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奥里亚娜•法拉奇:写的所有书都有死亡主题

法拉奇的记者生涯始于少年时代。1950年她开始为当地报纸作特约通讯员。从1967年开始,她成为战地记者。先是在越南,后来是印巴之战、中东战争,以及墨西哥学生运动等等。很多年里,她都担任著名的政治杂志《LEuropeo》的特派通讯员,并为其他知名报纸和杂志撰稿。 《一个真正的人》是法拉奇写作生涯的开始。尽管法拉奇称这本书是一部小说,但它讲述的却是帕纳古利斯38年短暂一生的真实故事。 1...

奥里亚娜•法拉奇:独一无二的采访技巧和职业勇气

尽管写过几部小说和回忆录,但法拉奇仍是以一个不妥协的政治采访者闻名于世的。一个美国记者形容她为一个没有哪个世界领袖人物会对她说不的记者。 她为欧洲一流的报纸杂志独家专访了当时世界政治的几乎所有权力者:包括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威利勃朗特,巴基斯坦已故总理布托,还有中国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她无数次踏入对于女性而言是禁地的地方进行采访,包括采访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 在采访每一位政治领袖时,...

袁可嘉-著作

《九叶集》(诗集)与辛笛、穆旦等合集1981,江苏人民 《八叶集》(诗歌集)与辛笛、穆旦等合著1984,香港三联 《现代派论英美诗论》(文学论文集)1985,1987,中国社科 《论新诗现代化》(文学论文集)1988,三联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14)主编,19801985,上海文艺 《米列诗选》美国米列著,1957,新文艺 《补莱克诗选》英国补莱克著,与穆旦等合译,...

袁可嘉-翻译成就

袁可嘉先生的译诗是融翻译家、诗人和评论家三者神韵为一体的神奇结合。首先他的选题有批评家的眼光,他不是仅为翻译搞翻译,而是针对中国文坛的实际与需要,为我国文化建设引进可资借鉴的外国经验。例如,20世纪50年代他下放劳动,译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改革开放的80年代译美国歌谣和西方现代派等等。其次他是西方文学研究的大家,他的翻译与研究并举,准确传神。再次他本是位诗人,诗人手下别有炉锤,如他所译彭斯的《新...

袁可嘉-中国现代主义启蒙人物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新诗辉煌的年代。西方的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里尔克、瓦雷里、奥顿如跨洋之鱼游进了中国诗海,闻一多、戴望舒、卞之琳、冯至从他们那里得到启发借鉴。袁可嘉以及与他志同道合的九叶派诗人们,是这个时期将中西诗交融的杰出代表。当年他一手写诗、译诗,一手写诗歌评论,为中国现代主义新诗披荆斩棘,摇旗呐喊。通过他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进行的开拓性翻译与研究,不但为中国作家和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新的...

袁可嘉-九叶派

1948年的诗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当然那个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群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诗作风格相近的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 经历了文革的禁锢,1979年之后,整个国内空气缓和,大家都很活跃,郑敏也重新开...

教我学游泳的章仲锷

2010年01月13日11:30 文汇报 铁凝 2008年秋季的一天,在北京和几位访问中国的日本作家座谈时,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问道:在中国,作家和编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在座的中国作家余华和张悦然讲述了他们对编辑的感受,我则很自然地想起10月初不幸因病去世的编辑家章仲锷先生。 1988年夏,我的小说《玫瑰门》将近收尾。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动笔之初,一切并不顺利。一方面,我自信心中培...

著名作家章仲锷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编辑家、作家,《中国作家》杂志社原常务副主编、编审,离休干部章仲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0月3日1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章仲锷逝世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高洪波,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陈崎嵘、杨承志等前往章仲锷家中吊唁,对章仲锷同志的逝世表示...

巫永福-职业生涯

在中学时即赴日本留学,也是文艺科班出身的作家。明治大学文艺科有里见敦、横光利一、荻原朔太郎、小林秀雄、米川正夫等日本知名作家担任师资,开启他的文学视野。参加艺术研究会时,因获知有埔里同乡在东京参加日本共产党被捕下狱,被家人拒绝接济,出狱后病死异乡,乃坚决主张艺术研究会一定要有合法的依据。在讨论《福尔摩沙》这份机关志的路线问题时,也因为常遭日警上门监视盘问,有激进与温和之争。后来主张走左倾路线的未...

