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梁羽生传奇

少年词人梁羽生   他接受的是古典诗词的熏陶,他的理想是作一名词人或学者。   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拂袖去来,软尘初踏,蒙城西住。短锄栽花,长诗佐酒,几回凝伫。惯裂笛吹云,高歌散雾,振衣上、千岩树。   莫学新声后主,恐词仙、笑侬何苦。摘斗移星,惊沙落月,辟开云路。蓬岛旧游,员峤新境,从头飞渡。且笔泻西江,文翻北海,唤神龙舞。   1944年,一位名叫陈文统的广西少年禁不住内心...

梁羽生趣事一箩筐

作家司马中原曾评论:梁羽生的作品,可以稳厚绵密四个字来形容,非常的工稳、厚实,生活的根基很深,重视历史考据,侠中见儒气。       文如其人,梁羽生对待武侠小说创作态度严谨,在个人生活方面,与古龙、温瑞安、甚至金庸相比,也是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在香港几十年,一直过着闲散的写作生活,除了写书,就只剩下养养花、下下棋、读读书、聊聊天。及至定居澳洲,日子愈加闲云野鹤。       可自...

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在学术界,海子诗歌的哲学意义和美学贡献被不断发掘,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诗歌透露出的昂扬生命力、积极情怀和明亮色彩为中国诗坛带来了丰蕴的温暖感受,并在美学层面上实现了不小的超越。这正是他的诗作常被大声朗诵,而且不给人消极沉溺之感,反而对生命产生无限憧憬与向往的深刻原因。因此,海子诗歌有着宽博的精神世界,完全突破了大量浮光掠影的当代平庸之作,学术界也在为挖掘这位年轻诗人的精神财富做着极大努力。从...

海子-造成影响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

海子-著作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

海子-诗与死

海子是个先验性的诗人,在他的身上,预言性的、启示性的东西不断为人们所发蒙,所感知,这是海子神话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海子是视诗为生命的,诗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发现了他最后自杀时的全部的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而尤给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们是不会注意,有时即使是注意也是不会警觉这些死亡景象的。但是当人们后来一遍一遍地感受...

海子-诗歌成就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到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

魏巍-著作书目

《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通讯集)1951,人文 《长空怒风》 (中篇小说)与白艾合著,1951,中青 《两年》 (诗集)1951,文生 《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 (故事)1952,中青 《老烟筒》 (故事)1954,通俗 《黎明风景》(诗集)1955,人文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 (散文集)1956,中青 《红色的风暴》(电影小说)与钱小惠合著,1956,工人...

魏巍-最后的时光

2007年11月起因肝癌住院 据魏巍女儿魏平介绍,魏巍在2007年11月份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偶尔血压高,心脏不舒服。2007年11月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魏平悲伤地说,父亲离世时全家人都在他身边,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从他平静的表情里可以感觉...

魏巍-到老不忘“最可爱的人”

近年来,魏巍仍然念念不忘最可爱的人。2006年,魏巍笔下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小老虎战斗英雄张立春离开了人世,当时远在北京的魏巍打来电话,委托朝阳市政府代他向战斗英雄张立春敬献了花圈,并要求在挽联上写下:你是最可爱的人。 2007年,湖北省羊楼洞村老营盘茶山上一片荒凉悲壮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142位烈士墓群牵动了魏老的心。久病在床的魏老说,一想起这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我就激动,我就有一种...

魏巍-影响数代人的作品

一篇入选中学生语文课本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魏巍这个名字。 1950年魏巍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时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魏巍作为总政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1950年至1958年间魏巍3次赴朝鲜。他深入战士们中间,被许多感人场面所打动,便决定留下来。 经过3个月的采访,魏巍回国已是1951年2月。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的魏巍,便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以...

魏巍-创作经历

魏巍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建国后亦未脱离部队生活,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浩然-评价

谈到浩然,听到最多的感慨是,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从对浩然或褒或贬的评述中,能感觉到,浩然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了一段历史时期文化标志的代名词。解玺璋在博客里写了一篇怀念浩然的文章,有三百多条留言,其中很多人表示怀念从收音机里听《艳阳天》的岁月,还有不少人说,读着《艳阳天》开始了萌动的青春期,批评的留言不足三十条。 浩然的遗愿是最终没有写出文革回忆录,他曾说过写作动机,要说清楚自己不是蟊...

