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梁希 制造化学

梁希在40多年林业工作的生涯中,有30多年担任林产制造化学、森林利用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中国是多山之国,林产丰富,大力发展林产制造化学事业是富国利民之道。梁希从1916年开始讲授林产制造化学,使之在中国首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在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科研工作。1919年在浙江大学首创中国第一个森林化学室,尔后又在中央大学创立了同类实验室,进行了如松树采脂、樟脑制造器具、油桐种子分析...

梁希 林业事业

梁希早在1916年任中日采木公司技师期间,就深感中国森林工业很不发达,而森林的采伐及林产品利用均受外国人控制,对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他认为要发展中国的林业,亟须从教育着手培养人才,从而立下了教书育人的大志。他从事教学30多年,讲授森林利用学、林产制造化学、木材学和木材防腐学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林业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为新中国的林业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

没有军衔的“独臂将军”蔡树藩

1 从煤矿童工到独臂将军 1905年3月,蔡树藩生于湖北汉阳县(今蔡甸区)蔡甸镇龚家小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7年,他由私塾转入蔡甸镇国民小学读书,终因家境贫困而辍学。1920年,蔡树藩来到江西安源煤矿当童工,1923年接受组织的派遣,到南昌兵工厂从事青年团的地下工作。不久,蔡树藩加入中国共产党。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蔡树藩被捕入狱。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蔡树藩于同年8月被派往莫斯科,...

邓世昌是怎样牺牲的

说起中日甲午海战,我国民族英烈中当首推一代海军名将邓世昌。因其为国捐躯,被称为邓壮节公。他的名字和忠勇之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受到我国人民的影仰。 但是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现有搜集到的史料和民间传说叙述如下: 一曰:在中日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管带(舰长)邓世昌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于十...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 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 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

黄炎培资料介绍

黄炎培(18781965)教育家,字任之。浦东川沙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教育司司长,曾首创上海中华职业学校。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工业部部长,政协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第二、三、四届政协副主席,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

邓世昌大事年表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

影视剧作品

  1.电影《甲午风云》    电影《甲午风云》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导演:林农   主要演员: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周文彬、李颉、庞学勤、冯振舟   《甲午风云》1983年在葡萄牙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故事梗概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

打捞致远舰

甲午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创痛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它是一道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一道令炎黄子孙心头流血并隐隐作痛的鞭痕。正因为如此,即使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不能忘却,大鹿岛海域曾留下北洋舰队四艘战舰和600多名将士的忠骨,怀念那伴随大潮起落、惊涛昭示的壮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教育后人,慰藉英灵,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三次试图打捞致远舰(注:点击致远舰了解打捞致远舰详细内容),但都由于各...

世昌训练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世昌舰,此舰为纪念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的中国海军将领邓世昌而特别命名。世昌号训练舰1996年服役,舷号82,可载200名学员和40名教官,货舱总容量6000立方米、可装载300个标准集装箱,该舰可快速改装成医院船、直升机母舰、运输船。

纪念场所

1.广州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纪念馆位于海珠区宝岗大道龙珠直街龙蜒里2号。其前身为邓氏宗祠,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出生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邓氏家人用朝廷给予的抚恤银扩建宗祠,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    邓世昌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后,清廷追封其为从一品官,故宗祠正门按一品官员规格,建6级台阶,以清代中晚期南方大祠堂的形式重建。整座建筑以长条花岗石为基...

邓世昌传记书籍

 邓世昌传    1.《海疆英魂》    《海疆英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再版第2次印刷,《海疆英魂记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和致远舰》是一部为民族英雄邓世昌立传的作品。该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作者陈明福是原海军政治学院教授,此前,陈教授已经向读者奉献了《重庆舰举义纪实》和《中山舰沉浮纪实》两部有影响的书。   图书目录   引子 ...

邓世昌爱国故事

 邓世昌献身大海爱国故事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

邓世昌后代

 邓世昌的三儿五女:邓世昌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邓浩乾养女邓孝思; 邓世昌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原名叶锦瑛(锳),镇雄]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   邓世昌孙子邓小鹏,孙女邓素娥(养女)(邓世昌长子邓...

邓世昌生平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

邓世昌简介

  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

郑振铎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举行

10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和上海方面联合主办的郑振铎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上海市文化界、文博界、教育界专家学者130余人出席了会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民进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赵丽宏,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迟志刚,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纪人,郑振铎生前秘书、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郑振铎生前好友、著名声乐家...

郑振铎- 与梁实秋

郑振铎翻译并出版了泰戈尔的《飞鸟集》后,反响还不错,但梁实秋却不以为然,写了一篇文章:《读郑振铎的飞鸟集》,指出,仅前十首译诗就有四处误译。此外,《飞鸟集》共有326首诗,而郑振铎只译了其中的250多首,梁实秋认为:一本诗集是一个完整的东西,不该因为译者的兴趣和能力的关系,便被东割西裂,我们可以说这位选译家不忠于原集,因为郑振铎译出来的只是一堆七零八落的东西,不是原著诗集之本来面目。 郑...

郑振铎-文物事业

郑振铎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杰出的作家和学者,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和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早期活动 郑振铎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注意和重视研究文物和现代考古学。 1928年,他在伦敦编写了《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是最早向中国学术界全面介绍埃及、巴比伦、亚述和特洛伊、迈锡尼、...

郑振铎-著作目录

《家庭的故事》 《桂公塘》 《中国文学论集》 《俄国文学史略》 《山中杂记》 《文学大纲》 《泰戈尔传》 《中国文学史》 《中国通俗文学史》 《中国古代木刻史略》 《郑振铎文集》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