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贻昌身上有许多闪光的品质,比如勤劳、智慧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旧中国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农民,又是一个意志坚强、精明能干的严父。他的身上不仅集中了劳动人民的克勤克俭、刻苦耐劳等优秀品格,而且突出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无疑对少年毛泽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是,以往对毛贻昌的描述中,存有不客观、不全面的情况,一些人过多地强调了其“自私”、“刻薄”、“专断”的一面,而忽略了毛贻昌身上许多闪光的品质,比如勤劳、智慧等等。毛家祖上是贫农,只是到1915至1918年间,才逐步走向富裕。这个变化与毛贻昌的勤俭持家、精明能干是分不开的。为了使家业后继有人,1910年秋,毛贻昌决定送毛泽东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当时毛泽东爱国求学心切,敦请各位亲戚和老师从中周旋力劝,毛贻昌最终同意毛泽东去湘乡东山小学堂学习,毛泽东由此迈开了人生转折的第一步。这表明毛贻昌并非一味专断之人。又如,1917年之后的几年中,毛家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几次被败兵勒索,又遭强盗抢劫,妻子多年的病痛日益加剧。面对这些,毛贻昌咬紧牙关,努力克服困难,继续支撑家业,而且更加关心公益活动。1919年上半年,韶山嘴前的韶河上修筑石拱桥,毛贻昌积极参加修桥义务劳动,并慷慨解囊捐献。据“韶麓桥碑”记载,当年捐献的7个集体和8位个人,共捐银洋108元,一般人家捐一两元,而毛贻昌捐了4元,居个人捐款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