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清明节以血缘传承而非文化僭越的名义

今年春天,对于“清明”,我们终于用一个“节”做了一次迟到的文化补偿,补偿虽晚,来了就好,“清明”终于羽化成了现代文明的“节”。可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却又一次陷入了巨大的“文化休克”之中,这就是某些地方甚嚣尘上的清明节黄帝祭祀活动。  黄帝是文化人物  而非历史人物  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这个定义是科学和准确的,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炎黄子孙”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概念,我们中国人要在文化....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遍地祖宗,等于没祖宗

号称炎黄子孙祖宗的黄帝,如果地下有知,最近肯定会感到有点乱。从前祭祀他老人家,都在陕西黄陵,近来河南新郑也在祭,说是那儿才是黄帝的老家。其实,河北涿鹿也建了一处纪念黄帝的所在,说那儿是黄帝最后战胜蚩尤,奠定大局的地方。陕西官员有点不乐意了,建议国家出面,整理祭祖的乱象,言外之意,就是罢黜别家,独尊我这儿。 类似的问题,在别的祖宗级人物身上也有,伏羲女娲,炎帝,还有尧舜禹汤,大家也在争抢,就....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美国男子钟爱蓝带啤酒 订制啤酒罐棺材

据美国媒体5日报道,来自芝加哥海茨一个小村庄的比尔#8226;布拉曼蒂钟爱蓝带啤酒,以至于他要将这份喜爱持续到永远——他为自己订制了一款啤酒罐棺材。据报道,67岁的比尔#8226;布拉曼蒂是芝加哥海茨南部庞德伯里村的管理员。虽然,目前还用不上棺材,但他还是为自己早早订做了一只。这只棺材模仿蓝带啤酒的标志性红白蓝三色基调,用银打造。3日,比尔#8226;布拉曼蒂在朋友聚会上向大家展示了这只棺材,并在....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五千游客沉浸苗族祭祀大典

昨日,万盛区,8名壮汉将牛蹄捆牢,执斧手熟练地操刀“打牛”,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祭祀他们远古的祖先,祈祷丰收、风调雨顺。当日,第十一届踩山会苗族祭祀大典仪式在此举行 通讯员张伟摄  浑厚的牛角号,悠扬的芦笛声,震撼人心的桶鼓,祈求风调雨顺、身体健康的万盛苗族祭祀大典在苗寨广场举行。昨日,来自黔江、酉阳、彭水、巫溪各个区县的表演者首次聚会万盛第十一届苗族踩山会,五千多游客沉浸在苗族祭祀大典的盛况中。....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镇巴县流行"活人墓"违法占地 百姓:政府咋不管

山坡上,一座座豪华墓穴,穴前墓碑上刻着红色的名字———这表明,这些墓的主人尚未去世,这是一座座“活人墓”。  陕西省镇巴县一些山坡上,大肆修建的奢华墓室随处可见,令人触目惊心。  山区流行“活人墓”  镇巴县渔渡镇位于川陕走廊,210国道穿镇而过。  镇西山坡上有处豪华“活人墓”。墓室前面建有供人休闲用的石桌、石凳,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0.5亩左右,主墓室高约5米,顶部为双层琉璃....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老人院愁:办了 死亡证 方能去火化外地人怎办

广州殡葬中心接运服务必须先“见”《死亡殡葬证》   “请有关部门关心一下老人的实际问题吧,别让他们走得提心吊胆。”昨日,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某托老中心伍院长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伍院长说,“现在就算是近在南海、东莞的老人要求入住,我们也不敢接受。因 为从今年2月开始,殡葬服务必须先报死亡证号码,来不及办证可能会影响殡葬,甚至影响遗体。我们只好婉言谢绝。”   据了解,广州殡葬服务中心已明确公示....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死也要品位 棺材也疯狂(附图)

每个人心底或多或少都会有小小的虚荣心,大多喜欢设法晒出自己的行头,就如同女人爱名牌,男人爱型车。但没想到连棺材也可以这么有创意,也可以这么独特,也可以是表达个人品位的一种方式。也许,死不可怕,死得没品位才叫人难以瞑目。美国一家网站日前就精选出诸多或设计独特,或豪华过人,或走绿色环保路线的棺材,让人不由惊叹:棺材也可以如此疯狂。   独此一家  雪佛兰车棺材1958 Chevy Biscayne C....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殡葬工作经验交流在松桃举行

4月27日上午,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殡葬工作经验交流暨松桃盛峰殡仪馆开馆仪式在松桃举行,来自重庆市黔江地区、秀山自治县、彭水县、酉阳县,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来凤县、利川县、鹤峰县,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吉首市、龙山县、麻阳县、花垣县,贵州省民政厅、铜仁地区9县市1特区的民政部门及部分殡仪馆代表共120人齐聚松桃,共同就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了相互交流与合作。 在交流会上,渝鄂湘....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岜沙树葬让韩国专家叹服——中国最先进的殡葬文明

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岜沙男子汉奔放的苗族芦笙舞,给“沿着歌声走贵州”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的专家和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昨日上午,从江县的岜沙苗寨。参观完岜沙树葬文化、祭东方仪式后,大家沿林中石板小道来到芦笙堂。一路上,韩籍专家高光树非常欣赏岜沙的树葬文化,称其为“中国最先进的殡葬文明”。  “抢新娘”,尼日利亚籍专家马穆达“变”成了岜沙小伙,迎娶美丽的岜沙姑娘。看着美丽的姑娘为马穆达戴上岜沙....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作家“出走”投笔从“葬”

清明节前夕,诸事忙碌中,李宽定先生来到北京。  20年前,他到北京,一般是去位于东城沙滩的“作协”———1982年,正是在中国作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学习期间,这位从黔北大娄山走来的文学青年,创作了《良家妇女》等被称为“女儿家系列”的小说作品。三年后由丛珊主演的同名电影不仅热映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而且荣获西班牙第18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8个国际奖项,为中国电影争取了国际荣誉。李宽定的专业写作道....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号

  共3932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