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树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9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没有军衔的“独臂将军”蔡树藩

发布时间:2010-01-29 16:26:4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 从煤矿童工到“独臂将军”

    1905年3月,蔡树藩生于湖北汉阳县(今蔡甸区)蔡甸镇龚家小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7年,他由私塾转入蔡甸镇国民小学读书,终因家境贫困而辍学。1920年,蔡树藩来到江西安源煤矿当童工,1923年接受组织的派遣,到南昌兵工厂从事青年团的地下工作。不久,蔡树藩加入中国共产党。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蔡树藩被捕入狱。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蔡树藩于同年8月被派往莫斯科,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被选送到列宁学院深造。1928年6月,蔡树藩蔡树藩作为正式代表,在莫斯科出席了党的“六大”。

    1931年初,蔡树藩奉命回国,到设在上海的全国工会总部工作。两个月后调往中央苏区全总执行部工作。同年4月,蔡树藩调任红一军团22军任政治委员。4月,蔡树藩在广昌参与指挥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战斗中,他冲锋在前,身上已八处负伤,仍坚持不下火线。这时,敌人的子弹又向他射来。警卫员眼尖手快,一个箭步扑上去将他推倒,顺势扑在他身上,才躲过了子弹。可蔡树藩和警卫员刚爬起,敌人的子弹又从阵地侧翼扫射过来,击中蔡树藩的左腿。顿时,他眼前模糊,差一点摔倒在地。警卫员见他伤势很重,脸色煞白,虚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要背他下去。蔡树藩不肯离开阵地,他说:“战斗正进行到紧张关头,部队就要发起冲锋,一名指挥员在这时离开战斗岗位,势必会影响部队情绪。”说罢,他顺手撕破衬衣,在警卫员的帮助下,迅速包扎了一下伤口,又一瘸一拐地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战斗胜利结束,才被抬到红军医院医治。

    同年6月,红军进行整编,军缩编为师,蔡树藩任红一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7月,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亲自担任“围剿”总司令,又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在红军医院养伤的蔡树藩闻知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跑去找院长,软磨硬缠,要求出院。院长拗不过他,只好勉强答应了他的要求。夏天的江西非常炎热,红军官兵背着武器和三天干粮,一个个被烈日烤得汗流浃背。为在运动中歼敌,蔡树藩带领部队忍着炎热,踩着发烫的石块路,沿着崇山峻岭和蜿蜒的小道不断转移,以牢牢牵住蒋介石的部队。一天,部队刚到达目的地,蔡树藩便带着作战参谋王继成和警卫员张小富到前沿阵地实地观察。三人不断地向敌军阵地靠近,张小富提醒他:“政委,不能再走啦,危险!”但为了查明敌人的兵力、火力部署,使部队进攻时减少伤亡。蔡树藩依旧一面朝前走一面观察。蔡树藩又朝前走了几步,选了一棵歪脖子树,靠在上面,侧着身子,用左手举着望远镜观察。突然,一声枪响,不及躲闪,左臂被敌人的冷枪击中了。这是蔡树藩第十次负伤,这次负伤使他永远地失去了左臂,从此成为一位“独臂将军”。当时部队正在行动,没有医术很高的医生跟随,加上药品奇缺,天气炎热,几天后伤口感染化脓,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

    军情紧急,战报频传。蔡树藩不愿意久留医院治疗,几天后便一次次要求尽早出院,重返前线。但由于伤势过重,难以愈合,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天,蔡树藩从战地小报上得知红军在与白军交战中伤亡较大,心情十分沉重。经过反复考虑,他下决心锯掉伤臂。医院领导和医生们都对蔡树藩的请求感到惊讶。战事频繁,缺医少药,弄不好伤口会恶化感染,危及生命。面对大家的好心劝说,蔡树藩断然地说:“治不好了,还不如及早截肢,早痊愈,早上前线!”

    截肢手术是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刀,连手术台也是临时搭成的,一把普通的锯子还是锯木头用的。由于锯子太钝了,拉锯就换了三位医生,手术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蔡树藩完全昏迷了过去。护士见状,忍不住失声痛哭。蔡树藩的坚强意志,让医护人员肃然起敬。

    2 长征路上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

    截肢手术后,蔡树藩的身体逐渐得以恢复,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1933年11月7日,一个晴朗的日子,红九军团成立大会在福建将乐县隆重举行,罗炳辉任红九军团军团长,蔡树藩任政治委员。

    红九军团一成立,立即投入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但第五次反“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罗炳辉与蔡树藩率红九军团离开江西瑞金,担任红军主力左翼的掩护任务,向湖南、广西边界进发。途中,蔡树藩一边以顽强的斗志战胜断臂的伤痛及因断臂带来的各种困难,一边鼓励部队战胜困难。

    1934年12月湘江之战,是一场攸关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罗炳辉和蔡树藩率红九军团断后,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率红九军团全体官兵与敌人血战到底,终突破敌人重围,为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立下汗马功劳。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蔡树藩调任中央军委纵队政治委员,红九军团政委由何长工接任。9月,张国焘拒绝北上,中央军委决定将红一、三军团及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蔡树藩任支队第三纵队政委。在毛儿盖会议上,蔡树藩坚决拥护党中央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严厉谴责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野心,随即调任红四方面军30军政委。长征途中,蔡树藩又得了十二指肠溃疡病。他忍着病痛,在包座指挥红军歼灭胡宗南一个师。到达陕北后,他担任陕北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部长。

    1936年秋,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保安采访蔡树藩。蔡树藩向斯诺畅谈了红军长征的生动事迹和中国苏维埃的发展历史及其光明前途,并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经历。斯诺在书中这样称赞蔡树藩:“独臂将军蔡树藩是个很有趣、很可爱、很英俊的青年,头脑机灵,容易冲动,善于辞令,妙趣横生。”

    红军长征到陕北,把网球活动也带到了陕北。斯诺曾经在保安同蔡树藩和伍修权一起打网球。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如下描述:“球场里尽是石子,救急球是很危险的,但是球还是打得很激烈。蔡树藩和伍修权同讲不了几句中文的李德讲俄文,我同李德讲英文,蔡、伍两人讲中文,所以这是一场三国语言的比赛。”

    3 体育战线的“大管家”

    1949年秋大西南解放后,蔡树藩从军队转入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全国总工会执委、全总驻西南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中共西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长等职。1956年,他在党的“八大”上当选候补中央委员。

    由于转业到地方工作,在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时,蔡树藩没有被授衔,成为一位“无衔将军”。建国以后,由于老首长贺龙的缘故,蔡树藩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954年秋,蔡树藩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领导成员,辅佐贺龙主任主持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为了提高竞技体育运动的水平,蔡树藩经常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到训练场、宿舍探望运动员,找运动员谈心,及时解决他们在训练和生活中的问题。

    竞技体育需要好的苗子。为了挑选大个子运动员,蔡树藩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有一段时间,他对挑选篮球运动员简直着了魔。有几个星期天,他还让夫人陈书涟陪他坐公共汽车找高个儿,走到人行道上或商店里,他不是买东西,而是看谁个子高。同时还要求陈书涟发现大高个儿,不论是男是女都要跟踪,并问清人家的单位、姓名、年龄和爱不爱打球等问题。

    1958年10月17日,中国政府应阿富汗等国政府邀请,派由著名文学家郑振铎为团长、蔡树藩为副团长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进行友好访问,所乘飞机经苏联卡拉什地区上空时不幸失事,蔡树藩和代表团全体人员殉难!噩耗传来,万众悲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