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焦裕禄同志生平

焦裕禄(1922~1964)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

符定一-主要评价

符氏之作,敢于驳康氏之书,诚较昔日一般反康者徒以非圣、狂妄、我不信等无根之言,可谓信而有据者矣。余尝持符氏之作以示钱玄同氏,借征其对符氏此书之意见。钱氏谓;符氏之作,我不能同意,但其举证立说,余今尚无具体之例证以驳其所驳者,暂不能有所论评,使假我数年,当发其覆也。而钱氏逝已念载,则今古经学之谳,孰将为之决定乎。

符定一-主要贡献

毛泽东接见符定一符氏治学犹承清代乾嘉时所谓正统派之学风,笃守经古文派之遗绪。当符氏就学于京师大学堂时,虽受经学于长沙经今文大师皮锡瑞,而符氏转信经古文派之学说,犹钱玄同氏虽受业于章太炎而反信守经今文大师之康有为也。 经古文学之重点在小学,必精研声音、训诂,而后始有深切之认识,故符氏所以笃信许氏《说文》,以汉唐注释为依归,人或以见隘讥之,而符氏弗顾也。兹就符氏已成之著作,如《伪经考驳谊》及《联...

永远的守望 悼念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早晨在混混沌沌之中按了闹铃,又辗转了将近20分钟,才慢慢将睡意甩开。我依照着以往的老习惯,打开手机,登陆WAP看新闻。随着新闻的一行一行刷过,我麻木得即将又堕入睡梦之中。但是突然一条新闻映入眼帘:《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去世 。我顿时惊醒。就这样我没穿衣服,裸着坐在床侧,不断思索着,回忆着这本带给我深远影响,让我的青春有真正理念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随后又发短信给李春晓,以确认这...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作品

长篇小说 《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哈普沃兹16,1924》。 中篇集《弗兰妮与卓埃》(1961)、《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短篇《哈普华兹十六,1924》(1965)。《九故事》(1953)《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弗兰妮》(1955)、《祖伊》(1957)、《西摩:小传》(1959)《为埃斯米而作》 和女儿玛格丽特塞林格出版了《梦的守望者:一...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于1951年,是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以出身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16岁中学生霍尔顿考尔德的口吻叙述,塑造了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之一。该书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至今仍十分畅销。 小说梗概 主人公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名人轶事

盗版书(bootleg book)事件 1974年,两卷用打字机打印、装订精美的精装本《J.D.塞林格未被收录的短篇小说全集》悄然出现在旧金山、纽约、芝加哥等地。出版商署名为John Greenberg。这套书共25,000册,售价分别为3美元和5美元。据称,出版后John Greenberg立即逃离了美国,以躲避FBI的追捕。另有一说称John Greenberg只是一众嬉皮士的化名。...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文学创作之路

1951年7月16日《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小说讲述了出身于纽约中产阶级家庭的十六岁少年霍尔登,被一间精英学校开除后之数日内在纽约城里的生活。他住小旅馆,逛夜店,在电影院消磨时光,与妓女厮混小说以第一人称的不可靠叙事,深入少年的内心世界,道出了青春期成长的苦闷,直指成人世界的伪善(phoniness)。 小说出版后,评论界曾褒贬不一。《纽约时报》赞其为异乎寻常的、才华横溢的处女作,批评声则围...

彭显伦-事迹

男儿英雄本色。彭显伦为革命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身患肺病,经常吐血,但仍坚持带病工作。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给予特别保健,但他婉拒不受,经多次劝说,才勉强接受。彭显伦身为高级将领,功名赫赫,生活却艰苦朴素,本色不改。他的一件棉衣从1937年穿到1944年,打了21个补丁。这件棉衣作为教育展品曾在山东军区生产节约展览会展出。平时他穿的衣服穿到实在不能再穿时,便拆下来打草鞋穿。彭显伦手握实权,掌管钱...

沈克非——主要论著

1 Shen JK.Aseptic End To End Intestinal Anastomosis,Annal of Surgery.1929,87∶861~866. 2 shen JK.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tas Principie of Endoaneurys-morrhaphy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cose Aneury...

沈克非——致力于医学教学

他毕生致力于医学教学。在临床教学上,他严格教诲学生重视基础理论和技术训练,特别重视实习医师的病史缮写,他认为病史缮写能培养医师的写作和分析能力,只有详尽的病史,才能提供正确诊断的依据,因此,诊断应从病史入手,结合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数据,必要时才考虑采用特殊检测手段。他这种客观全面的诊断方法对下级医师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他的手术操作非常细致轻柔,止血彻底完善。为了尽量减少组织损伤,他从来不...

