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马鸿宾-任甘肃省主席

阎冯倒蒋失败后,马鸿宾接受蒋介石任命,部队改编为暂编第七师,马任师长,后又被任命为甘凉肃边防司令。 1931年,蒋介石任命马鸿宾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随后又正式任命为主席。 马鸿宾到兰之初,各方都表示欢迎。雷中田见马鸿宾在政治上无能,在兰州的兵力也很有限,遂起觊觎之心。1931年8月25日,发动雷马事变。雷马事变后,只有少数人附和,实力派皆持观望态度,马麟试作调解未成。适吴佩孚启四川经...

马鸿宾-冯玉祥部下

1926年,马鸿宾部改编为国民军二十二师,委马为师长,仍任宁夏镇守使。二十二师下辖三个旅:六十四旅,旅长王德铨,下辖两个团,团长为马玉麟、马维麟;六十五旅,旅长马显图(马鸿宾之弟),下辖三个团,团长为马义新、马显诚、马彦新;骑兵旅,旅长马献文,下辖两个团,团长为马忠、马荣华。师直属部队有炮兵营、手枪队。共实有8000余人,马1200匹,各种步枪4000余支(其中仅有好枪1500余支),各连的...

马鸿宾-任镇守使

1920年直皖两系军阀战争,直系军阀得胜,马福祥当时是站在直系军阀一边,因此得升任绥远都统。 1921年马鸿宾随之升任宁夏镇守使,仍兼管内蒙三旗军事,其兵力主要为马福祥留下的军队。计有昭武巡防军,骑、步兵五个营,司令为马福寿(马鸿宾的三叔);甘肃新军,骑兵三营、步兵三营、炮兵一营;共七个营。司令马鸿宾兼,炮兵营长马普仁是马鸿宾的长子。此外,马鸿宾又成立了镇守使署卫兵马队一营,营长是马楚卿(马...

肖承悰:忆肖龙友先生

【肖龙友小传】 肖龙友(1870~1960),名方骏,以字行。 四川省三台县人,为前清拔贡,名中医师。精通文史,医文并茂, 自学成医。一生精研历代中医书籍,理论联系实际, 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疗效甚高。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名誉院长,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中央人民医院顾问等职。 我的祖父肖龙友先生是「北京四大名...

中国生药学的先驱——赵燏黄

赵燏黄,本草学家和中国生药学先驱者。他毕生致力于本草学和生药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我国培育了几代药学科技人才。他在学术上的 突出成就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本草,研究中药,考订本草药品名实,为编修中国新本草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在澄清中药品种混乱方面做出了贡献。 赵燏黄,字午乔,号药农,又名一黄。1883年2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商人家庭。18871889年在私塾学习,工诗文,善书...

赵燏黄-主要论著

1 赵燏黄.药学专刊发刊词.药学专刊,1927,12. 2 赵燏黄.浙江公立医药专校药科同人上教育厅长书.药学专刊,1927,1617. 3 赵燏黄.中央研究院拟设中药研究所计划.广东医药月报,1929,2(2):3846. 4 赵燏黄.研究国产药材计划方针.中央研究院院务月报,1930,1(7):2060. 5 赵燏黄.说中药.中央研究院院务月报,1930,2(1):959...

赵燏黄-编新本草

赵燏黄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的老师下山顺一郎博士讲授和汉生药时,经常向学生讲授中国本草,有时还带一些本草善本给学生传阅。这使他了解到中国和日本本草发展的历史,从此酷爱本草。如他看到琉球吴继志撰写的《质问本草》图绘准确,说明简要,在日本多方求购未得,归国后得知上海实学通艺馆张之铬先生藏有原刻本,遂借来依样临摹一部,珍藏身边,奉为圭臬。他在杭州执教期间,便开始注意本草药品的名实,每逢春秋佳日,就请俚...

赵燏黄-研究中药

20年代,中国曾有一股主张全盘西化、否定中医中药的暗流。赵燏黄挺身而起,指出神农氏所传的《本草经》,是中国后世药典的起源,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嚆矢。他批评那些否定中医中药的开明之士,往往数典忘祖,知有西医,不复知有中药,知有西药,不复明乎中医。并且预言他日功效卓著直接收其功能者为生药学、为医学,间接受其利者为化学、为生物化学、植物学、农艺化学、应用化学等等。因此,他认为中药研究是药学之无限希望...

赵燏黄-培育人才

早在20年代,赵燏黄就认为中国药学事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人才,而人才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上重医轻药造成的。自清末设医学堂以后,只注重医学教育,药学教育都是附设在医学院校内。他当时执教的浙江医药专门学校药科是1913年建立的,除军医学校药科外,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所公立医专的药科,曾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药学人才。1916年,教育部举办全国成绩展览会,药科获最优等奖状,颁缕学宏仁匾额,1920年,获省教...

