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生之妻韩露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65990579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3年09月03日

于英生解释自己不愿意回想往事

发布时间:2013-12-10 17:17:01      发布人: jackson

出狱后的于英生终于等来了冤案昭雪的这一天。他把白头发染黑了,在蚌埠市民政局某科室担任主任科员,“虚职一个。当年的机要局副局长,主任科员,是个实职。”

据了解,如今于英生拿到了100余万元的国家赔偿,用上了哥哥买的手机,“最简单的一款”,努力适应周遭17年的新变化。

但他依然不愿面对媒体甚至亲友谈及17年来狱中的遭遇。律师张跃是于英生主动接触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在饭桌上,于英生解释自己不愿意回想往事,因为“想一次,就揭开一次伤疤,疼一次。”

有时候聊起来,于英生说的也是几个积极的小细节:他托亲友、狱警买的书排了半墙,他自考了法律专科毕业证,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在2005年8月,司法部举办的“我与法的故事”征文比赛中,他获得了安徽省唯一一个三等奖。题目是《守法心安》。

从今年9月开始,于英生已经见了儿子几面。25岁的儿子喊他“爸爸”,让他痛哭流涕。

原本敏感而又脆弱的于家人重新挺直了腰杆,努力维护身上的尊严。因为觉得某篇报道的标题用词不当,于宁生拒绝了该记者的采访。“说韩家原谅了我们,‘原谅’应该改成‘冤枉’,本来不是他的错,何来‘原谅’之说?”

于宁生说,公安局上门道了歉,弟弟于英生准备以自己的经历写本书。看起来,一切都在好转。

但是,17年的风波并未因此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一路上,冤案波及的每个人都伤痕累累。最大的后遗症留给了于英生的儿子。

这个在事发前不久刚刚过完8周岁生日的男孩小雨,没有等来母亲“到公园拍生日照”的承诺实现,反而亲眼目睹了母亲遇害的现场。这17年里,父亲入狱,祖辈反目成仇,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过早地触碰到了人性的残忍与仇恨。

作为这场风波中的无辜受害者,小雨越来越孤独,差点有了自闭倾向。为了化解堆积在少年心中的负面情绪,何淑梅夫妇尽力给小雨营造一个毫无压力的生活环境。但不与外界接触,小雨就像在一个无菌罩里长大,单纯善良,却缺少同龄人具备的生存技能。适应今后独立的生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何淑梅是在公安局上门道歉后才明白自己这些年来怨恨错了对象。“情节就像是电视剧。”虽然没有直接与于英生接触之类的举动,但她试图默默帮着复苏于英生父子隔断18年的父子情。

“既然不是他,他当年为什么承认呢?”何淑梅也有一个疑问。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张跃时,他的答案点到为止,“我只能说,他当年告诉我,讯问时差点熬不过去了。”

“我过去是个唯物主义者,觉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次我认了,几千万人里发生的事情单单落在我身上。我与人为善,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下场?只能说命,只能拿这个解释得通。”采访临近结束,何淑梅向记者说了这一番话。

今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于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能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对于定罪确实、充分,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在疑点的案件,应当在量刑时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处理。不能因舆论炒作、当事人及其亲属闹访和“限时破案”等压力,作出违反法律规定的裁判和决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