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不完的故事
有人叫他校长,有人说他就是农民,有人叫他农民画家。他叫陈有俊,屯昌县研璞轩美术学校校长。从1984年开始,陈有俊的画校磕磕绊绊走到今天,培养出了一茬又一茬画匠画师,解决了当地1600多名村民的就业,他们中有人当了画廊老板,有人作品出口国外。而陈有俊至今依然身居陋室,一直为他的画匠学校牵肠挂肚。
今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海南日报记者在屯昌县城找到了67岁的陈有俊。他正在刚开的画廊里忙碌着。画廊在县城一家酒店的后街上,画廊里陈列着学生们的上百副作品。
趁着学校放假,他在城里租下了这间敞屋,和几个学生布置着画廊。县城里画廊并不多见,陈有俊和学生们把这里装饰得很有氛围。“这里位置有点偏,但是租金便宜,有个画廊,对学生学校都是个宣传,学生的画还能通过画廊卖出去。”陈有俊说。
农民画匠之父
摄影记者在一边给陈有俊拍照,他赶忙用手理了一下头发。头发有些花白,有点凌乱;外套是一件中山装,里面一件颜色有些陈旧的灰白衬衣,衬衣里还套着一件圆领衫;腰间挂着的手机套,四周一圈都用透明胶布粘着,就在胶布和皮套之间,还沾满了灰尘;脚上穿着的那双皮鞋,鞋跟已经被磨偏了,走路折皱的地方,已经开了线,几根线头露在外面。
看上去,陈有俊确实像个农民,可就是这位农民,从1984年开办研璞轩美术学校,到现在共25年,将1600多名农村孩子从这里送进社会。如今,深圳、珠海、厦门、广州都有他的学生。他成就了一个个农村孩子的美术梦,他培养的画匠画师,靠着画纸画笔闯荡于全国各地,有的把画卖到了国外。因此,他还被当地人尊称为农民画匠之父。
“他既是校长,又是老师,有时还是父亲”,学生谢名秀今年16岁,初中毕业后来到美术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人物肖像画得惟妙惟肖。记者采访时,他正在给画装框,旁边放着他画的列宁和邓稼先的肖像。
“农村孩子能有机会学画画不容易,但是至少我们能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学校,不像我们当初,想学画画太难了。”陈有俊扶着墙上的画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