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龚来发在贵州务川茅天镇去世,终年133周岁

2020年6月25日,中国最长寿者、世界上最长寿的人阿丽米罕·色依提,亲朋、邻居及当地政府的祝福中度过了134岁生日。阿丽米罕·色依提是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人,历经了三个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老人的曾孙、在中国医科大学读大四的热孜万古丽表示,“心态好、乐观是长寿的主要原因。”根据古丽的介绍,老人喝水多、重视早餐,喜欢热闹,“早晨起来,洗漱完就喊,‘给我弄点吃的’”,“白天,父母出去...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去世,终年133岁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去世,终年133岁    龚来发(1862-1995年)一生务农,未婚。他不喝酒,不服药,爱吸土烟,他的竹烟杆已陪伴他100多年了。吃的是粗茶淡饭,过去吃苞谷饭,晚年吃大米、苞谷混合饭。他性情开朗,爱说爱笑,尤其喜欢唱山歌。他所在的村子,三面群山环绕,森林茂密,村里人家房前屋后都栽有大片竹林。    龚来发老人耳聪目明,平时爱抽土烟叶,喜喝少量米酒,一日两餐,每餐半斤包谷饭,...

孙中山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5年3月12日(农历1925年2月18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逝世,终年59岁。 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3月12日《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诞生    1898年3月12日(农历1898年2月20日),《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诞生。  历史功绩。田汉和他的战友们重新开拓了我国话剧的新路。他写出了《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优秀作品,创办有名的“南国社”,组织演出,团结和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他的作品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富于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情操,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民族的呼声,扩大了话剧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祭奠

习俗说去年亡故的人,今年子女要在春分时节前去祭扫,妈妈今天我们都去看你。

德全遗作《夜行船.别桂征蛮》

翠簇青萝素女舞, 彤云彩虹嫦娥袖; 如需琳琅, 这般幻奇, 怎耐行狂兽? 银汉横架去路头 烟尘漫飞来輞后; 冷风凉夜, 尔去何方? 挥钺伐蟊寇。 重要更正——韩德权,应为韩德全,河南海滨人,生前系广州军区41军121师无线电连无线班副班长。 这首词是我收藏的德全诗词中最喜欢最熟悉也是德全战友挚友的最后遗作中的一首,出国作战之前他写下这首诗 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广西美景的热爱,...

【讣告】王玉华同志在西安逝世

原我校十二系副教授王玉华同志,汉族,浙江省镇海县人,1943年7月出生,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退休,2014年6月16日去世。

【讣告】田有潮同志在西安逝世

原我校二系工程师田有潮同志,汉族,陕西省大荔县人,1937年7月出生,1956年2月参加工作,1992年11月退休,2014年6月30日去世。

不断变化的心

202006决心断之202008开心去除20201111似已正常20210311又又来了

祖母九年忌日

时间过得好快呀,转眼之间九年过去了。您真正的去世是这世间最后一个记得您的人把您忘记了,您才算是真正的去世了。在这九年时间里,我竟然一丁点儿都没有把您忘记,就连您的声音,和您走路的姿势还是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我的福还是您给我的惩罚呢,哈哈哈。不管是福还是惩罚,我觉得这都是您馈赠与我的财富,也是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也舍不得忘记的回忆。 还记得您刚去世的那一年,真的是我最崩溃的一年...

2342天

窗台边殷红的茶花,在滴滴嗒嗒的雨声中,缓缓地沉重地绽放。儿走到窗前,看着模糊的窗外,听着淅沥的雨声,儿想起了那熟悉而久违的声音。哦,那是娘的声音,那是娘对儿乳名的呼唤,2342天,想娘,娘在眼前,想娘,娘在身边,一切尽在不言中.....

华中科技大学“农民教授”陈海春因病逝世

今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春昨日因病逝世。陈海春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名嘴”,也是该校四大“农民教授”之一。据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官网介绍,陈海春,男,1956年3月3日生,河北定州人氏,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自喻为“红色牧师”和“四化”教授,即学术问题通俗化、严肃话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和海龟理论土鳖化。1974年9月...

关于毛主席母亲 文七妹

这是一位英雄母亲,可是她三个孩子都成为烈士,毛泽民、毛泽覃以及毛泽建(养女)。如果大家希望了解文七妹的生平,以及她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影响毛泽东的,不妨认真读一读,或许从中能找到她是如何教育一个伟大的儿子。  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小山冲,当时只有东南和东北方向两个出入口。韶山冲西北门距离冲口20里的地方,就是滴水洞。滴水洞一带群山环绕,成为韶山与湘乡之间的天然屏障。  群山的西北麓,便是...

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毛泽东在晚年的时候,常常回忆起他的老母亲。  母亲文七妹的存在是他童年生活中中最为美好的记忆。  小的时候,毛泽东是个叛逆的少年。  他讨厌迂腐守旧的父亲毛贻昌,常常和他作对。  母亲像和事佬一样,常常顶着父亲的脸色,从中斡旋。  ▲ | 毛泽东父亲毛贻昌    叛逆这个词儿最早出现在90后的身上。  什么是叛逆呢?  2000年至2013年间,这个词儿出现的频率最高,而且几乎达到了高峰。  父母...

1920年毛贻昌在韶山病逝

1959年6月25日,阔别32年的毛泽东回到了韶山,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心情十分的愉悦。于是随手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这篇诗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日常的工作中毛泽东经常是习惯于晚上工作白天睡觉的,可是回到韶山之后,他第二天却早早地起了床就动身去扫墓了。来到父母的墓前,毛泽东...

毛贻昌身上有许多闪光的品质,比如勤劳、智慧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旧中国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农民,又是一个意志坚强、精明能干的严父。他的身上不仅集中了劳动人民的克勤克俭、刻苦耐劳等优秀品格,而且突出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无疑对少年毛泽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以往对毛贻昌的描述中,存有不客观、不全面的情况,一些人过多地强调了其“自私”、“刻薄”、“专断”的一面,而忽略了毛贻昌身上许多闪...

毛贻昌给毛泽东包办娶了个十八岁的媳妇罗氏

与子毛泽东的冲突1906年,毛泽东从六岁起就做一些家务和农活,如拔草、放牛、拾粪、砍柴,识字后也帮父亲记帐。特别是十四到十五岁大约两年的时间内,他成天在地里跟家中雇的长工一同干活。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对父亲的严厉感受很深,后来回忆说,“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1906年,毛泽东13岁那年,父亲在一次宴请客人时与他发生口角,...

3776天的思念

爷爷,您离开我们已有3776天了,你的音容笑貌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你在那边还好吗?

毛贻昌因患急性伤寒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五十岁

毛贻昌的父亲毛恩普(字翼臣)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因为家境窘迫,不得不把祖传的一些田产典当给别人。15岁时,毛贻昌与湘乡县文芝仪(文锦薰)之女文素勤(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毛泽民代毛泽东填写的《履历表》,其真名是文素勤,而非此前所称的“文其美”,又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完婚。毛贻昌,16岁时曾外出当兵,退伍后回乡务农。17岁时就开始当家理事,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

这座城市不再有你,这座城市永远有你

何苦和老黄起床到附近公厕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里,他们所租住的自力巷53号变为了废墟。自力巷53号距离重庆最繁华的商圈解放碑不到300米,是被誉为“市容毒瘤”的十八梯众多危房里的一栋。半年之前,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正团职转业军官何苦,带着一名摄像师和1300块钱住进了自力巷53号。他准备和这里的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体验生活,一边将每天发生的故事拍成纪录片。图片出租房被强拆之前,他们也收到了“立刻搬...
  共1347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