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福德始念佛
◎再要说的就是天亲菩萨“四修五念”。五念:一是礼拜,二是赞叹,三是发愿,四是观察,五是回向。凡是修持这五念的,必定往生!“四修”的意思:一是恭敬修,我们要很恭敬净土法门,恭敬阿弥陀佛和一切圣众;第二是无余修,你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和经中的这些如来圣众的名号,不去掺加其它的,叫做无余修;第三是无间修,就是净念相继,没有间断;第四是长时修,就是以毕命为期,我这一生一直修到命终了,我这念才完哪,这叫“四修”。
◎“有大福德始念佛”(注:夏莲居老居士《深妙禅偈》中第一句)。第一句就像狮子咆哮,震惊百兽,普告一切轻视净土的人,不要认为斋公斋婆愚夫愚妇都能修净土,就轻视净土,修净的人更不可认为自己根器低下,没有水平修其它法门,没有办法,只好修净土,应知唯有“大福德”的人,才能信受念佛法门,你才会念佛啊,所以我们要增加信心。《大乘无量寿经》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你不是在过去的多生多劫里头修了福修了慧,对于这个法门你想暂时听一点都不可能。所以第一句就很好:“有大福德始念佛”。你应当鼓起勇气,振作精神。我们应充分自信,这个极殊胜的法门我们现在能遇到了,自己也应该珍重自己。
◎“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口谈玄而心实未明,语高妙而行为卑劣,纵然口若悬河,著作传世,唤得佛学大师光荣称号,于人于己有何实益,对生死大事一丝毫也不相干。所知愈多,理障愈深,这比烦恼等事障更难排遣,总之是作茧自缚,欲升反坠。真实履践的人,必不肯这样务虚,而是奋发无上菩提之心,禀遵释尊慈教,于弥陀愿海之中,唯修念佛;在念佛妙法,唯修持名念佛;在持名念佛之中,唯有老老实实单念一句名号。不求一心,不求除妄想,不贪净境,不参是谁(以上四者称为念佛四大秘诀)(说明:参看下文或“说明:……”),只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这就是无上深妙禅,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的真传。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是释尊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唯有老实念佛才是一代时教的真传。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蕅益大师的话:三藏十二部经论、一切戒律、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这一句里头,还说一切禅定也在这一句里头。可见这一句佛号具足一切功德,即是总持陀罗尼,所以绝对不要在念这一句之外还要找什么窍门,找什么更方便的道路,那只是庸人自扰。
◎佛的心遍满一切处,我在念佛,是在佛心里头念,如来悉知悉见,没有一点可以弄虚作假的。再者,我们的心跟佛心是一样的遍满一切处,所以佛也是在我心中。为什么我们能念佛呢?正因为佛在念我呀,佛在摄受我呀。佛不摄受,我们就被烦恼牵缠,念不了佛。我念佛时即佛念我时,因心果佛互感互念,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于是使得内而根身(眼耳鼻舌身意)外而器界,在不知不觉之中潜移默化,暗自在转化变换,所以说:“根身器界潜转换”。器界是一切东西,大地山河,桌椅板凳,大到世界,小到微尘。这些东西在我们念佛的时候不知不觉暗暗地就转变了。这就比自己身心随着自心与他佛的互感而起变化难懂很多。应知自心与外物也不是二。《华严经》说:“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起信论》说:“三界虚伪,唯心所作”,《唯识枢要》云:“诸境无体,随执而生,因自心生,还与心为相”,这都是说明心物不二,物我一如的道理。所以真用功的人,世界万物一切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变,变得更适合于你,更适合于你的修持。假如别人和你是怨憎会,你念来念去那人就变得不再可怨可憎了。我们要知道一个地方有人用功,这一方都得益,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念佛只是消极自了。一个念佛用功的人造福一方,不但造福一方,他造福地球啊!不但造福地球,他造福法界呀。这一切没有不可转换的,所以大家有什么烦心的事,就归到好好念这一句就对了。那为什么他老跟你作对呀?因为你用功不得力,你要得力了,他就不跟你作对了。自身他身,世界一切都会潜移默运发生变化,所以古代参访的人到一个地方,怎么能知道这个地方有没有大德,就看这个地方的山水树木,如果有得道之人这一切都不一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