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开国上将钟期光轶事

1944年春,苏中军区通如纵队三连司务长王新民贪污了公款数十元,成了当时整风运动的活靶子。经纵队党委研究,认为王新民当过伪军,加入我军后仍恶习不改,不可救药,为推动当时的整风运动,拟杀一儆百,决定执行枪决。纵队一面上报材料,一面准备开大会批斗后执行。军区政治部钟主任得悉后,立即带两个保卫干事从三仓赶到留城。下马后,他紧急召开纵队党委会,耐心开导:贪污几十元就杀头,太重了,更不能借整风运动乱开杀戒。...

开国将帅之上将钟期光

钟期光(1909-1991),曾用名钟昱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   钟期光,1909年1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东乡一个佃农家庭。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又考进平江县天岳书院,读完了高小和初中。1926年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队伍之一-湖南工农...

萧萐父远行 珞珈师贤少一人

  秋菊簇拥,照片上的皓首老人笑容慈祥。灵前肃立的,不少都是学界名人。9月17日,我国著名哲学史家、武汉大学教授萧萐(此处读jie)父先生安详离去,享年84岁。昨日举行的追悼会上,三百多人前来送行。灵堂入口放着两块展板,上面是萧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在展板一角,是先生站在一株姜花旁的照片,下题:一生最爱姜花。而姜花象征纯朴。   桃李满天下,开创珞珈中国哲学一派   萧萐父先生一生经历两个社...

萧萐父-主要编著

  《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中国辩证法史稿》第一卷,《哲学史方法论研究》,《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大乘起信论释译》、《玄圃论学集》、《众妙之门》等;又出版了《船山哲学引论》、《明清启蒙学术流变》、《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吹沙集》、《吹沙二集》、《吹沙纪程》等专著。对中国古代辩证法史、先秦儒道思想、明清哲学、近现代文化思潮等有较多的研究。坚持论史结合、中西比较、古今贯通的治学原则,强调德...

史进前将军和全军落实政策工作

  郝在今   经历过政治运动的中国人,无人不知落实政策其事。雪里送炭,久旱逢雨,都不足以形容冤案得雪的心情。而亲身经历落实政策的人们,又无人不知那落实政策办公室的重要。同一案件,可能彻底平反,也可能维持原有结论,还可能纠正之后留个尾巴你的政治生命,某种程度上就操在他们的手中!有百姓言:这落实政策,一定得让清官管!党组织考虑得更深:落实政策工作,不能让整人的人做。这是因为,一些当年在政治运动...

史进前同志逝世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 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史进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胡锦涛、江泽民、习近平、贺国强、李源潮、徐才厚、郭伯雄、刘华清、梁光烈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史进前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史进前原名薄恒温,是山西省定襄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区队宣传委员、区队长,镜湖中学党支部书记...

豪门之后孔令仪走完人生

  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的长女、孔宋家族令字辈最后一位成员孔令仪,于美国时间8月22日,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寓所病逝,享寿93岁。据悉,孔令仪深得蒋介石夫妇喜爱,宋美龄在美国长住的12年间,都由孔令仪提供住处及照料生活。她是宋美龄晚年最亲近的亲人。   外甥女家助蒋介石发迹   孔令仪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大弟孔令侃、小妹孔令伟、幺弟孔令杰。蒋经国去世后3年,台湾政治环境巨变。由于在岛内举目无亲加...

孔令仪:豪门家族的最后贵族

  中新网9月8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刊登署名田沧海的文章讲述孔令仪家族有关豪门最后贵族的故事。全文摘录如下:   孔令仪是孔祥熙家族最后的第二代成员。宋美龄晚年移居纽约后,得到孔令仪悉心照顾。孔因压力太大,头发几乎掉光。孔行事低调,晚年成孔宋家族代言人。她也曾因出售孔宅受到遗弃历史文物指责。   卜居纽约逾一甲子的孔令仪女士,病逝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附近高级寓所,终年九十三岁。孔令仪是...

壮族上将韦国清在越南

韦国清,广西壮族人,1913年出生,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一位叱咤风云、敢打硬仗的猛将。新中国成立不久,韦国清就被毛泽东委以重任,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越南,援助越南抗法战争。韦国清率领的顾问团与越方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于1954年5月7日取得奠边府战役的伟大胜利,为越南全 境解放奠定了基础,为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立下了汗马功劳。 奉命赴越 1950年元月,韦国清接到...

双语并用,妙不可言——回忆乔志高先生(图)

  双语并用,妙不可言回忆乔志高先生   陈子善   1994年10月,我应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著名诗人痖弦先生之请,赴台出席林语堂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我首次参加台湾文学界的学术活动,所见所闻无不感到新鲜,而更使我高兴的是,结识了早已心仪、私淑已久的乔志高先生。他本名高克毅,乔志高是他的英文名George Kao的中译,也是他的笔名。   高先生是和他夫人梅卿一起来参加林语堂...

