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占海-面对拉拢和威胁,三次拒降,一心抗日
日本骑军进占口前车站后,与驻官马山(现永吉县口前乡官马山村)的卫队团对峙,不时发生摩擦。熙洽卖国投敌之时,在日本侵略军头子多门二郎的驱使下,派原永吉县县长关荫轩持熙洽之亲笔密函前往官马山,向冯占海劝降。
熙洽的亲笔信写道:“奉密电令,我国遵守非战公约,不准衅自我开,无论日军如何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一切由和平谈判,外交解决。在中国历史凡遇外患,有在战争中战败而亡国者,却无谈判而亡国者。年轻者不可光凭血气,太不量力,妄自以卵击石。当今应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令部队忍辱负重,暂时交出武器,听候改编,以避免事件扩大,望尊令切切执行,否则日军将抄灭家产,派兵讨伐,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既拉拢又威胁的命令,并未吓倒冯部全团官兵,断然拒绝交出武器和听候改编,关荫轩灰溜溜的回城向熙洽复命。熙洽冥思苦想,冯在省城有偌大家产,岂肯毁于一旦,于是再以封官和保护其财产为诱饵,使其就范。又派旅长杨沛然持亲笔信进行第二次劝降。
这次信中写到:“面交 冯台长寿山台启 格民以夫垣缄 寿山团长台鉴:前缴械令,系受日方多门师团长之意旨,故发此令,余亦无可奈何。顷闻我弟未见缴械,经余一再向日方商同,结果甚为圆满,已允弟部暂为缓缴。日方对弟甚好,允将部署开赴吉海铁路沿线,为护路军队,弟为护路司令。所有我弟财产,一律加以保护,望仰体此意迅速实行。未尽事宜,有杨旅长沛然面达,专此叩颂,近佳。熙洽(印)十月十三日。”
杨沛然面交劝降信时,还在一旁拉拢游说:“熙长官与吾兄有师生之谊,荐举之情,非同等闲关系,切不可辜负长官的一片诚意”。冯当即正气凛然的说:“沛然,我在东三省讲武堂时,呷洽教官是我老师,卫队团团长出缺时,他推荐我出任团长。但是我不能因此而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追随其后,丧失民族气节,成为千古罪人。至于高官厚禄和亿万家私,都不能动摇我的信念。奉劝杨旅座要顾全国家大局,识民族大体,万万不可为虎作伥,执迷不悟”。
冯占海的这一席慷慨陈词,使杨沛然无地自容,只好溜会城内复命。熙洽见招降不成,又怕冯部向省城反攻,于是第三次派吉海铁路总办艾遒芳再持亲笔信劝降。信中说:“传闻弟准备向日反攻,日军嘱我转告,假如弟果真如此,日军即将吉林洗杀一光。倘若出此惨杀大案,则应由弟个人负责。望念及省城百姓之灾难,即速解除兵柄,如不愿就任官职,可到日本留学,先给九万元留学费,而后一切费用,由政府负责……”
冯占海看完信后,轻蔑一笑说:“熙洽之言,可谓恩威并举,逼人就范。其实也不过是色厉内荏,黔驴计穷而已。本人抗日救国决心坚如磐石,海枯石烂,亦不变心,请艾总办回复熙洽,他费劲心机,都是徒劳。”
当此国难当头,冯占海三次拒降,无愧古人所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