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回忆李锡铭二事

  李锡铭11月10日逝世,29日遗体火化,享年82岁。看到报纸上他身穿西装的照片,发现他的头发全白了。今天上班来,又细读了遗体告别消息和他的生平。因由17年前对他有过一次采访,心有所动,便想写点回忆文字。   1991至1998年我在报社工业交通采访部做记者,那时及以后一段时间里报社还没有设立专对北京市市领导活动报道的时政部,凡有市领导活动通常由跑口记者写稿。1991年10月11日是个星期五,...

李锡铭-最后时刻

  2008年11月29日,李锡铭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前往八宝山最后送别。这是胡锦涛同李锡铭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中国中央电视台11月10日在新闻联播中发布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党的工作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李锡铭-人物评价

  李锡铭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百折不挠,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事事以大局为重,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从不居功自傲,不追求名利地位,保持了乐观豁达、荣辱不惊的高风亮节。他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他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深入扎实,善于调查研究,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

李锡铭-人物生平

  李锡铭1926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1946年入清华大学读书,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委员。1949年3月,受党组织委派到石景山发电厂担任厂党总支宣传委员、团委副书记,积极在年轻人中传播革命思想,卓有成效地开展建团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至1957年,李锡铭同志任北京市石景山发电厂党总支副书记、代书记。...

王侯山同志逝世

  原二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侯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王侯山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曾庆红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王侯山1915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掖县,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掖县抗日武装起义,历任掖平抗日游击队负责人,中共掖县县委九、十区区委组织委员,胶东区党委军事部巡视员兼指...

杨至成传略

杨至成,乳名梦清,学名杨序清,侗族,贵州省邛水县(后改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人。1903年11月30日(清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十二日)生于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在他出生前两个月,父亲外出做斗笠生意,途中遇害身亡。1910年起,杨梦清入本村私塾启蒙,取学名杨序清,他一有空就教家里的长工们学珠算、读三字经,还和长工们一起上山砍柴、放牛、下田插秧。1915年考入邛水县城高等小学读书。1918年杨至成在县城高等学...

悼念李运昌将军诗一首

  11月3日,偶才知道李运昌将军仙逝,又一位开国元勋去世了。李运昌将军(1908- 2008) 李运昌将军是中共创始人李大钊的侄子。1925年10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和后来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上下床铺。李运昌自走出黄埔军校,在战场上他戎马倥偬,叱咤风云,战功显赫。1938年李运昌率领的有20万群众参加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爆发了, 成立冀东抗日联军成立冀察热辽军区。他深入敌...

李运昌-著作

  他不惜岁暮年深,先后撰写出《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暴动》、《冀察热辽部队推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回忆录》、《惨绝人寰的长城线千里无人区》等10多篇文章和参与组织领导编写《冀热辽抗日斗争文献回忆录》等书,近200万字,载于各级报刊和出版社发行。他组织力量先后写出《关于治理政治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几点补充意见》、《解决农业问题刻不容缓》、《关于视察辽西热河老区的报告》等,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导经济建...

还原冀东抗日历史中的李运昌

  提冀东军分区李运昌就不能不提单德贵,   写成此文。目的既不是为单德贵正名,也不是否定原冀东主要领导人在抗战中的历史功绩,只想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单德贵在冀东(又称京东)抗战史上,是位有着重要影响和重要贡献,与蓟县盘山烈士陵园头号烈士、号称中国的夏伯阳的包森齐名,在冀西三河、平谷、顺义、密云等县名声、影响甚至超过包森的传奇式人物。   1944年5月初,单德贵突然投靠了驻扎在三...

亮剑冀东——敢打一联队关东军的八路

  在八路军的序列中,冀东军分区和它的司令员李运昌将军,只是璀璨众星中的一颗。但是,即便在敌军的材料中,对这一支八路,也有不少精彩的纪录。   一   日军的汽车队出现了,头车的驾驶棚顶上架着两挺歪把子机枪。车厢里满载着荷枪实弹穿着黄色粗呢面皮大衣戴着皮帽的日本士兵,满载士兵的卡车竟有几十辆 日军的卡车开得很慢,先头车似乎在谨慎地做搜索前进。随风传来日军士兵的歌声:朝霞之下任遥望,起伏无比几山...

