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作家“出走”投笔从“葬”
来源: 发表人: 2023-12-05 浏览量:6260
清明节前夕,诸事忙碌中,李宽定先生来到北京。
20年前,他到北京,一般是去位于东城沙滩的“作协”———1982年,正是在中国作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学习期间,这位从黔北大娄山走来的文学青年,创作了《良家妇女》等被称为“女儿家系列”的小说作品。三年后由丛珊主演的同名电影不仅热映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而且荣获西班牙第18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8个国际奖项,为中国电影争取了国际荣誉。李宽定的专业写作道路也由此一帆风顺,获国务院专家津贴,并出任贵州省作协副主席。
而现在,他来北京,一般都去位于宣武区白广路的“殡协”———他现任中国殡葬协会副主席、殡葬专家委员会主任。有趣的是,在他几次三番努力协商之下,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来自殡葬行业的四十多名员工开办了研究生班。2007年11月开课之后,李宽定副会长曾到校看望研究生班学员,他希望能从这个班级里走出现代殡葬业的高级管理人才。
有人不明就里:是这位作家“改换门庭”?还是“一脚踩两船”?
其实,近年来作家队伍的分化已不 其实,近年来作家队伍的分化已不足为奇,有人登上“庙堂”,成为具有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有人走进“学堂”,成为大学中文系教授,而他李宽定却一脚踏入“灵堂”———创办贵阳市海天园殡葬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据说这位国家一级作家在这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殡葬行业,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在贵阳有颇富影响的海天园,在宁波、昆明也创办了相当规模的殡葬合作园区项目。2003年,贵阳海天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殡葬改革基地。
有人说他是“传奇人物”。
中国殡葬协会会长陈群林的评价是:“文人做葬事,中国惟君一人而已。”
来源: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