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孙仲德的一生

孙仲德(19021961),肥西县三河镇人。少时家境贫寒,靠父亲耕种织布为生。父母不甘儿子做睁眼瞎,省吃俭用,送其至私塾读书。13岁转入三河镇高小就读,毕业后考取安徽省乙种工业学校,因家贫中途辍学。18岁考入直系军阀保定随营学校,时直皖两系军阀正酝酿大战,军校将皖籍学员驱逐出校。孙仲德离校后,前往山东投段祺瑞营下,在边防第二师任初级军官。1924年他不甘成为军阀混战的牺牲品,去职至舒城任小学教员...

陈铁君-深研战术 屡建奇功

陈铁军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得到了红军总部的重视。国共合作后,红军挺进师和闽浙边红军游击队改称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陈铁军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38年3月18日,粟裕、陈铁军奉命率领500多名战士从北港山门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经过一个多月艰难跋涉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后,陈铁军被任命为新四军教导总队教员、军部参谋处侦察科副科长。在皖南事变战斗中,他沉着指挥,...

陈铁君-人中豪杰 军中精英

1933年,陈铁军报考南京国民党军政部学兵队,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土和日寇的猖獗,目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陈铁军深为自己报国无门而郁郁寡欢。同年下半年,他终于在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报考十九路军军政教导队,并很快被任命为十九路军翁煦垣军部见习排长。冬天,随十九路军在福建开展轰轰烈烈的反蒋抗日运动。 被称为闽变的反蒋抗日运动遭到了镇压,部队失散后,陈铁军在1934年冬回到了故乡。那年隆冬,陈铁军...

陈铁君-胸怀家国 投笔从戎

陈铁军小名陈廷亩,世代务农,他的父亲陈朝共虽然是农民出身,但粗通文墨,所以陈铁军三兄弟的名字颇具来历:廷耕、廷陇、廷亩。陈铁军排行老幺,因天资聪颖,最得父亲的喜爱。 当时五岱山有一个颇具名气的私塾先生陈蕴乡,他慧眼识才,一看到陈铁军,即觉得是可塑之材,于是动员陈铁军在他的门下读书。9岁那年,陈铁军接受了启蒙教育。 陈铁军的父亲让他读了三年蒙馆之后,就通过别人的介绍,把他送到国立江南宜山小...

刘懋功 打响领空保卫战

刘懋功简介 生于1916年,华池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陕甘宁边区土生土长的干部,被人称为陕甘宁边区的活地图。他参与组建了我国空军部队,培养了大批空军飞行员。他还帮助越南建立了一个航校,组建了飞行团。他就是19...

陇东第一位解放军将领刘懋功

刘懋功将军,1916年8月出生在甘肃庆阳柔远镇刘沟村,1934年加入陕北红军的庆阳游击队,参加了陕甘苏区反围剿作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在陕北八路军留守兵团庆怀军分区任独立营长,剿过土匪,反过顽军。因此,他没有爬雪山过草地;也没有打过日本。战争年代他最为突出的战绩是扶眉战役中的罗局镇阻击战;和平年代他奉命调空军,为建设空军,保卫领空作出了贡献。最近看了他的自传《梦回吹角连营》,更增加了我...

一代悲将

党和国家对不起你啊!一生为革命出生入死,到头来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八宝山送别程思远先生侧记

 2005年7月29日上午9点10分左右,笔者与韩作海先生,相约在八宝山送别了程思远先生。   程老去世(7月28日)后第二天,我才得知程老逝世的噩耗,当时立即动笔写了《程老,您没有走》的悼念文章,在有关报刊和网站发表,以表哀思。   今日早上5点半我就起了床,在博客网、强国论坛、新浪网等发布《今日送别程思远》的消息。8点一刻左右,我们到达八宝山第一送别室门口,全国人大秘书局的同志早已在那里布...

程思远传奇片断

2005年7月28日19时08分,他累了,闭上了眼睛。   97岁的高寿,让他见证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新世纪的到来 ...

默默耕耘终一生—纪念沙可夫百年诞辰

◇周巍峙 今天是沙可夫同志的百年诞辰,我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我个人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来纪念这位在党的教育事业和文艺战线上奋斗终生的优秀的老战士,老前辈。 沙可夫同志1903年10月20日出生于浙江海宁,青年时受五四思想影响,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思想,他于1926年在法国留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党的教育事业的最早的拓荒者、创业者;是党的文艺工作,尤其是大众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

沙可夫:举起艺术的利刃去战斗

我的名字,沙可夫 斩断你手上的锁链,获得整个世界,马克思给我们创造了共产主义的武器。世界工人联合一起,打破现社会制度,让那些垂死统治阶级在革命面前发抖《共产主义进行曲》(纪念马克思) 1926年春,在春雨霏霏中,陈维敏登上远航的海轮,离开上海远赴巴黎,开始了他寻找光明的旅程。他是被迫以成亲为代价,换得了去法国学习音乐的机会,以丧失婚姻的自由换取思想的自由,代价可谓沉重。 在法留学期间...

