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0565
本馆由[ 黑白双煞 ]创建于2010年05月15日

红顶商人胡雪岩诚实无欺赢来大善人美名(3)

发布时间:2011-05-17 16:10:19      发布人: 黑白双煞

   胡雪岩不失时机地出现在了王有龄的面前。

  ——他插手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桩生意的机会来了!

  胡雪岩向王有龄表达自己愿意接手这项任务的时候,可不是将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当成生意来讲述的。

  他讲述的是爱国爱民,是“为人民服务”,是“三个代表”,但绝不是什么两桩生意。

  胡雪岩不愧是一个一等一的说谎者,一个高明的说谎者,一个说到最后连自己都深信不已的有意识的说谎者。在这一刻,他和自己的半个知己,无意识说谎者王有龄之间的对谈,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一份说谎者入门的必备学习材料。

  王有龄正在焦头烂额之际,见到胡雪岩出现在自己面前,心中甚是有些感动。(能不感动吗?其他的官员都跑得差不多了,就胡雪岩这样一个商人却留下来陪着自己共度时艰)

  不等胡雪岩开口,王有龄自己先说话了,语气中多有担忧,夹带着对逃跑官僚的不满:

  “哼,大敌当前,这些吃朝廷俸禄的官员却胸无一策,只知道保全自己,有的甚至带着自己的家小逃命去了。现在杭州城内,十个衙门倒有九个是空的,要兵无兵,要粮无粮,这叫我怎么守下去……”

  面对情绪激动的王有龄,胡雪岩却显得很冷静,只问道:“那黄抚台黄大人呢?”

  黄抚台指的是当时的浙江抚台黄宗汉,也就是王有龄的顶头上司。此时浙江一省面临如此厄运,黄抚台照理应该肩负起守土卫国的责任来。

  说到黄抚台,王有龄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哼,早带着他的三姨太跑了!”

  胡雪岩还是一脸的冷静,只问:“那谁来接任?”

  王有龄有些不耐烦地说:“原来是何桂清,但他迟迟不肯来。”

  这何桂清是王有龄家一个下人的儿子,幼年时曾经陪着王有龄一起读圣贤书,也就是陪“太子爷”读书。王有龄自己的书读得不怎么样,至少考试的功夫没有做到家。但何桂清这位陪读却是考试功夫一流,与王有龄一家失散后,竟然科场得志了。等到王有龄得了胡雪岩五百两银子资助进京投供的时候,两人相认,何桂清顾念旧情,很是帮了王有龄一把。

  王有龄自己科场考试的功夫不到家,见到何桂清这样的考霸级人物,心中不免是有些尊敬的。但这何桂清这一回到了真正考验他的人性的时候,却临阵退缩了。王有龄心中有些不满,不免也很是有些疑惑。

  他哪里知道,何桂清和他王有龄是不一样的,何桂清是个有意识的说谎者,而他王有龄则不过是个无意识的说谎者。与何桂清相比,他王有龄有德行,但并不擅长权谋。

  但胡雪岩心中却跟明镜似的,也知道王有龄的疑惑,只是不愿意说出来罢了。他胡雪岩和何桂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同一种人,都是当惯了有意识的说谎者的。

  撇开何桂清不谈,胡雪岩继续问道:“那浙江的防务谁来管?”

  “天晓得,现在我只能做好杭州的事情了!”

  胡雪岩弄清楚自己将要面临的形势之后,便不再多问,只是很认真地说了一句:“王兄,说吧,需要我做什么?”

  这话说的极其简洁,但是这话的效果却是不可估量的。真正会说话的人自然从来都不是依靠话语的数量来取胜的,如胡雪岩这样的人。

  王有龄心中一暖,说道:“还不是枪和粮食——哎,你赶紧写信到上海,快买些枪来。”

  胡雪岩回答道:“行了,王兄,我早已在上海给你定了一千只枪,就这几天送到。”

  王有龄由感动转为讶异了:“你怎么知道我要买枪呢?”

  胡雪岩是何等精明的人,凡事总是想在别人的前头,既然知道王有龄要打仗,又怎么能少得了枪支呢?他笑着说道:“知你者雪岩也。”

  王有龄更是感动了:“唉,那些下面的官员,若是都能像你这样办事,我就轻松多了!”

  胡雪岩道:“行了,别生气了,粮食的事情我也在抓紧联系,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

  于是乎,胡雪岩便将这浙江一带的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一力承担了下来……

  这段对话从头到尾,胡雪岩可曾有一个字向王有龄提到“生意”二字?一个字也没有!

  字里行间有的只是对王兄的关心,对杭州城危难的忧心,对协助王有龄守卫好杭州城的信心和决心……

  却是全然没有半点生意人的私心!

  胡雪岩是一个真正高明的说谎者,有意识的说谎者——说到最后连自己也深信不已,他的听众王有龄自然也就深信不疑了。

  真正高明的说谎者,达到的是说谎的最高境界——说到最后连自己也深信不已。

  在说谎的具体内容上,真正高明的说谎者,大多不会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他的谎言中总是夹杂着必要的足以令人信服的真相。七分真三分假,便足以乱真——若是其中句句都是真话,那就真的要真假难辨了。

  “我说谎,但是我从来不说假话!”

  我告诉你本公司上一年度一笔生意就赚进了七个亿。

  我说谎了,但是我没有说假话。

  我们公司上一年度确实是有一笔生意一次性赚进了七个亿——但我故意忘了告诉你,另外有九笔生意使得公司亏了七十个亿。

  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关心是真的,对杭州城的安危的关心也是真的——王有龄是他胡雪岩的第一大靠山,杭州城是他胡雪岩所有生意的大本营——他怎么可能不关心!

  回到问题的最初状态,为什么我们要说谎?

  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胡雪岩是一个绝对高明的说谎者,但他自己却也未必解释得清为什么要说谎这样一个最初性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说谎,就其根源,其实就是利益摆在那里,我们为了利益而不得不说谎。

  “利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何况只是说谎!

  在很多种情况下,说谎的人比诚实的人更容易得到他或她想要的东西。

  举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一个男孩子情窦初开,向一个心仪的女孩子告白,被拒绝了。但是这个男孩子并没有放弃,他坚持不懈地向对方告白,一次被拒绝了,就有第二次;第二次被拒绝了,就有第三次……最后一直到第一百次告白——女孩子被男孩子感动了,她想我再也找不到比这个男孩子更爱我的人吧!于是他们交往了……

  他们交往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男孩子多半会发觉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喜欢那个女孩子,在某种意义上,他说谎了,说到连自己都相信,而女孩子也多半会发现,自己似乎是受骗了。为什么会这样?

  在最初第一次告白的时候,男孩子的告白是由其主观的心境所推动的,不管它是否能够持久,但它一定很真。而在第n次之后的告白,与其说是一种内生的情感,倒不如说是一种执着罢了。那是一种执念:为什么我不可以?

  这种由一种内生的情感向一种执念的转变,事实上这个男孩子本人可能也未曾发觉。

  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从哪一次开始,当他对那个女孩子说“我爱你”的时候,其实已经变成了在说谎——他说谎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已了。

  连自己都深信不已,而一直坚持下去的他,在第一百次的告白,终于等来了他最初想要的回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怎么样,他成功了,不管这种成功是怎样的变了质的味道。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他的谎言——他自己也可能未曾意识到的谎言——他不愧是一个高明的说谎者,连自己也对自己的谎言深信不已。

  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类似的高明的说谎者。

  他是个商人,货真价实的商人。他还可能是个慈善家,但他从来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道德家。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