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铜陵市民论坛:tljl纪念文章
认识他,是在十七年前。当时市里安排的在上海学习经济管理,我们可谓同学。当然,他属年长的。论知名度,他又是我们同去的同学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人大代表、农民企业家,安徽黄金第一村的掌门人;在相处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我及我的同学全然没有了上面的印象。他身上始终保留了他农民的特色:说话直率、朴实、毫不保留。他想的事,说做就做,非常的果断。现在想想,这种果断,或许正是他在一个贫脊的山村成就事业的一种区别于他人的气质所在。人无完人,在我们相处中,他在小节上可能不如我们城里的人精细。比如,室内卫生方面,他不太讲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可能也是一种大气。从上海回来后,都因为各自的工作而很少的相处。记得曾应邀去他家做过客,当时就感觉小洋楼比城里的人的住房要好的多!很羡慕。以后,同学间有过不多的接触,大多是在饭桌上的同学间的互动交流,没有更深的直观的印象了。一星期前,同学们在一起小聚,谈到的最多的是老杨,我们为他的早逝而婉惜,毕竟,才刚到60岁。因为怀念他,才即时在这个都还怀念他的这个平台上写上这些文字,权作一种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