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张琴秋-故事

  刚到根据地时,同志们还只说沈 泽民带来一位漂亮的夫人。但她在红军学校一出场,便使大家由衷佩服。   张琴秋化装刚刚潜入鄂豫皖根据地时,同志们都说沈泽民带来一位漂亮的夫人,对这个洋学生出身的女人能否当好军校政治部主任还有怀疑。不过张琴秋第一次出场,就给普遍出身于农民的干部学员留下了突出印象。早操集合时,她身着灰军装扎着绑腿,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彭杨军校的操场上,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

张琴秋-背景

  在长夜难明的中国千年封建社会,妇女一直受到君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四大压迫,直至五四运动才发出女性解放的最早呼声。张琴秋作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不仅在求学和投身革命运动方面不让须眉,还跻身于过去一直是男人世界的战争领域,在铁与火的考验中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近代火器战争使妇女可以作为辅助人员投身战场,组建独立的女子作战部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强调妇...

"拼命三郎"陶勇

陶勇将军,原名张道庸,安徽省霍丘县叶集乡人。抗日战争时期,陶勇由延安至华东,任新四军二支队参谋长。后东进抗日,为迷惑国民党,陈毅为其改假名陶勇。陶勇问其故,陈毅对曰:陶者,无忧也;勇者,无畏也。陶勇将军甚喜其意,遂用一生。   陶勇将军,直鼻梁,厚嘴唇,卧蚕眉。作战豪勇,言语粗鲁,性格火暴,临阵常脱外衣,挥战刀,赤膊冲锋,人称拼命三郎,又称傻子团长。   1940 年冬,陶勇奉陈毅命...

陶勇传奇

8点多钟,孩子们正在吃饭,陶勇过来,同往常一样,面带笑容,呼着孩子们的绰号,开着玩笑。不知说到什么事上,陶勇沉下脸,对孩子们说:戴高帽子游街有什么了不起,它和党的事业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近来有许多事我也不太理解,可我相信党,相信群众,有了这两点,就什么都不怕了。陶勇一字一顿地说着,每个字都说得很重。当年许多纯 正的共产党人都是这样说的,这两句话几乎成了共产党的圣经。然而它没有保住那些忠良们的头...

开国皖将:威震敌胆的陶勇中将

  陶勇,1912年生,安徽霍邱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霍邱南乡红军游击队...

怀念舒绣文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8 月01 日 |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编者的话】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版特辟专栏,将陆续刊登与之有关的文化人物、文化事件、文化现象和文艺作品的评论与介绍。本栏开篇文章,缅怀了著名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女士一位在六十多年前投身于宣传团结抗战的优秀演员,并以此纪念她的诞辰九十周年。   早在抗日战争前,我就熟悉舒绣文的名字,我爱看她演...

舒绣文-严格教子

  舒绣文在事业上是成功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在子女教育上,她也是表率。   舒绣文只有一个独生子,名叫兆元。她对儿子十分喜爱,但从不娇惯。舒绣文对兆元的学习抓得非常紧,要求也严。尽管她常常排练到深夜才回来,但她每次回到家里,都要先看一下孩子做的作业。一天,兆元已经睡着了。她以检查作业时发现兆元做的算术题中有错,就将孩子从睡梦中喊醒问,帮完作业后检查了没有?兆元如实地说没有。舒绣 文对他说:...

舒绣文-评价

  舒绣文是我国杰出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投身于田汉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开始了革命话剧活动。抗战时期,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在重庆、成都等地的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任主要演员,先后在郭沫若、阳翰笙、曹禺、洪深、老舍、宋之的、马彦祥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剧作中担任主要角色。抗战胜利后,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塑造的抗战夫人王丽珍的形象,是她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的标志。  ...

舒绣文-作品

  《民族生存》(中国/艺华影业公司1933年出品/黑白/无声)2001年6月20日出品   《女儿经》(中国/明星影片公司1934年出品/黑白/有声)2001年5月31日出品   《劫后桃花》(中国/明星影片公司1935年出品/黑白/有声)2001年9月5日出品   《夜来香》(中国/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5年出品/黑白/有声)2002年11月26日出品   《新旧上海》(中国/明星...

舒绣文-教育

  舒绣文是我国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她在事业上是成功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在子女教育上,她也是表率。   舒绣文只有一个独生子,名叫兆元。她对儿子十分喜爱,但从不娇惯。舒绣文对兆元的学习抓得非常紧,要求也严。尽管她常常排练到深夜才回来,但她每次回到家里,都要先看一下孩子做的作业。一天,兆元已经睡着了。她以检查作业时发现兆元做的算术题中有错,就将孩子从睡梦中喊醒问,帮完作业后检查了没有?兆元如实...