乔志高先生

  董桥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在香港美国新闻处做事的时候乔志高先生在美国替美新处翻译费兹杰罗的《大亨小传》。译稿寄来了戴天是责任编辑,我只看二校,英文的神采精髓都融入中文的冰肌玉肤,真是一袭考究的天衣。七十年代初高先生在美国之音工作十九年退休来香港中文大学跟宋淇先生一起创办《译丛》。有一天,我的上司李如桐先生给高先生洗尘,宋先生和汤新楣先生都来了,菜丰,酒美,话多,小戴和我顿时成了末座的小朋友...

一代将军韦国清 几度情结腾翔村

战争年代,壮族骄子韦国清(1913-1989),1928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经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华东地区。解放后,他先后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越南,支援越南军民抗击侵越法军和美军;主政广西、广东和主管广州军队;主持中央军委政治部工作;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会长等职务。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军卓越的军事家,1955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

王元化-京剧理解

  王元化对京剧,爱自幼年,正式研究却在晚年。1980年代中期,老束(按:《新民晚报》总编辑束纫秋,我的老领导)把我带到他家,对地下党时期的战友说:元化,我让思再来陪你。那时,元化先生刚从市委宣传部长的任上退下来不久。听说我会京剧,便问道:你学的是哪一路?我说:余派。当晚,张可师母留饭,宾主尽欢而散。回家路上老束说,如果能够引发元化对京剧的理论兴趣,那就是京剧的福音。从此,我常在下午三四点钟,...

王元化-学术领域

  《文心雕龙》研究及中国文艺思想研究   《文心雕龙创作论》(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是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文艺理论学界和古典文学研究界影响最大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专著既对《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体系作了严肃精湛的思辨分析,同时又第一次将这部古典名著所包含的思想和观念,上升到与西方文艺理论交流对话的层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由三篇专论组成,提出刘勰前后期思想有较大变化,汉晋学术思想系...

王元化-文学生涯

  王元化早年深受进步文学家,尤其是鲁迅的影响,三十年代就开始了文学生涯。起先从事创作,大部份作品收入小说散文集《脚踪》中。後转向以写作评论文章为主。1939年发表了《鲁迅与尼采》。1941年写了《民族的健康与文学的病态》,遭到反动势力的围攻,在孤岛文艺界引发了一场论战。这一时期的论文结集为《文艺漫谈》(1945)等。解放後,於五十年代初,写了一系列短评,提倡文艺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理想,反对形式...

王元化-“新启蒙”和“学林”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王元化编辑和出版了《新启蒙》和《学术集林》,前者代表了他在80年代倡导的新启蒙的学术与反思,后者体现了他的学术的思想与思想的学术的治学实践。   1988年10月,《新启蒙》第一册《时代与选择》出版。   原计划是每月出一册,但是由于出版发行方面的种种障碍,实际上每两个月出一册,其他三册分别是《危机与改革》、《论异化概念》、《庐山会议教训》。   《新...

开国上将韦国清

1949年2月,三野在部署渡江作战时,粟裕副司令员点将要华东局派在济南战役中参与领导策反吴化文部起义成功的社会部情报科长王征明,去参加江阴要塞策反的领导,很快得到同意。王奉命率一批干部及一部电台迅即赶到淮阴。3月,三野首长鉴于第10兵团将从江阴一带渡江,便将对江阴要塞的策反划归第10兵团领导。第10兵团叶飞司令员和韦国清政委赋予江阴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派遣干部的基本任务是:保持30公里防区内控制三至...

王元化-基督教精神

  1999年1月接受学者李辉采访时,王元化谈及基督教家庭对其影响时说:如果基督教对我有什么影响,那恐怕就是《新约》中的基督教精神吧。直到今天,西方十九世纪文学仍是我最喜爱的读物。解放后,我没有在文章中谈到过苏联的作家和作品,因为引不起我的兴趣。   他与夫人张可皆为莎剧研究专家。黑格尔的《小逻辑》,他精读过四遍,莎翁与黑格尔的经典名著,使1955年王氏在受胡风案牵连被隔离审查后得以度过痛苦...

王元化-清华情结

  王元化1920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一岁时母亲带着他来到父亲任职的清华大学团聚。童年都在清华南院度过,住在南院12号。1920年代清华国学四导师除梁启超外均居此处,其中1号为赵元任,2号为陈寅恪,17号为王国维。1997年,王元化曾应央视《读书时间》节目邀请,重返清华园。在此前,其清华情结已经颇为彰显,他在上海的书房名就是清园,著作多以清园为题,从1993年第一次以《清...

漫画家谢丁玉先生逝世

  湖南省漫画界老前辈谢丁玉先生于2008年7月4日凌晨5时47分因病在长沙逝世,终年73岁.   谢丁玉 1935.7生 别名谢鼎钰,湖南长沙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前湖南省漫画学会会长。1958年从事报纸美编工作,开始发表漫画。1963年到湖南日报社任美术编辑,主任编辑。1980年创办《刺玫瑰》漫画报任主编,主持开办了面向全国的 刺玫瑰漫画函授班 。作品有《怎样把漫画学到手》、《漫画技法与构...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