刘文玉作品

《满载友谊去远航》 吴雁泽*演唱 满载友谊去远航 望大海迎朝阳 万里金光 人民海员 满怀豪情 乘风劈开千重浪 五星红旗 迎风飘扬 无论我走到哪里 祖国您的嘱托 我牢记在心上 哪怕狂风怒吼 友谊之路无阻挡 任凭乌云翻卷 革命航船通四方 飘过暗礁 细听四海波涛欢唱 冲破迷雾 笑迎五洲 灿烂曙光 啊 船行万里东风吹颂 一抹化做友谊桥梁 革命人...

刘文玉—《迎宾曲》

《迎宾曲》 花城百花开 花开朋友来 鲜花伴美酒 欢叙一堂抒情怀 新朋老友 新朋老友诚相待 情义春常在 来来来 朋友 朋友 让我们携起手来 把友谊的金桥 架五洲架五洲 丝绸新路通四海 关于《迎宾曲》:名曲诞生的时代背景 2008年8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各国嘉宾、政要举行欢迎国宴时,就是在《迎宾曲》欢快、喜庆的背景音乐声中开始的...

林默涵珍藏往事思念总理

林默涵,1913年1月10日出生,1938年来到延安,免试进入马列学院,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艾思奇领导的哲学研究室工作。1942年5月2日,时任延安华北书店总编辑的林默涵,和周扬、丁玲、艾青等100多位延安文艺界人士,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4年10月11日,身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部负责人之一的林默涵,参加了周恩来召集的一次会议,研究延安追悼邹韬...

林默涵生平和创作

林默涵同志1913年1月10日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2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福州高中师范专科。受进步思想影响,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用真名林烈发表白话诗,痛斥土豪劣绅,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并被校方开除。不久,到上海积极从事地下工作,参加罢课、游行、讲演等革命活动。1930年,调任革命互济会福建省总会秘书长,两次被捕入狱,经营救保释后,转入共青团福州市委任秘书。1...

戴望舒-感情世界

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 初恋 1928年,戴望舒忧郁而强烈的感情世界里,深深地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时年18岁的施绛平活泼可爱,与戴望舒忧郁的性格形成强烈的对比。 戴望舒当时寄居在上海施蛰存处,虽与施绛平日日相见,但他对爱情羞于启口,借诗表白,而施绛平偏偏笑而不答。戴望舒身材高大但...

戴望舒-诗歌艺术特点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多,而且大多是短诗。但在诗歌艺术上,却呈现出了独特的成就与魅力。他的诗歌中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新诗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多少名噪一时的闻达者随着时光的流逝只剩下文学史价值,不再具备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戴望舒的诗虽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风流了几十载。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

戴望舒-诗歌创作历程

纵观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大体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其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勾勒出一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飘舞的萧杀景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

钟敬文-人物印象

诗人钟敬文 钟老的天性里有着很浓的诗人气质。他生命的深处始终涌动着热烈的情感,不止是深挚的爱心,甚至还保留着一片童真。这不衰的情感之流,充实着他的心灵,滋润着他的人生,更激发着他的灵感。 钟敬文先生生前曾经多次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学问,做得最好的并不是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学术研究,而是诗。我死了以后,我的墓碑上要写诗人钟敬文之墓,有这几个字就够了! 对此,许多人都感到颇为困惑。因为...

钟敬文-治学

治学严谨 20世纪70年代,钟敬文教授主持16所高校民间文学教师编写的《民间文学概论》,从1979开始到1980年结束,前后经历的时间将近一年。据曾经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回忆,在这段时期,大家通过学习、讨论、试写(草稿)、试讲、改写(初稿)和集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终于完成了这部暂时可以付印的稿子。尽管如此,钟敬文教授在该书前言中特别指出,这本教材,从一开始计划编写起,我们就明确了它的内容和...

钟敬文-著作

钟敬文先生文学著作目录: 《荔枝小品》(散文集)1927,北新 《西湖漫话》(散文集)1929,北新 《海滨的二月》(新诗集)1929,北新 《湖上散记》(散文集)1930,上海明日书店 《未来的春》(诗集)1940,上海言行社 《钟敬文散文选》1989,百花 学术理论著作及其他: 《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钟敬文 中华书局96-11-1 《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
  共1347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