张国荣--只有生日,没有葬礼

老实讲,自己并没有赶上哥哥大红大紫的时代。好不容易长大开始记事,他却已经退出歌坛。他没有陪伴自己从年少长大,可是在青春成长开始知道用音乐相随的年纪里,无论如何都避不开他美丽的声音。 他的歌我无法一一准确叫出名字,但前奏响起即很清楚地知道接下来是怎样的旋律,以及当初第一次听到时心头别样的浓情。 还是更爱看他的演唱会,总是把歌曲的词意与现场灯光服饰眼神完美结合。一闭上眼,即是那一抹妖艳的大红高跟...

博士将军潘世征

在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中,有一位获得过苏联医学博士学位的专家,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潘世征。 潘世征是湖南宁乡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只念过三年书。14岁参加红军后,他当了一名小看护兵。文化底子虽薄,但他喜欢读书,随身总是背着一袋子书,其中有医学书也有文学书。行军打仗的间隙,他就坐在路边上读起来。有时候因为军情紧急上级严命轻装,潘世征舍不得扔掉书,可又不能不执行命令,便...

缅怀陈嘉庚业绩大会在厦门召开

本报厦门8月12日电 今天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逝世4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这位历史伟人的不朽功绩,进一步弘扬爱国爱乡的嘉庚精神,中国侨联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今天在厦门集美学村共同召开了缅怀嘉庚先生业绩、弘扬爱国爱乡精神大会。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致信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甘子玉,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林开...

陈嘉庚-故居

陈嘉庚先生故居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单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取白石砌墙,绿瓦盖顶;是具有闽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筑,陈嘉庚先生的铜像就伫立在归来堂前。 陈嘉庚全身铜像后石屏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题词。归来堂,建于1962年。内有厅堂和十多间厢房。厅堂正中安放陈嘉庚的石雕坐像,并悬挂和排列着郭沫若撰写的对联和全国侨联公祭陈嘉庚的悼词。 如今,在故居两侧,又建起了陈嘉庚先生平事迹...

陈嘉庚-嘉庚精神

丰富内涵 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跨时代的伟人。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阶段,集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教诸项成就之大成,形成了一系列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这些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国粹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统称为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集中体现在陈嘉庚所倡导和身体力行的忠、公、诚信,加上他亲之信之的道德毅力和创业改革意识。其中,爱国主义为之忠,是嘉庚精神...

陈嘉庚-人物评价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在辛亥革命到全国解放这三十多年的风暴中,出现了许多个人们难以忘却的历史人物,毛泽东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是其中的一位。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

陈嘉庚-重要贡献

尽管陈嘉庚已是称霸南洋的大实业家,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十分简朴。他的个人自传中写到,我之个人家庭,年不过数千元,逐月薪水足以抵过。在集美建一住宅,不上一万元,他无所有。但是他极具公益心,尤其对于兴办教育,非常热心。早在1913年,他就在家乡创办小学,1918年又创办师范学校,并设立中学,附设男女小学和幼儿园。随着他的企业的兴旺发展,他又继续在集美开办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儿师范等,同时...

回忆战友曾志

彭 儒   1998年6月21日,党的优秀女儿曾志同志不幸与世长辞。作 为她的老朋友、老战友我感到万分悲痛。在她70多年的革命生 涯中,曾志就像一枝凌霜傲雪的红梅,以她无比的坚贞和毅力, 绽放在漫漫征途上。她不愧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不愧 是一名杰出的女革命家。   一年前我到她家里探望时,她从始至终紧紧地抓住我的手, 我感到诧异,因为在我们相处多年的历史中,她从来没有过...

民国上将贺耀祖

贺耀祖(1889.5.131961.7.16),湖南宁乡人,号贵严。早年是长沙的湖南陆军小学首期学生,与唐生智为同窗好友。他以优异成绩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作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生。1914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一期辎重科攻读。与同期步兵科何应钦,炮兵科朱绍良、谷正伦,工兵科杨澄源等,均为同窗好友。 1916年回国后在湘军赵恒惕部任职,1917年任湘军暂编第1师1旅1团团...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