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周彬将军忆陈毅盐城“反扫荡”

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空军后勤部某部服役。一天,李梦陶副政委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为空后副政委周彬少将整理回忆录。周彬是位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五分校保卫科科长,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周彬将军个头不高,很精干,双目有神,一点也看不出是年近苦稀的老人,退休后住在北京南池子5号。将军忆起长征,思绪飞扬;讲起陈毅在苏北抗战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仿佛把我带到了那抗日烽火...

周彬[开国少将]-将军故事

残腿长征 周彬出生在兴国古龙岗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受乡亲们欢迎的乡村乐师,周围村寨的乡亲每逢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吹奏唢呐,增添气氛。平日走村串寨,见多识广。周彬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凑热闹。当红军来到古龙岗时,他积极参加苏维埃政府的工作。1930年春,红三军团后方医院在古龙岗镇的沙圩脑驻扎,医院为了工作方便,要求区苏维埃政府派干部到医院协助工作。区苏便介绍周彬到医院担任文书。由...

追忆百年特色革命老人谭天度——代表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的理想

谭天度是一位极受大家尊重的世纪老人。他生于1893年4月,1999年5月3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终年106岁。谭天度在1920年就开始参加革命,在其八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参与了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活动,担负过许多重要的工作,同许多著名的老革命家并肩战斗过,同彪炳史册的各方面人物有过密切的交往。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谭天度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

谭天度:不为女儿住房开后门

谭天度是一位很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很强的原则性,对自己的儿女也不徇情,不让走后门。 记者在谭天度故居从谭芳老人手上看到一本《谭天度纪念文集》,里面有一篇他女儿写的文章《不走后门不搞特权》,讲了一个他不徇私的小故事。当时他的女儿在广东省拖拉机厂工作,住在单位12平方米的小宿舍里,已经成婚,并且育有两个儿女,一家四口人挤十平米的房子,其拥挤可想而知。他女儿认识厂里一位领导,于是向他提出困...

谭天度:长寿之道

谭天度以106岁的高龄辞世,被称为世纪松、百岁革命家。他的一生其实历尽磨难,但却有惊无险,九死一生,能够活到100多岁,也算一个小小的奇迹他的长寿之道也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越是好东西越不要多吃 记者向高明区党史研究专家、原高明史志办主任陈仕金请教关于谭天度长寿的问题,陈仕金表示,他曾经也向谭老亲自问起这个问题,谭天度简要说了几条秘诀: 1、什么都要吃,但是什么都不要多吃; ...

李真[开国少将]-荣誉

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政治指导员,旅卫生部长兼政委,军分区、旅政治部主任,师、军政委,军委防化兵、工程兵政委,总后勤部副政委 。 1953年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中共十大代表 。 现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 中国书法...

李真[开国少将]-担任职位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医生,七一八团主治医生,冀中军区特务团卫生队队长,冀中人民自卫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冀中军区警备旅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军区卫生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察哈尔军区察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一八八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张贻祥-荣誉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 获二级八一勋章。 3 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4 获一级解放勋章。 5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贻祥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原国防科委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张贻祥,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张贻祥同志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赤卫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排长、代副连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代参谋长、军教导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田水铺、山城堡战役,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红军...

可歌可敬的文坛“闯王”姚雪垠

提起《李自成》自然就想到了姚雪垠,说到姚雪垠自然就想起了《李自成》。姚雪垠写就了数百万言的文学巨著《李自成》,数百万言的文学巨著《李自成》使姚雪垠饮誉海内外。然而,翻开巨匠的人生大传,却通体显现着四个大字――顽强、毅力。 1910年10月10日,姚雪垠出生在河南省邓县五十里外的姚营寨一户破落的地主家庭,初名姚冠三。八岁前一直无条件上学,九岁时家中房屋被土匪烧毁,在父亲带领下逃到县城避难租房居...

姚雪垠专情写崇祯

姚雪垠先生笔下的崇祯,一出场就不是一个昏庸之君、荒淫之徒的形象。他的祖父和哥哥做皇帝时,都是整年不上朝,不看群臣奏章,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亲信的太监去处理。到了他继承大统,力矫此弊,事必躬亲。经常在三更半夜才睡觉甚至有时通宵不眠。实在疲倦时,也只稍微休息一下,仍旧挣扎精神,亲自评阅文书,亲自拟旨。对朝廷上大小事情,他从不敢懈怠,甚至他在评阅文书后,不仅写清名字,连时间也具体注明...

