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虚云-家庭背景

家庭教育 纵观虚云大师的家庭教育,与中国当时三教并重的文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故而可概括其家庭教育为儒佛时期与道学时期。虚云大师的家学渊源深厚,父名玉堂,母颜氏,皆书香门第。其父玉堂自幼业儒,饱读诗书,是当地不到三十岁便高中举人的才子,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戊戌己亥间,佐治永春幕。 虚云大师的家学中亦治佛学,其祖父家藏有佛经。虚云大师第一次接触有关佛教的典籍是《香山传》,书中描写观音菩萨慈...

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追忆父亲 盼中国能超越强国

厚道、儒雅这是身穿白色海军将军服的马国超少将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马国超是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唯一的儿子,他1939年出生在河北献县东辛庄,曾几次险遭日本鬼子杀害,6岁时去延安。解放初期,他与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同窗于八一小学。高中毕业,他被保送军事学院,毕业后到海军工作。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航空兵副政委。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大家对他的共同评价。 电影的情节不是虚构 提起马本斋的名字,5...

母子两代皆英雄

马本斋(1901年-1944年),河北献县人,回族,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战全面爆发后,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先后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 威震敌胆的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和母亲白文冠,抗战中先后为国牺牲:为保护群众,马母挺身而出,最后绝食殉国;马本斋英勇杀敌,积劳成疾,染疴捐躯。朱德总司令亲题挽联: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1901年,马本斋出生在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本斋...

马本斋影视

以反映民族英雄马本斋生平事迹的电视连续剧《民族英雄马本斋》2009年走上中央电视台的荧屏 1 改编来源马国超将军小说   现任海军某部副政委的马国超将军就是英雄马本斋的儿子。将军出生在抗战战场上,战争在他的童年时代留下了残酷的印记。马国超将军烟台之行,主要目的是为电视剧《民族英雄马本斋》补景的。这部电视剧大部分场景已在内陆拍摄完成。由于英雄马本斋生前曾任奉军驻烟部队团长在烟台生活过,所以剧...

人民英模:马本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因不满...

马本斋《抒怀诗》

风云多变山河愁,   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儿空有凌云志,   不尽苍江付东流。   【注释】   l、霜天寒冷的天,多指晚秋或冬天。   2、凌云直L云霄。   3、付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多用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赏析】壮志未酬岂肯休    《抒怀》大约写于1932年,当时作者在东北当兵。风云多变山河...

马本斋陵园

位于莘县张鲁回族镇南1000米处。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病逝后安葬于此。1954年,烈士灵柩移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1985年在烈士原葬处重建。陵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整个陵园由红砖花墙围合。主要建筑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门、中国古建筑式六角形纪念亭等。坐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由一条通道贯穿其中。园内翠柏掩映,绿草如茵。重建后的陵...

百年后邓世昌曾孙女称想去青岛看海上阅兵

邓世昌 邓立英的面部轮廓和曾祖父邓世昌酷似   致远舰下沉   仆人紧随邓世昌跳入海中递过去救生圈   百余年后邓公曾孙女说 想去青岛看看这次海上阅兵   1894年民族英雄邓世昌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调入北洋水师后,曾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   1894年,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   讲述人:邓立英(邓...

一代名将 杜聿明

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国民党陆军中将,爱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学 籍: 黄埔军校一期 字 号: 光亭 党 派: 中国国民党 籍 贯: 陕西省米脂军 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生 卒: 1904-1981 军 职: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 1930年初,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任该师第二旅第五团一营中校营长,不久升为该师第六团上校团长。 8IbHDDS...

甘地骨灰撒向大海

1月30日,甘地孙女埃拉甘地(中)在南非德班附近海域将甘地骨灰撒入大海。 新华社/路透 据新华社电1月30日,时值印度国父圣雄甘地逝世62周年纪念日,他的骨灰被撒向大海。 南非东部城市德班当天举行仪式纪念甘地逝世62周年。南非政府官员、南非海军随同甘地后人及甘地友人的后人,驾船出海,将甘地的部分骨灰撒向大海。 在港口,人们抛撒花瓣,漂放烛灯,对圣雄示敬。 甘地孙女埃拉甘地...