夏功权——坚决反对“台独”

  国民党老军人夏功权先生,一向对台独分子嗤之以鼻,认为倡言台湾独立的人,一旦台海战争发生,就会首先逃之夭夭去美国。上世纪末,由于对李登辉分裂祖国倒行逆施的厌恶与愤恨,2001年7月31日上午,夏功权先生在国民党第16届中评委会上割腕血谏,要求开除李登辉,以他的爱国英雄壮举而震惊政坛。

夏功权——爱国情怀

  夏功权先生一贯主张做人要给予,而不要领取。勇气和给予规范了他一生的立身行事。他曾说过:为了东北和台湾回归中国,可以牺牲我的生命,死也无憾也!   1995年在宁波小港老家为纪念李氏家族建立乾坤亭时,他代表台湾方面的亲友,积极对设计工作提出良好建议。1996年4月他夫妇二人兴致勃勃地前往老家,参加乾坤亭落成典礼,与众亲友欢聚一堂。而我因故错失良机,从未见过夏功权先生。我多么期盼着海峡两岸早...

夏功权——军旅生涯

  夏功权是浙江宁波人,在上海出生,家境优渥,是官宦世家,祖父为逊清光绪年间进士;夏功权出生后,一度全家移居北京,之后又重返上海接受中学教育。夏功权考进上海大同大学后,主修电机工程,恰逢8年抗战爆发,性格刚烈的夏功权毅然加入上海抗敌后援会,和其他热血青年冒着战火,驾着自购卡车,为国军运送给养和伤兵。因遭到租界英军蛮横相向,夏功权放弃两年的大学生涯,考进空军官校,投笔从戎。   他辗转经香港、越南...

我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外婆,从您离开我们到今天已经是整整的17天了,您在天堂还好吗?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在牵挂儿女子孙,外婆,陶洋给你建的灵堂我一直都不敢打开看,因为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和眼泪,我怕撕心裂肺和那种疼痛,外婆,我一直不敢相信您就这样走了,从此以后在我的生命里,外婆这个称呼将成为回忆,我一分钟也不曾忘记过你,你是最疼最爱我的外婆,我不停的在呼唤,您能不能在梦中回来,再来看看您最疼最爱的孙女,闭上眼就是您...

好人

好人

腊八节

外婆,今天是腊八节,是要吃腊八粥的日子。依然记得您做的腊八粥,那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是属于我的孩提时代的记忆。您做的腊八粥虽然很简单,但总是那样的美味:或带着淡淡的甜味,甘之若醴;或带着微微的咸味,清香淡雅。我还清楚地记得,您做的腊八粥,是用大米、香米和糯米掺在一起,然后放入大枣、花生,再加入必不可少的红白萝卜,将其切成细小的方块,最后您定会加点最传神的调料--猪油,经过文火长时间慢煮之后,美...

李志民:用肥羊攻克城堡的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李志民以善打政治仗闻名军中,他曾用肥羊攻克城堡,与东北军激战,竟是白天打仗,夜晚联欢,激战数日,双方竟无一伤亡。   李志民(1906-1987),浏阳人,参加革命前是一名村小学教师。 1926年夏,入浏阳县暑假政治讲习所学习,受到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次年4月,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李志民奉中共浏阳县委之命,调任红5军第2纵队任四中队党代表。从此开始其善打政治仗传奇的戎马生...

李志民传略

李志民,原名李凤瑞,学名明阶,湖南省浏阳县高坪区船舱乡西坑村人。1906年7月9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十八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李凤瑞刚满周岁时就过继给堂伯父为嗣,五岁时家里给他收养一个童养媳刘氏,六岁时开始放牛,并随父亲练武。1915年开始读私塾启蒙,取学名为明阶,因他好学用功,很少挨先生打。1917年夏,民国地区政府下令查封所有的旧式私塾,李明阶到马栏坳公立平安第一国民初级小学插班,从初小二年...

开国将军逸事:“老实人”唐亮

唐亮将军,生活朴实,为人诚实,工作扎实,有军中老实人之谓。 唐亮将 军言实事求是:思想现实,态度老实,计划切实,措施落实,工作踏实,成绩扎 实。 唐亮将军1926年参加赤卫队。然填写履历,皆书1930年8月参加革命。以 参加红军之日算起。有人告之:应从参加赤卫队算起,相差4年可就差了一个时 代。将军嘻嘻曰:够了!够了! 红军长征路上,唐亮将军浑身长疱疹,个个大如...

唐亮上将生平

唐亮(1910-1986),原名唐昌贤,又名唐昌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唐亮,1910年6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火石岭的一个佃农家庭。6岁时,父亲要他放牛,家族长辈坚持要让他上学,并议定由宗祠出谷资助。唐亮上了3年学后,老师看他成绩好,让他越级上了高小。   1920年,唐亮的父亲为躲避地主逼债...
  共1347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