浩然-作家之间

肖复兴第一次与浩然见面是20年前的事。当时我和他应邀到天津给青年作家改稿,我们住在天津第一招待所的同一层楼上,晚上没有事我们就一块聊天,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很开心。肖复兴说,当年听浩然的名字如雷贯耳,没想他如此谦和、平易近人。肖复兴和浩然相处最大的感受是,他非常坦诚,我们在聊天时不自觉地就聊到他在文革期间发生的那些事。关于创作,关于自己对时事的想法,我能感觉到他当时的内心是矛盾的、彷徨的、挣扎的...

浩然-文革期间

文革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百花凋零,当时的局面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浩然走在金光大道上,因此,在谈论文革文化的时候,就不能绕开一个人,那就是浩然。在文革时期,浩然这个16岁入党,32岁写出长篇小说《艳阳天》、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民子弟,创造了中国文坛的奇迹,亘古未出现过的奇迹(浩然语)。 十年文革中的浩然,大致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六年(1966-1972),浩然出于对共产党、毛泽东...

浩然-为农民而写作

我的根在农村,我要为农民而写作。这是著名作家浩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写农民,为农民写浩然将此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坚持了一生。这位农民出身、长年生活在农民中间的当代作家,对于中国农民和广大农村有着质朴而又深沉的感情。谈及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时,浩然曾说:好的小说应该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不仅带着须子和萝卜缨子,还带着一嘟噜湿乎乎的泥土呢。他的作品,也始终充满着浓郁、朴实的泥土气息,被学者称为中国农村近...

张花冠痛失政治支柱—曾振农

2004年张花冠参选立委,曾振农剪了个小光头,用行动支持妻子,如今夫婿遽逝,张花冠痛失政治路上最忠实的支持者,面对明年县市长选举,有意参选嘉义县长的张花冠,心境上大受影响,未来动向令人关注。 原为嘉义黄派教父的曾振农,在2001年因选举恩怨反出国民党,但第二年,他随即面临从政生涯最黯淡的时刻,当时他所属的台湾凉椅公司停工,妻子张花冠为他奔走陈水扁政府,挣得一席准公营公司美台电讯董事长职务,但...

曾振农客死异域 “鲍鱼大王”梦沉了

曾振农在大陆福州附近经营鲍鱼养殖场多年,他发下豪语要成为大陆的鲍鱼大王,如今骤逝,壮志未酬。图为最近他到养殖场察看鲍鱼成长情形。照片/葛树人提供 曾振农与年代数位媒体监察人、台开董事葛树人相交二十多年,葛树人说,阿农誓言要从以前的凉椅大王再当鲍鱼大王,衣锦返台,让昔日对他落井下石的人刮目相看。两人原订后天在厦门相会,不料,言犹在耳,阿农竟壮志未酬,客死异域,令他不胜唏嘘。 葛树人说,...

林世荣得意之作

380公斤黄金被他用来修厕所 事业成功的林世荣有一天居然提出,要用黄金打造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金厕所。为了这一梦想,他花3个月时间说服了董事局成员,开始用黄金在香港尖沙咀恒丰金业的店铺里建设厕所,他亲自设计并监制。 建造这座金厕所耗时一年,用了380公斤黄金、6200颗钻石及珍珠,连地面铺的都是埋藏在地下1.5亿年的木化石宝石,还用黄金珠宝做成浮雕壁画。金厕所有自动冲洗、烘干设施,每件...

林世荣发家史

1977年偷渡至香港 林世荣出生于广东海丰一个农民家庭。1977年,22岁的林世荣偷渡到香港。上岸后,他躲过关卡,到了油麻地,发现这里的上海街整条街上金铺多过米铺,由此他认定了做黄金生意肯定会发达,于是投奔一家金行做学徒,由此开始了31年的黄金事业。 见风使舵成金王 做学徒的林世荣勤奋好学,又肯钻研,最后靠300多元积蓄自立门户开设金饰店。由于他的金饰手工精细,款式比别家好,又迎合客...
  共1347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