沈克非——对中国外科事业的贡献

沈克非不仅擅长普通外科,对肿瘤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也有一定的造诣。他设计的肠道无菌吻合术、直肠摺叠术治疗直肠脱垂以及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等方法简单易行,在基层医院内便于推广。他对淀粉海绵的止血作用曾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950年冬,他首次成功地切除了右额叶脑瘤。在他的推动和支持下,上海第一医学院在国内首先创建了神经外科。在他担任中山医院院长期间,他聘请各科专家教授...

养蜂学界纪念蜂学先驱:冯焕文

中国养殖网  2007-5-30 11:02:49 中国畜牧兽医报 5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蜂学专家汇聚江苏省扬州大学,共同纪念近现代养蜂先驱、现代养蜂科学奠基人冯焕文教授110周年诞辰。冯焕文教授塑像也于17日在该校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落成。 冯焕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和小动物学家,是扬州大学前身之一原苏北农学院首任院长。他1919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

冯焕文-主要论著

1 冯焕文.养蜂问答.上海:新学会社,1929. 2 冯焕文.养蜂图说.上海:新学会社,1931. 3 冯焕文.鸡病学.上海:中国农业书局,1937. 4 冯焕文.盎哥拉毛用兔.上海:中国农业书局,1941. 5 冯焕文.实验盎哥拉兔养育法.上海:中国农业书局,1942. 6 冯焕文.皮用兔.上海:中国农业书局,1942. 7 冯焕文.实验养蜂学.上海:中国农业书局,...

冯焕文-技术推广

冯焕文毕生从事蜂、鸡、兔的研究和实际工作,对专业十分热心,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工资收入菲薄,生活十分清苦的条件下,他在教书之外,一直坚持养兔场的饲养育种工作,从未中辍。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身体力行。解放后,他担任学校领导,工作很繁重,但他仍在学校农场亲自培育蜂群,从不脱离实际工作。 他一贯重视科技推广工作,从30年代开始就积极向农村介绍推广优良蜂、鸡品种,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解放后,他担...

冯焕文-热心助人

冯焕文早年即同情革命,景仰中国共产党。30年代时,上海劳动大学和立达学园的教师中很多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他在这两校任教时结织了一些党员和进步分子,受到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他也为他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王任叔(即巴人)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租界捕房追捕,不能回家。冯焕文得知后就留他在自己家中住了多天,以后又帮助他安全离沪去香港。冯焕文因出版著作,与当时上海中国农业书局很熟悉。有一次他得...

冯焕文-畜牧教学

1939年南通学院迁沪复课,他应聘担任农科教授,讲授家畜饲养及家畜各论等课程。1942年南通学院恢复畜牧兽医系,他任系主任,就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和系的建设工作,制订教学计划,延聘专家教授,建立了一支阵容比较坚强的教师队伍。1946年他又兼任农科科长(相当于农学院院长)。1949年上海解放,他积极主持南通学院农、纺两科迁返南通复校,受到当时上海市军管会文教处的表扬。回到南通后,他担任新组建的南通学...

冯焕文-兔毛织物

1929年他迁居上海,在江湾水电路创办农场,种植果树,饲养蜂、鸡及安哥拉毛用兔,进行繁殖推广,同时在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兼课。1932年淞沪战争发生,江湾农场毁于日军炮火,劳动大学也被国民政府勒令停办。战争结束后,他在农场废墟上重新建立中华养蜂场,苦心经营,超过了原来的规模,并举办养蜂训练班,招收学员,边学习,边养蜂,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发展中国的养蜂事业作出了贡献。很多学员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

纪念程砚秋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发表讲话,并转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程砚秋先生家属及海内外嘉宾的问候。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出席会议。 刘云山说,程砚秋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是为弘扬民族精神不懈努力的一生;是为京剧艺术辛勤耕耘、进取创新的一生。他独创的程派艺术,唱腔新颖动...

程砚秋寓所

什锦花园胡同属东城区景山地区,是东四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五条胡同。胡同东段曲折,自东向西沟通东四北大街和大佛寺东街,长600余米。明代,胡同西段称红庙街,东段称适景园,因成国公朱能在此建有私家园林适景园而得名,清乾隆时称石景花园,宣统时称什锦花园,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什锦花园胡同。 什锦花园胡同15号,旧时的门牌是什锦花园6号,在胡同东段曲折处小细管胡同南口东侧,现院内为1栋有4...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