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1884827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24日

胡明扬 语文教育

发布时间:2011-06-24 11:17:49      发布人: 一米阳光

先生学术造诣精深,学术地位举足轻重,但先生对此却十分淡然。他最喜欢的称呼是“老师”,最令他骄傲的是他的一群学生,说起他们,先生如数家珍,不亦乐乎。自从1952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从事英语教学以来,先生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为语言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成立了一个词典班,连办两期,由先生负责。他先后邀请了王力、陈原、许嘉璐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培养了出版界和辞书界的一批知名人士和骨干力量,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杨蓉蓉,她是改编《辞海》的负责人;汉语辞书编辑室主任、四川辞书出版社副社长冷玉龙,他主编过《汉语大字典》等。 

胡先生较早注意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1984年,时任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的胡明扬先生向学校起草了一个报告,要求在留学生现代汉语教研室基础上成立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获学校批准并于1985年正式成立,很快从中文系独立出去,成为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前身。为了培养对外汉语教师,1985年先生办了一个研究生班,招了两届学生,共20余人,许多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知名学者和教师都出自这个班。

1990年离休后,尽管年事已高,先生仍然除了组织发动老一辈的学者们探讨语言学研究中可开拓的方向,有时还亲自带领中青年学者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到各大高校给莘莘学子开讲座,吸引更多有志之士踏入学术研究的殿堂。

先生不仅在职期间兢兢业业,离休后仍不遗余力,为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点的申请和一级学科的建立做了很大努力,而且还承担着人民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指导工作

严师出高徒。在教学上,先生坚持“有教无类”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同时,先生也是一位教育“独裁者”,他深谙“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常说“任何事情只要肯花时间就能做好”,因而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苛”。这一点曾令许多学生“痛苦不堪”,但后来他们发现先生当年的严格让他们终身受益。

在生活中,先生又对学生关怀备至,并且时常鼓励学生,完全没有教学时那种严父的肃穆,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近几年来,先生在继续致力于语言研究的同时,还十分关心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撰文强调通识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反对过专的培养匠人的教育模式。其教育思想同样体现了贯穿先生一生的家国情怀。

先生曾于1988年和1989年连续两次获得“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先生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真正做到了“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英才。目前,先生的弟子遍布全国各地的各个行业,有的在海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其中不少人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本行业的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此外,先生还招收了一些国外进修生,因此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先生的教育成就是恰如其分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