姚雪垠-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是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的亲属根据其生前夙愿,为鼓励和推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特捐赠姚雪垠先生的著作稿酬50万元人民币作为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而设立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管理并主办,4年评一次。其评奖宗旨是:力求以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为基准,要求获奖作品必须具备深刻的思想性、严肃的历史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奖励对象为经国内正式出版社出版、描写...

姚雪垠-《李自成》

本书共分五卷,以写明末的农民战争为主,兼写中国内部明、清之间和清、顺之间的民族战争,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及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确,他试图全面展现明清之际的社会画面,通过艺术形象来使读者得到较为广泛的历史知识。 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

姚雪垠-研究资料书目

《李自成》评论集(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江文艺》编辑部编)1978,湖北人民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上海文艺出版社编)1979,上海文艺 《李自成》艺术谈(胡德培)1981,四川人民 《李自成》人物谈(胡德培)1981,宁夏人民 《李自成》赏析(徐葆煜、洪民华)1982,上海教育 精湛的史诗艺术论《李自成》(吴功正))1982,人文

姚雪垠-著作书目

《红灯笼故事》(短篇小说集)1940,大路出版公司 《牛全德与红萝卜》(中篇小说)1942,重庆文座出版社 《戎马恋》(长篇小说)1943,重庆大东书局 《重逢》(中篇小说)1943,重庆东方书社 《新苗》(长篇小说,又名《母爱》)1943,重庆现代出版社 《小说是怎样写成的》(创作谈)1943,商务 《春暖花开的时候》(l3册,长篇小说)1944,重庆现代出版社 《...

宝庆革命先辈 人民音乐家贺绿汀

贺绿汀,1930年生,原名贺楷,邵东县人。1926年入党,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4年以《牧童短笛》获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第一奖。抗战爆发后,参加救亡演剧一队。1937年创作著名歌曲《游击队歌》。1938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总干事。1941年赴延安,在鲁艺执教。毛泽东对他说: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1949年,任北师大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为中...

轶事:音乐大师贺绿汀在湛江

最近(2009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布了一百首爱国歌曲名单,《游击队歌》就是其中之一,词曲作者是著名音乐家、革命家贺绿汀。 1986年1月23日,在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将军亲自安排下,83岁的贺绿汀和夫人姜瑞芝来到粤西垦区创作、疗养,就住在湖光岩畔的粤西农垦干部疗养院。 春节期间,贺绿汀同志应邀参加了湛江市文艺工作者联欢会,当贺老夫妇步入会场时,歌声、掌声响成一片,与会者高唱起《游击队...

轶事:贺绿汀飞揽子遇险

l939年深秋的一个星期天。北碚朝阳镇码头停靠着一只木船。随着船老板声声叮嘱,木船像离弦之箭,驶向江心。人民音乐家贺绿汀走出船舱,伫立船头,好像在沉思什么。这时,有一位学生激动地连声喊道:贺老师,贺老师!听说你最近又写了一首新歌《嘉陵江上》,贺老师请唱给我们听听,好吗? 贺绿汀应大家的要求,怀着激情唱道:那一天,敌人打到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田舍。家人和牛羊,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闻...

贺绿汀主要作品赏析

晚会 原名《闹新年》,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1940年改编为管弦乐曲,并通过电台对苏联播出,深获好评。1943年作者在延安对乐曲作了修改。1949年作者把自己的六首作品编成一部管弦乐组曲,《晚会》为其中一首。乐曲如标题所示,描绘了人们欢天喜地举行晚会庆祝胜利的情景。全曲共分为六段,后三段是前三段的反复。在第三段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民间锣鼓的节奏,使欢乐的情绪达到高潮。...

贺绿汀与代表作《牧童短笛》

当贺绿汀考入国立音专时,他还是一个在上海求学的穷学生。当时他住在一家缝纫店的主楼,夏天热得要命,但是贺绿汀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同时还不断地注视着音乐界的动态。虽然贺绿汀随时有辍学的危险,甚至这样差条件的房子,也都会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就在这危难之际,有一天,他在学校的栏刊上看到了一则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活动,是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如果谁获优胜将能得到免费出国求...
  共1348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