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生:从洋买办到实业大亨
办实业成为他的一个癖好,办了轻工业、纺织工业,又办重工业;办了工业,又办码头、仓库、银行、保险等事业
宾客已经差不多都到齐了,叶素贞看了看高大英伟的丈夫,又看了看眼前这所刚落成的占地30亩的大宅,心里充满自豪和骄傲——这一晚是刘鸿生刘公馆的落成典礼,时间是1918年底的一天。
10年前苏州名门富商之女叶素贞要嫁给“穷跑街的”刘鸿生,遭到父兄激烈反对,哥哥暴跳如雷,直斥刘鸿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今几乎上海滩所有的名流显贵都成为刘鸿生的座上宾,就连青帮三巨头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也前来祝贺。这时刘鸿生年仅30岁。
而此后的另一个10年,刘鸿生从一个洋买办转变为上海滩有名的实业大亨、民族资本家,拥有资金折白银数千万两,直接投资或参与投资的企业达70多家,仅总投资额即达500多万元,头顶“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大王” 等几项称号,名动全国。
煤炭大王
刘鸿生1888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定海隶属宁波,宁波人自来便“善贾”,祖父在上海开了一个“丹桂茶园”。刘鸿生虚龄7岁时,父亲就过世了。寡母含辛茹苦,将长子刘鸿生送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1906年刘鸿生大学二年级,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博士决定送他去美国学习神学,将来回国后在学校担任牧师并且教英文,“月薪150元,并且送一幢小洋房居住”。那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仅仅是15-20元。但刘鸿生不愿意。校长卜舫济咆哮着将他开除出校。
得到开平煤矿上海办事处跑街一职,多亏了宁波同乡会会长周仰山的帮助。
与父亲文人气的自矜身分、自洁素行、不图污利的处事风格不同,19岁的刘鸿生表现出来的把握事务关键人物的能力以及人情练达成熟老道,令人惊叹。在此后的生涯中,他更进一步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天赋。
进入开平煤矿上海办事处之后,刘鸿生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勤奋用功。一段时间之后,刘鸿生随便拿起一块煤,就可以说出它的名称、产地、成分和特性。他不但留意察访哪些地方用煤,用多少,时间、季节上有什么变化。
由于刘鸿生深谙经营之道,几个月之后,本来在上海销路不佳的开平煤销量增加了一倍有余。
因为销量激增,1909年秋天,21岁的刘鸿生奉召北赴天津面见了英商、开平矿务总公司的大班司脱诺。此行为刘鸿生获得了买办一职,在那个年代,买办不但薪金很高,而且社会地位也高,多少人都梦寐以求。
1911年开平煤矿与盛宣怀之后最大的官商周学熙创办的滦州煤矿合并,成为开滦煤矿。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机会使刘鸿生在财富上有了质的飞跃。战争期间英商惶急无暇东顾,刘鸿生趁机与煤矿签订低价合同,自己租数十条船往上海。在秦皇岛交货每吨6两银子,运费3~4两,到上海成本9~10两,销价为14两左右,每吨赚4~5两,持续3年时间,刘鸿生为自己赚到了100多万两银子。
火柴大王
1920年1月,刘鸿生创办了他的第一个企业——华商苏州鸿生火柴公司。
但当时国外火柴工业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生产经验,尤其是瑞典火柴公司吞并了欧洲不少厂家,成了大的托拉斯。它们在1926年想收购包括鸿生在内的多家国内火柴厂家,并且对中国实行倾销。
果然,1929年下半年,东北各厂便全数倒闭,广东亦倒闭近半。
刘鸿生采取“联华制夷”之策,并于1928年8月发表了一份告火柴同业书,着意指出了在瑞典攻势下,力主联合。1929年11月22日到30日,全国52家火柴厂派出代表,汇集上海,成立“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公推刘鸿生为会长。1930年夏天,鸿生、中华和荧昌三家火柴厂合并成立“大中华火柴公司”,刘鸿生出任总经理。
随后大中华火柴公司又合并了其他多家火柴公司,挽救了当时摇摇欲坠的火柴业。在刘鸿生后来为圣约翰大学修建的社交馆梵欧渡俱乐部里,大家开玩笑地称他“火柴大王”。
“办企业的嗜好”
与荣家投资集中在面粉行业和纺织行业不同,刘鸿生的投资非常分散。
1920年,刚刚创办火柴厂的同时,刘鸿生又琢磨着开办水泥公司。
刘鸿生的华商水泥厂设在龙华,占地200亩,“烟囱也是水泥所造,在远东上海一带可称独一无二的烟囱”。
华商水泥厂1923年开工,生产象牌水泥。当时市场上主要的产品是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以及日本小野田水泥厂在大连生产的龙牌水泥。刘鸿生再次使出“联华制夷”的办法,一致对外。
刘鸿生自己办的企业的银行襄理方祖荫90岁时说过:“刘鸿生先生很会调理调度他的资金周转……据我们了解,他是这样操作的,一个钱要当两个钱用。他办一个厂,把这个厂抵押掉,筹到了钱,再办第二个厂;第二个厂再到银行去抵押再搞第三个厂。”
在儿子刘念智看来,办实业“已经成为他的一个癖好”,“办了轻工业、纺织工业,又办重工业;办了工业,又办码头、仓库、银行、保险等事业。”事业遍布各个行业,刘鸿生早早便萌发了一个想法:想把刘氏企业合并成为一个托拉斯组织。
1930年,他以86万两规银在上海四川中路建造8层高的办公大楼,取名“企业大楼”,二三层是开滦售品处和他的办公室,四层是水泥公司、码头公司、华东煤公司,五楼是大中华火柴公司,六楼是章华毛纺织公司、刘鸿记账房以及刘氏其他中小企业,七楼是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和医务室等,八楼是他自己的公馆。
1956年,拥有2000多万资产的刘氏企业参加公私合营,同年“十·一”刘鸿生病故于上海。
据《南方人物周刊》 刘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