赵燏黄-药学事业

赵燏黄在日本学习期间,目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药学事业迅速发展。以后,他怀着满腔热情,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在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3年里,他看到中国药学事业十分落后,认为药品依赖进口,东西洋药充斥市场是中国人的耻辱;外国人采购中国廉价原料加以制造,又以高价畅销中国。中国每年进口的药品以千万元计,全国药物的耗费以亿元计,这是中华民国入超的一大漏卮;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鼓励研究中药,中药中的有效...

林伯渠与延安精神

延安五老之一、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既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倡导者,又是积极宣传、传播延安精神的领导人。 带头学习革命理论 努力提高边区军民素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前进的思想武器,也是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林怕渠虽是一位饱经风霜,学识渊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他仍常常手不释卷,认真阅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有时还将几本书放在一起,对照着阅读和研究。励志唯存马列篇,这就是他...

林伯渠-人物贡献

林伯渠始终重视经济建设,在长期的经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称为红色理财家,财经思想和观点对毛泽东财经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陕甘宁边区兼任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期间,他坚决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保证供给的指示,坚决实行财经工作为革命战争和革命军队服务兼顾改善民生的方针,注重对财政经济的统一管理,并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财经干部。 林伯渠是第...

林伯渠同志诗选

游鄂达里(鄂达里在敦化境内,相传系清始祖起兵誓师处) 故老争传鄂达里, 登临却趁大寒时。 西来峻岭连天白, 北走长江入海迟。 十里炊烟控朔漠, 三边狗盗越雷池。 和戎尽有诸公策, 满眼孤乌雨雪诗。 包头即景 (195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到包钢视察,赋诗一首。) 黄河之北青山南, 包钢融融火烛天。 五百...

感念阎锡山 老部下守墓半世纪

一九五零年,阎锡山辞去台当局行政院长职务后,张日明即随着阎锡山搬到阳明山居住,一九六零年阎锡山亡故,第二年张日明下山居住并成婚。他下山后开五金行维生,太太是一般的上班族;一九八六年张结束五金行生意,夫妇俩及四个女儿一家六口的生计,都落在太太身上,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今年八十岁的张日明,和阎锡山一样都是山西人。张在十五岁从军开始,就随着阎锡山的军队到处征战。随国民党来台时,他是押解黄金来台的少...

阎锡山——东山再起自强救国

阎锡山在大连蛰居期间,一面总结自己的从政经验,一面遥控山西军政大局,伺机而动。他根据儒家的的中庸之道,将自己20年的从政经验总结为中的哲学,认为不偏不倚、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中,人事得中则成,失中则败;承认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得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认为事理有母理与子理之别,母理讲的是该不该,子理讲的是能不能,母理是不变的,子理服从母理,人事以生为最高...

阎锡山——兴师问鼎兵败中原

1929年初,国民党召开编遣会议。蒋介石拟利用编遣全国军队之机削弱异己,首先任命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以孤立冯玉祥和李宗仁。阎在各方讨价还价声中,曾提出有利于蒋的编遣方案。3 月15日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被撤销,而代之以第三编遣区办事处后,阎成了光杆司令,方知上当受骗,遂联冯以辞职并以相偕出洋相要挟。6 月25日冯玉祥抵达太原,阎竟然将冯软禁以自重。蒋阎双方函电往来,讨价还价。7 月23日...

阎锡山——参加北伐雄踞华北

山西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阎锡山自觉羽毛丰满,便站在娘子关上窥测形势,伺机而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阎出兵石家庄阻截直军北上,促成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1925年12月,打退了国民军总参议续桐溪策划的建国豫军樊钟秀对山西的进攻。1926年 3月,又将占领山西雁北地区的国民军逐出山西,并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绥远。 在此期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筹划进行北伐。国民党极力争取阎锡山,双方关系开...

阎锡山——韬光养晦保境安民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局面并未改变,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又依附于段,在重大问题上惟段之马首是瞻。 1916年 7月,阎改任山西督军,一面排挤打击异己,使省长孙发绪和沈铭昌难以处事,相继离职;一面贿请内务总长汤化龙为其说项,又称段为师,遂得于1917年 9月兼任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集于阎之一身。他响应段祺瑞马誓师,曾出兵反对张勋复辟。段重新执政后,拒绝恢复被袁废弃的《中华民国临...

阎锡山——拥袁称帝保存实力

袁世凯的真面目,早为一部分革命党人所认识,吴禄贞就是其中之一。阎锡山在吴禄贞的劝说下,与吴共组燕晋联军,出兵石家庄,一时在北方造成强大的革命声势。但当吴禄贞被刺后,阎的态度立即起了变化。 1911年12月初,南北议和已经开始,袁世凯违约派第三镇进攻山西民军。在大军压境面前,阎既慑于袁的威力,又对袁抱有幻想,遂同意同盟会员景梅九的建议,致函袁世凯谓,如果袁能协同军民,颠覆帝制,然后敷政共和...

阎锡山——夤缘时会出任都督

1883年10月10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1...
  共1347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