萧克:沙场文坛传奇一生

萧克将军,2008年10月24日在京逝世,享年102岁。他去世前是唯一在世的红军高级将领,也是当时健在的开国上将中,唯一同时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并且,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还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徜徉在北京西城区的一个胡同中,可以觅到一个略显陈旧的四合院,四周的街坊们说:这是萧老将军的家。话语之亲切,竟没有一点高攀之嫌。 出身书香门...

悼念萧克将军诗一首

将星陨落宇内, 全国上下悲哀。 一代文武将军, 胸中富含韬略。 遥亿将军当年, 北伐战争伊始。 将军参军奋战, 英勇无畏令敌寒。 将军,壮哉! 右派挥刀屠杀时, 八一南昌起义起。 将军奋勇冲杀前, 红旗高挂南昌城。 将军,威哉! 湘南暴动大旗起, 将军聚众来革命。 若干年...

郭世英-主要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 《汉英词典》(修订版)(编者之一)外研社1997年9月《最新英英、英汉美国成语辞典》(译者之一)建宏出版社1997年1月《当代美国英语学习词典》(英汉双解)(译者之一)外研社2000年9月《现代英汉词典》(新版)主编外研社2002年5月《中级英语写作》(第4册)(编者之一)外研社2006年6月。

周国平剖析心灵自传:郭世英让我看清方向

  哀思郭沫若之子   在《岁月与性情》这部20多万字的书中,周国平用了7万多字的篇幅描述了他和郭沫若儿子郭世英的交往,笔调看似冷静,却蕴藏着无声的哀思。   周国平似乎也一直在玩味他对郭世英的情感,他坦诚地告诉记者,这决不是一种同性之恋,或是对父亲崇拜的一种情感转移,他就像兄长一样,在我思想一片混沌之际,一下子让我看清了方向。在其17岁时,作为一个思想者,郭世英给他带来毕生的影响。周国平表示...

友人忆青年杨朔在哈尔滨

  口述/方未艾 整理/方朔 2009年02月25日   著名现代作家杨朔,原名杨毓,1913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37年去延安参加革命,陆续发表一些通讯、特写、小说和散文。抗美援朝期间,赴朝鲜前线,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是我国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还著有通讯特写集《鸭绿江南北》(1951)、《万古长青》(1954)。   杨朔是一位很有影响和成就的优秀散文家。他的...

杨朔-主要作品

  建国前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望南山》、《北纬》、《红石山》,散文、报告《潼关之夜》、通讯《铁骑兵》、《北黑线》和小说《月黑夜》等。   建国后,杨朔的创作进入一了个新阶段。这时期的作品,有中篇小说《锦绣山河》、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等。这时期所写的通讯、报告,大都收在《鸭绿江南北》和《万古常青》中。他的《西北旅途散记》、《石油城》、《夏门港的风浪》、《滇池边上的报春花》...

杨朔-评价

  杨朔所讲究的诗意,包括谋篇布局的精巧、锤词炼字的用心,以及诗的意境的营造。其中最重要的,其实是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注:杨溯《东风第一枝?小跋》,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式。如见到盛开的茶花而联想祖国欣欣向荣面貌,以香山红叶寓示历经风霜、到老愈红的革命精神,将劳作的蜜蜂比喻只问贡献、不求报酬的劳动者等等。在杨朔写作的年月,寻常事物,日常生活不具有独...

杨朔-作品特点

  杨朔在十七年的散文创作,形成了其特有的模式: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主题。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

杨朔-人生经历

  杨朔的父亲杨清泉是清末秀才。杨朔幼承家教,7岁入小学读书,四五年级时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倍受师生赞赏。1927年去哈尔滨,在太古洋行作练习生、办事员,业余攻读英语,并受业于李仲都门下,研习中国古典诗文,曾在《国际协报》、《五日画报》发表旧体诗。他清高狂放,纵情诗酒,常与三位好友聚而豪饮,赋诗抒怀,号称四酒徒。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惊醒了他的诗人梦,时常睡到半夜,忽然惊醒,耳边上轰隆轰隆响着敌...

坚持讲实话办实事——周小舟主政湖南

  周小舟 湖南湘潭人,1953年11月至1959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周小舟原名周怀求,1936年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后,因为毛泽东总是叫他小周,故改名为小舟   周小舟出任湖南省委书记之时,正好是中国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头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头一年,湖南面临着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多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