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周士第率军起义血战会昌

拒绝国民党诱惑   南昌起义前,周士第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5师第73团,驻扎在江西九江。   8月1日早晨,周士第接到第25师师长李汉魂打来的电话,要周士第去师部商量要事。在这以前,周士第已经听说张发奎去了庐山参加反共会议,李汉魂刚从庐山回来。接到李的电话后,周士第心里非常着急,因为自己所带的部队究竟如何行动,尚未得到党的指示。   周士第立即召集党的骨干开会,讨论去不去师部的问题。到会...

戎马一生为革命--周士第

戎马四十年,陷阵何止千。敌人未灭净,斗志更强坚。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周士第写下了这首自勉诗,他在难忘枪林弹雨、戎马生涯的同时,表达了一位老战士老而弥坚的革命豪情。   周士第,1900年9月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琼海)的一个小康之家,14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府城琼崖中学读书。五四运动中,他被选为琼崖学生联合会干事。1922年,周士第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琼崖评论社...

薄一波-家庭成员

   薄一波两任夫人生三女四子,其中除了长女薄熙莹外,其余皆为第二任妻子胡明所生。   薄熙永薄一波长子,现任中国光大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薄熙来中国商务部部长,原大连市市长、辽宁省省长;   谷开来薄熙来之妻北京开来律师所所长(原总政治部副主任谷景生将军五女);   薄熙成前北京市旅游局局长,现北京六合饭店管理公司董事长;   郑耀文原驻丹麦大使(1991.11-1997.0...

薄一波-革命情怀

  难忘毛泽东:近距离感受主席风范   1943年11月,薄一波到达延安。到延安的第二天,毛泽东就接薄一波到枣园的住处谈话。毛泽东握着薄一波的手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又自言自语地反复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这也许是主席为了记住他的名字。谈话自始至终都是漫谈式的,像是聊天,使薄一波很快就摆脱了初次见面的拘束。这一谈话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薄一波对此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怀念周恩来:他是党的卓...

薄一波-人物评价

  薄一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薄一波是位十分亲切、谦和的老人。这位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身居高位,却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对人和善。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尚志曾多年同薄一波因新闻工作而接触过,他说:我们有什...

薄一波-传奇人生

  青年时期:穷得丁当响之时义无反顾跟党走   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初,太原发生反房税运动,薄一波与同学一起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支持抗税。随后,五卅运动爆发,薄一波义愤填膺,起草传单,号召同学和市民声援上海工人。运动中,激起了薄一波强烈的反帝国爱国思想,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的出路,那就是要跟着共产党走,团结民众,同帝国主义和军阀作坚决的斗争。   抗战时期:山西智斗阎锡山 抗...

叶利钦-与中国

  叶利钦是中俄友好关系的积极推动者。他在任总统期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曾四度访华,同中国领导人一道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1992年12月,叶利钦首次访华,中俄正式宣布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开启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篇章。1994年9月,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宣布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标志着中俄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的确立。1996年4月,叶利钦再次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

叶利钦-外交政策

  苏联解体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叶利钦一直以亲西方的面孔出现。他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如在前苏联时期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罗斯十月事件中,叶利钦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帮助。   在独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叶利钦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他先后出访了美、英、德、法、意、...

叶利钦-政绩

  正当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地施展总统威力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

叶利钦-登上政治舞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改革,给具有激进思想的叶利钦以扶摇直上的机会,戈氏对叶利钦的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风。...

李维汉同志的遗产

  新华社记者 邹爱国   1984年8月11日三时零一分,李维汉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没有给子女留下财产,也没有留下遗嘱,留下的是一篇篇革命斗争回忆录。   李维汉同志是我们党建党时期的老党员。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关在监狱里达十年之久。1978年,他重新工作后,感到有做不完的事情,他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为党工作。在与邓小平同志的长谈中,他向党倾吐了自己...

李维汉-人物评价

李维汉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事党政、统战、司法和教育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对党的建设、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和统战工作,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新闻战士,他晚年担任中国政协副委员,继续为统战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李维汉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数十年如...

李维汉-人物贡献

李维汉长期主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善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政策,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采纳。其荦荦大者: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李维汉系统地调查了我国国家资本主义问题,提出经过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经过公私合营,对我国资本主义工...

与蒙哥马利比试枪法:“杨勇上将 上将扬勇”

1958年10月,志愿军全部撤回,杨勇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次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期间,他组织部队开展群众性的练兵活动,获得优异成绩,并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赞扬。 1960年5月26日,在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陪同下,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到中国军营。站在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前,杨勇以典型的军人姿态和蒙哥马利握手。蒙哥马利说:久仰杨将军,中日一战,你们打胜...

驰骋抗美援朝疆场的上将杨勇

1947年3月16日,第七纵队与归建的兄弟部队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杨勇担任司令员。7月,在鲁西南战场上,第一纵队将郓城之敌包围。敌人是国民党军第55师师部和两个旅,该敌善于阵地防守,在郓城四周布满了地堡群及暗堡射击孔。面对这样一个强劲敌人,杨勇当即命令第20旅在南关向城内实施主要攻击;第1旅在西关向城内进行主要攻击;第2旅在北关向城内实施助攻;第19旅主力调郓城东关,随时准备歼灭东突之敌;...

上将杨勇

杨勇湖南省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八军政治部宣传大队长、营长、团长、师政委、鲁西军区司令员、延安军事学院高队队长、第二野战军5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後,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

已故将军陈伯钧家人捍卫其名誉权获胜诉

已故将军陈伯钧的妻子和子女以文章侵犯陈伯钧的名誉权为由起诉作者吴东峰。10月9日,记者获悉,(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判决认定吴东峰的涉案文章构成名誉侵权,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并登报致歉。   在陈将军去世多年后,他的家人发现互联网上和其他媒体上刊载了有损陈将军名誉的文章,经查是《毛泽东麾下的将星东野名将》一书中对陈伯钧将军在一次遇敌埋伏后的表现进行描述时,让人对陈将军产生了遇敌埋伏畏敌贪生的...

陈伯钧传略

陈伯钧,原名国懋,字少达,号雅勉,四川省达县河石坝乡河石坝村人。1910年11月26日(清宣统二年十月廿五日)生于一个小康农家。1916年在河石坝小学读书,课余参加家务劳动,放牛砍柴,刻苦用功,自立自强。1922年高小毕业,因家庭困难,自作主张投考在万县的四川省立第四师范。1923年春被第四师范录取。1924年,陈伯钧参加了学校反对国家主义的斗争。1926年被学校开除(因是活跃份子),适逢黄埔军校...

谢富治沉浮录

新中国诞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当无数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与世长辞之后,他们生前不辞辛苦、勤奋工作、鞠躬尽瘁、献身事业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怀念。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一位前半生功勋卓著,但死后却被撤销悼词、开除党籍、骨灰清除出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上将谢富治。 一位红安籍的共和国将军   在中国的版图上,同一个故乡拥有200多位将军的仅有湖北省黄冈市的红安县。因此,红安县有了一...

从红军将领到文革干将:谢富治的人生浮沉

谢富治 谢富治是一个特殊人物。他青年时代投身革命,有红色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地方和中央高官,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此人思想极左,在文化大革命中干了不少坏事。他虽然早在1972年病死,但仍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 曾为红军将领 谢富治于1909年8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他家世代务农,生活贫寒。小时候,他放过牛,种过地,喂过猪,也时断时续地读过私塾。青年时,谢富治头脑活络...
  共1347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