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张自忠-治军之道

  张自忠将军自小就受儒家教育,他进私塾读书,以致后来上的临清高等小学堂学的仍然是四书五经。可以说,自张自忠懂事起,就开始接受儒学的熏陶,因此,强调忠、孝、仁、义的旧道德从小便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   另一方面,西北军也是一支传统色彩极为浓厚的军队,从这样的军队里出身的张自忠,自然事事都以道德来要求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以治军严厉著称的张自忠,凡士兵如严重违纪,必打军棍,但却又主张八不打...

张自忠-初露锋芒

  二次北伐后,西北军的实力得到扩张,成为蒋、冯、阎、桂四大军事集团中兵力最为雄厚的一个。这自然引起蒋介石的嫉妒。为削弱冯、阎、桂各系军队实力,蒋介石以减少军费负担、从事经济建设为名,提出裁军问题。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主持召开编遣会议,强行确定全国设立8个编遣区,其中4个由自己控制。蒋介石还规定,全国军队的一切权力收归中央;各军原地静候改编;各集团军无权自行调动和任免军官。这种做法引起冯、阎...

张自忠-投笔从戎

  1911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昌起义,引发了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一时间,革命浪潮激荡全国,腐朽的清政府摇摇欲坠。   这一年的冬天,张自忠考入了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法律学校天津北洋法政学堂。临清虽号称小天津,但毕竟不能和真正的天津相比。天津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新鲜,学校中的进步思想和革命气氛尤其令他兴奋。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驱除挞虏,恢...

永远的丰碑:周士第

 周士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参加了历次中国革命战争,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毛泽东曾称赞他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坚定性。   周士第,1900年生,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早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中被选为琼崖学生联合会干事。1922年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琼崖评论社。1924年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参加组建孙中山的建国...

敢打硬仗屡建奇功的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周士第

敢打硬仗屡建奇功的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周士第 中国网 | 时间: 2005-10-24 | 文章来源: 中国网综合消息 ...

周士第率军起义血战会昌

拒绝国民党诱惑   南昌起义前,周士第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5师第73团,驻扎在江西九江。   8月1日早晨,周士第接到第25师师长李汉魂打来的电话,要周士第去师部商量要事。在这以前,周士第已经听说张发奎去了庐山参加反共会议,李汉魂刚从庐山回来。接到李的电话后,周士第心里非常着急,因为自己所带的部队究竟如何行动,尚未得到党的指示。   周士第立即召集党的骨干开会,讨论去不去师部的问题。到会...

戎马一生为革命--周士第

戎马四十年,陷阵何止千。敌人未灭净,斗志更强坚。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周士第写下了这首自勉诗,他在难忘枪林弹雨、戎马生涯的同时,表达了一位老战士老而弥坚的革命豪情。   周士第,1900年9月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琼海)的一个小康之家,14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府城琼崖中学读书。五四运动中,他被选为琼崖学生联合会干事。1922年,周士第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琼崖评论社...

薄一波-家庭成员

   薄一波两任夫人生三女四子,其中除了长女薄熙莹外,其余皆为第二任妻子胡明所生。   薄熙永薄一波长子,现任中国光大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薄熙来中国商务部部长,原大连市市长、辽宁省省长;   谷开来薄熙来之妻北京开来律师所所长(原总政治部副主任谷景生将军五女);   薄熙成前北京市旅游局局长,现北京六合饭店管理公司董事长;   郑耀文原驻丹麦大使(1991.11-1997.0...

薄一波-革命情怀

  难忘毛泽东:近距离感受主席风范   1943年11月,薄一波到达延安。到延安的第二天,毛泽东就接薄一波到枣园的住处谈话。毛泽东握着薄一波的手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又自言自语地反复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这也许是主席为了记住他的名字。谈话自始至终都是漫谈式的,像是聊天,使薄一波很快就摆脱了初次见面的拘束。这一谈话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薄一波对此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怀念周恩来:他是党的卓...

薄一波-人物评价

  薄一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薄一波是位十分亲切、谦和的老人。这位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身居高位,却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对人和善。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尚志曾多年同薄一波因新闻工作而接触过,他说:我们有什...

薄一波-传奇人生

  青年时期:穷得丁当响之时义无反顾跟党走   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初,太原发生反房税运动,薄一波与同学一起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支持抗税。随后,五卅运动爆发,薄一波义愤填膺,起草传单,号召同学和市民声援上海工人。运动中,激起了薄一波强烈的反帝国爱国思想,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的出路,那就是要跟着共产党走,团结民众,同帝国主义和军阀作坚决的斗争。   抗战时期:山西智斗阎锡山 抗...

叶利钦-与中国

  叶利钦是中俄友好关系的积极推动者。他在任总统期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曾四度访华,同中国领导人一道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1992年12月,叶利钦首次访华,中俄正式宣布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开启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篇章。1994年9月,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宣布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标志着中俄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的确立。1996年4月,叶利钦再次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

叶利钦-外交政策

  苏联解体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叶利钦一直以亲西方的面孔出现。他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如在前苏联时期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罗斯十月事件中,叶利钦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帮助。   在独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叶利钦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他先后出访了美、英、德、法、意、...

叶利钦-政绩

  正当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地施展总统威力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

叶利钦-登上政治舞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改革,给具有激进思想的叶利钦以扶摇直上的机会,戈氏对叶利钦的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风。...

李维汉同志的遗产

  新华社记者 邹爱国   1984年8月11日三时零一分,李维汉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没有给子女留下财产,也没有留下遗嘱,留下的是一篇篇革命斗争回忆录。   李维汉同志是我们党建党时期的老党员。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关在监狱里达十年之久。1978年,他重新工作后,感到有做不完的事情,他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为党工作。在与邓小平同志的长谈中,他向党倾吐了自己...

李维汉-人物评价

李维汉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事党政、统战、司法和教育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对党的建设、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和统战工作,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新闻战士,他晚年担任中国政协副委员,继续为统战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李维汉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数十年如...

李维汉-人物贡献

李维汉长期主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善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政策,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采纳。其荦荦大者: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李维汉系统地调查了我国国家资本主义问题,提出经过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经过公私合营,对我国资本主义工...

与蒙哥马利比试枪法:“杨勇上将 上将扬勇”

1958年10月,志愿军全部撤回,杨勇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次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期间,他组织部队开展群众性的练兵活动,获得优异成绩,并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赞扬。 1960年5月26日,在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陪同下,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到中国军营。站在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前,杨勇以典型的军人姿态和蒙哥马利握手。蒙哥马利说:久仰杨将军,中日一战,你们打胜...

驰骋抗美援朝疆场的上将杨勇

1947年3月16日,第七纵队与归建的兄弟部队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杨勇担任司令员。7月,在鲁西南战场上,第一纵队将郓城之敌包围。敌人是国民党军第55师师部和两个旅,该敌善于阵地防守,在郓城四周布满了地堡群及暗堡射击孔。面对这样一个强劲敌人,杨勇当即命令第20旅在南关向城内实施主要攻击;第1旅在西关向城内进行主要攻击;第2旅在北关向城内实施助攻;第19旅主力调郓城东关,随时准备歼灭东突之敌;...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