢汉在四川加入了魏焕章的反清部队。1911年底,魏焕章、龙云等率部百余人投奔滇军谢汝翼梯团(相当于旅)。从此,龙云正式加入了滇...

张世珍-个人经历

民国20年3月任三十五军二一八旅四三六团上尉连长,五年后升为本旅四二0团少校营长。在此期间,张世珍参加了民国22年的长城抗战。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忻口战役,在旅长董其武指挥下,率部坚守大、小王村阵地,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村庄夷为平地,他仍未退却。后又与其他3个营协同,采取掏心战术,摸入日军占据的村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日军赶入村外一座孤庙。日军一连反扑七八次,伤亡惨重;张世珍营战士也...

胡适的情感世界

胡适的情感生活一向为人关心,由于资料限制,人言言殊。《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为第一本全面处理胡适的情感世界的书,所涉人物,除了现在已为人所熟知的韦莲司、曹诚英、徐芳、杜威的第二任夫人、哈德门护士,还包括几位目前仍不为人所知的中外女性,甚至还包括了传闻中的陆小曼。本书材料得自中外档案,绝大多数从未发表过,而且绝大多数均为英文材料,包括中国人自己例如徐志摩、陆小曼用英文写的信件。   本书...

一份珍贵的口述历史——读邱—涵《长征回忆》

今年是人民军队中的巾帼英雄邱一涵诞辰100周年。重读她的口述历史《长征回忆》,深受教益。 邱一涵,1907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芦洞乡丁家源村,其父、兄都是平江县早期共产党员。在父、兄的影响下,19岁的邱一涵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红三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中共万载县委书记、湘赣省委妇女部长、红军大学共青团总支书记、政治教员等职。1934年10月参...

杰出的军校政治工作领导者邱一涵

一涵同志去世已30多年了,凡是在部队做过学校工作的同志,每忆起她总是十分怀念。她那宽广博大的胸怀,温和刚毅的性格,冷静成熟的思想,热诚亲切的情感,感染着别人,温暖着别人,令人难以忘怀。 在战争年代我和一涵曾两次共事,结下了深挚的情谊。第一次是在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1938年我从浙江到武汉,长江局决定我到新四军去工作,于是我带了一批医护人员于7月底到达新四军军部,我分配在直属教导总队工作。...

邱一涵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宁举行

本报讯 12月27日,是原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邱一涵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省纪委、省委党史工办、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共同在南京举行邱一涵同志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并在邱一涵的墓地举行了祭扫活动,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敬献花篮。敬献花篮的还有:中共江苏省委;省委书记、省长梁保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等。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冯敏刚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胡宗南在大陆的最后岁月

一九四九年五月到汉中,一出西安,父亲有鉴于四川仍很完整,力主部队应该下四川,稳定川局,代总统李宗仁坚决不允。在汉中,担误近半年时光,等到终于奉蒋先生命令下四川,局势已经无力回天。胡宗南部幕僚转述,基于集中兵力之思考,父亲的幕僚们曾经有好几个想法:第一个想法是直冲山东,到江苏连云港。第二个想法,直冲武汉,武汉位处华中交通枢纽,一旦情况危急,可南下广州或江西,再退往台湾。第三个想法,是下云南建立长期游...

汪道涵与我促膝谈心

于光远 我和汪道涵相识的时间不算早,但是也有二十年了。在1983年党举行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国家经济委员会下面建立了四个小组:一是由我担任组长的理论方法组,二是由张劲夫担任组长的体制组,三是由薛暮桥担任组长的结构组,还有一个就是由汪道涵担任组长的引进组。这四个小组并存。那个时候,我们作为四个经济学家常常一起研究改革开放问题。 没多久,国家经济改革委...

汪道涵:善于听完别人最后一句话

2005年12月24日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去世。汪老身边工作人员深情缅怀这位睿智、儒雅、温和的老人,他们讲:他一生兼容与包容涵养所形成的魅力,无人不折服。   曾追随汪老多年、对两岸关系颇有研究的章念驰先生评价:汪道涵会长乐于倾听各种声音,善于听完别人最后一句话。他善于静心去了解对方,使对方感到他是真正愿意了解台湾的,于是,他们也乐于与他倾诉衷肠;他总是晓之以理,喻之以情,令所有...

港澳舆论高度评价汪道涵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贡献

新华网香港2005年12月27日电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逝世,港澳社会舆论连日来同表哀悼。当地报刊不仅连续以大篇幅报道汪道涵去世的消息,还相继发表社评文章,高度评价汪道涵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的贡献。 香港《大公报》2005年26日发表署名文章说,汪道涵、辜振甫所代表的两会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口头表述达成的共识,就是奠定两岸协商政治基础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推进谈判...

李继侗——教书育人,人才辈出

李继侗一生在高等院校任教,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在西南联大时,他和张景钺、吴韫珍合编的植物学讲义,材料翔实,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是一本优秀的大学教科书。 他讲课言辞生动,概念清晰,条理分明,发人思考,所有听讲者无不为之吸引,受益匪浅。他讲授的植物生态学课程,说明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植物的生态系列到植物的垂直分布,从植被的作用、群落演替到破坏森林...

李继侗——植物生态学方面的开拓耕耘

李继侗是中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9231925年,当他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森林生态学博士时,就对欧美大陆各家的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理论作了深入的钻研。除上面提到的森林生态学的著述外,他又发表《植物气候组合论》的论文,这是我国植被区划方面的最早论文之一。1931年他在清华大学生物系第一次讲授植物生态学课程,并结合教学的需要,多次带领学生进行野外植被考察研究。 中华人民共...

李继侗——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创新发现

李继侗思想敏锐,长于观察。他最擅长利用简单的设备,使用当地植物材料,针对当时国际植物生理学界正在探讨的重要问题,作独立见解的试验。1927年秋他在南开大学指导殷宏章作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效应的试验时,发现了气泡速率的有规律变化。在极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反复进行观察试验,证明光照改变对光合作用速率的瞬间效应(The Immediate Effect of change of Light on ...

李继侗——森林学方面的建树

李继侗1921年发表的《青岛森林调查记》,是我国最早的森林生态学文献之一。同年他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受业于美国知名的造林学教授J.W.Toumey,他特别注意立地学(Slanddortlehre)(即现在通称的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在Toumey教授的影响下,完成《森林覆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Soil Temperature as Influenced by Forest Cover)的博...

郝寿臣先生的一支遗笏

为纪念著名戏曲教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一代名净郝寿臣先生诞辰(1886.5.10)一百周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反映郝老一生经历和艺术创造的传记《郝寿臣传》。传记出版后,得到国内外广大戏曲爱好者及各方面人士的喜爱和称赞。他们都为郝老生前的坎坷经历所感慨;为郝老精湛的艺术所倾倒。尤其引起人们兴趣的,是书中提到的,由当时的王昆仑副市长提议、著名书法家启功恭楷誊录格言于上的郝老遗物一支牙笏。 对于...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