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互保圈
事实上,在2014年温长刚找到马东斌时,天脉公司已经负债累累了。
天脉公司2007年年底成立,彼时羊肉价格正处于上升渠道,2007年更是有一次较大的涨幅。
温长刚此前做过化工、塑料等生意,“都赔钱”,他想通过养羊把债还上。找了五六家企业做担保人,从银行贷款200万元。同时,他也要给其他企业做担保人,这种形式,在当地俗称“互保”。
易恒说,山东聊城的企业融资模式“非常特殊,聊城的企业是互保圈,就是互相担保”。
知情人透露,在临清当地,除了要求副科级干部充当反担保人,还有各种各样的互保模式。
不仅企业互保,自然人之间也可以“互保”。一位当地企业家介绍,2008年起,伴随着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银行信贷政策比较宽松,临清“五人互保”向银行贷款的情况比较普遍,那时很多人开始贷款办企业。
几年前,康庄镇农民马玉良(化名)找了同村十几个农民担保,从银行贷款,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企业。第一次贷出来十几万,他尝到了甜头,越贷越多,后来利息越滚越多,连本带息滚到了一千多万。
虽然企业还是赚钱的,但利息负担太重,马玉良的公司在2011年破产,他又做回了农民。
2014年4月,《聊城晚报》一篇报道里提到,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少,可供抵押资产有限,为满足银行信贷审批要求,大部分企业采取互相担保的方式来获得贷款。由于企业间的互担互保、相互串联,最终形成较大数额的关联贷款。一旦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容易引发连锁效应,形成较大的区域性金融风险。
盛祥这种官方背景的担保公司,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在上述《聊城晚报》报道中,聊城市金融办一名负责人介绍,有实力且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队伍的壮大不仅将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还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且可有效化解企业间互相担保的问题,维护地方金融的稳定。
公开信息显示,盛祥公司于2009年5月成立,是临清市财政局下属的国有控股企业,两任法定代表人均为临清市财政局主要领导。公司注册资本1个亿,其中临清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资6000万,占股60%,临清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出资4000万,占股40%。
温长刚说,他之所以找盛祥公司做担保,因为盛祥是临清担保行业的“龙头老大,是财政局下属的。从资金各方面(比较雄厚)。”
一位熟悉当地官场的企业主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临清,官方背景的担保公司,只有盛祥一家,“别的(担保)公司银行都不太认可。所以做企业想贷款的话,还是很希望盛祥能给担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