甘地:小故事三则

1、老师的暗示 甘地小时候并不聪明,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都不是很好。可是他一点儿也不顽皮,是个诚实害羞的孩子。 有一天,一位督学到甘地的学校检测学生的英文水平。他让学生们听写了五个英语单词,甘地写对了四个,就是茶壶这个词不会拼。正当甘地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的时候,老师刚好走到他旁边。老师用脚尖轻轻地碰了一下他的椅脚,暗示他去偷看旁边同学的卷子,可甘地继续低着头想,不愿看别人的答案。 结果,...

甘地:语录

1.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原文:An eye for an eye ends up only making the whole world blind. 2. 要活就要像明天你就会死去一般活着。要学习就要好像你会永远活着一般学习。(11月5日名言) 原文: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

杜聿明被俘后如何看管 不让他自杀?

1948年对于国共双方来说,都是决定命运的一年。这一年的11月6日,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拉开序幕。在经历了65天的鏖战之后,国民党一败涂地。在这场举世闻名的大战当中,有一个细节鲜为人知,当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的最高指挥官杜聿明被俘之后,粟裕曾经下达命令:送到前线指挥部的杜聿明,必须是活着的。而奉命执行这个任务的,就是当时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机要参谋的苏荣。   杜聿明落网的消息...

甘地:印度独立运动

一战后,他参与了国大党的独立运动。他以他的公民不服从、不合作,和绝食抗议等的政治主张,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他被英国当局多次逮捕。例如,1922年3月18日, 他因为他领导的公民不服从判刑六年,但是只是服刑两年。 甘地别的成功的独立运动的战略还有swadeshi政策,即抵制外国产的商品,特别是英国产品。与此相关的还有他的关于所有印度人应该穿土布的宣传。反对用英国的织布。甘地宣传说印度妇女...

甘地:南非的公民权利运动

1893年4月, 一家印度公司派甘地到南非工作。他看到印度移民在南非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被剥夺的现状,很是灰心。这些移民主要是契约佣工和个体商人。于是他开始抗议和游说,反对针对南非印度人的法律和种族歧视。有人因此批评他没有将抗议的对象扩展到针对全体非洲人的法律。在他在南非的早期,有一件事常被人提起。那就是他买了一张一等车厢的车票,拒绝换到三等车厢,被人从彼得马里茨堡火车中扔了出去。1...

杜聿明家庭情况

  妻子曹秀清,曾经是共产党员。   育有三儿三女:   大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   二女儿杜致义,女婿徐炳森   三女儿杜致廉,女婿邓天才   长子杜致仁   次子杜致勇,儿媳王贵华   三子杜致严

杜聿明在建国之后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他声泪俱下地说:党和毛主席对我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头等战犯,给予特赦,我无限感慨。誓在有生之年,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遭受狂风暴雨的阻碍,生死以之,决不返顾!   13日,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十名特赦战犯。杜对周总理说:学生对不起老师,...

杜聿明突围被俘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宣言和平。杜聿明也觉得只有和平才是出路。但到1月3日,杜忽然接到蒋的命令,按原定空军掩护突围方案实行,自5日起投足三天的粮弹。杜见蒋还是选了下策,认为这下子没有希望了。   果真,解放军于6日发动声势浩大的攻击,国民党军一触即垮。杜急电空军轰炸支援。7日,李弥兵团司令部所在地青龙集阵地被突破,杜又急电请蒋在10日投毒气弹,掩护突围。9日黄昏前后,杜到陈官庄第五军...

杜聿明在国共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18日-杜聿明被撤销昆明防守总司令及第五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后,离开昆明回到重庆。同一天,就发表了任命杜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命令。   杜上任后第四天,蒋介石对杜当面指示,要与苏联接洽,接收东北领土主权。杜经过近十天与苏军联络,发现苏军已宣布自东北撤军,营口苏军已经离去,被东北民主联军接收。为此,杜便向蒋建议:要接收东北非用武力不能解决。11月5日,杜急飞重庆向蒋报告,请求迅...

杜聿明远征缅印

  1941年2月,杜聿明作为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成员,赴缅甸、印度、马来西亚作军事考察。    在考察完毕的那个晚上,杜聿明依据为期一百天审慎考察所得到的情况,进行了冷静的分析,然后,通宵达旦地在长达三十万言的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上,执笔写下这样的结论:   日本对于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将不是从中国境内截断,而是配合它对亚洲的政治战略整个策划的。日军侵略越南并与泰国建立友好条约表明,...
  共13485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