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业·辛劳冀少功】
【功业·辛劳冀少功】 清光绪七年(1881年)番禺叶氏这个书香门第又添一传人——叶恭绰。在深厚家学的熏陶之下,自幼聪颖的恭绰七岁即能诗文,十五岁那年他昕作的《咏蚕》诗有句“作茧忘躯命,辛劳冀少功”,足以概括他一生之志。 叶恭绰所走的也是当时读书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套路,但与一般传统文人不同,在风云变幻的十九世纪末,他的仕途却烙上了近代工业化的深刻印记。他十八岁应童子试时,正值办实业方兴未艾,敏锐的叶恭绰以《铁路赋》取为第一名,仿佛是预言,叶恭绰从此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1902年,叶恭绰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学习,之后在湖北做过教员,1906年捐通判从此步人仕途。清末曾任职邮传部,之后在铁路总局从科员做起,一步步升到承政厅厅长、铁路总局提调,曾参与修建京汉铁路,还是主持修芦汉铁路的督办。 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政丅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交通总长兼交通银行总经理等职。经历了北洋时期的历次政权更迭,曾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撤职,张勋复辟时,出任段祺瑞的讨逆军总部交通处处长,之后历任靳云鹏、梁士诒、颜惠庆三内阁的交通总长,成为梁士诒为首的政治团体“交通系”的第二号人物。 在清末民初的交通发展史上,叶恭绰功不可没。而他在外交上,叶恭绰也颇有远叶恭绰:从交通总长到文史馆长之识,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正叶力主加入协约国作战,在当局摇摆不定时,他与梁士诒组织“惠民公司”招募二十万华工,开赴欧洲,“以工代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这个决策,使中国后夷得了“战胜国”身份,争回不少列强在中国夺得的权益。……抗日战争爆发,叶恭绰迁居香港。香港沦陷后,日寇及汉奸想利用叶的巨大声望,威逼加以利诱,许以“广东省长”、“华南政丅府主席”等高官厚禄,叶当时虽贫病交加,却保持气节坚拒不出。之后汪精卫汉奸政丅府又派人来找他,他仍是置之不理。新中国成立后,叶恭绰从香港回到北 历任中央人民政丅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会委员,学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政委员等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