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贻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569
本馆由[ 5eixl12j ]创建于2010年01月18日

毛贻昌因患急性伤寒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五十岁

发布时间:2021-03-12 16:48:57      发布人: Jackson

毛贻昌的父亲毛恩普(字翼臣)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因为家境窘迫,不得不把祖传的一些田产典当给别人。15岁时,毛贻昌与湘乡县文芝仪(文锦薰)之女文素勤(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毛泽民代毛泽东填写的《履历表》,其真名是文素勤,而非此前所称的“文其美”,又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完婚。

毛贻昌,16岁时曾外出当兵,退伍后回乡务农。17岁时就开始当家理事,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赎回毛恩普典出去的土地,不久又买进一些,增加到二十二亩,每年能收八十担稻谷。湘潭有着在湘中很有点影响的米市,毛贻昌善于经营,后来又集中精力去做稻谷和猪牛生意,资本逐渐滚到两三千元,还自制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流通纸票。在小小的韶山冲,可算是个财东了。

经商经历

他20多岁的时候,家里还穷困潦倒。他与夫人文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夭折后,1893年、1896年又相继得到毛泽东、毛泽民两个儿子。欢喜之余,人口的增加使得他的生活压力加重。他决心离家到外面打拼,于是参加了湘军。几年的军旅生涯下来,虽然没有混个一官半职,却让他的眼界大开。 [1] 

毛顺生开始把目光转向商业领域。他最早是从做米生意开始的。大米的初加工,便是毛顺生创业的起步了。

慢慢地,利润逐渐滚动,毛家的产业也渐渐做大。于是,毛顺生又开始涉足猪、牛的买卖。在牛生意方面,他采取的是“双方自愿,双方有利,风险同担”的办法,即他把母牛买回来后“承包”给他人喂养,养户获牛力、牛粪,主户获牛犊,再出售牛犊或者喂养长大后出卖,从中获利,如果中途意外,牛死了,那么就由两家平均分担损失。毛顺生继续把钱用在生意投资上,并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入了股。他还或多或少地雇用长工、短工。

20世纪之初,毛顺生发行“毛义顺堂”股票,并较大规模地使用股票,把邻里乡亲的余钱收集起来,以期增值;发给雇用者使用,则作为工资,可以暂时代替银两;发给生意同行,又成为定金,或者物值。

1917年之后的几年中,毛家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几次被败兵勒索,又遭强盗抢劫,妻子多年的病痛日益加剧。面对这些,毛贻昌咬紧牙关,努力克服困难,继续支撑家业,而且更加关心公益活动。

1919年上半年,韶山嘴前的韶河上修筑石拱桥,毛贻昌积极参加修桥义务劳动,并慷慨解囊捐献。据“韶麓桥碑”记载,当年捐献的7个集体和8位个人,共捐银洋108元,一般人家捐一两元,而毛贻昌捐了4元,居个人捐款的第三位。

人物逝世

1919年10月5日,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因病去世的。

1920年1月30日,毛贻昌因患急性伤寒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五十岁,与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同坟,葬韶山南岸。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