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12)

记得一九七八年,我二十八岁,写了我的中篇外女作《惊心动魄的一幕》。两斩间接连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刊物,都被一一客气地退回。最后我将稿子寄给最后两家大刊物中的一家是寄给一个朋友的。结果。稿子仍然没有通过,原因是老原因:和当时流行的观点和潮流不合。   朋友写信问我怎办?我写信让他转交最后一家大型杂志《当代》,并告诉他,如果《当代》也不刊用,稿子就不必再寄回,他随手一烧了事。根本我有想到,不...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11)

连绵的秋雨丝丝线线下个不停。其实,从节令上看,这雨应该叫冬雨。天很冷了,出山的人已经穿戴起臃肿的棉衣棉裤。   透过窗玻璃,突然惊讶地发现,远方海拔高的峰尖上隐约出现了一抹淡淡的白。那无疑是雪。心中不由泛起一缕温热。   想起童年,想起故乡的初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刻,冰冷的雨雾中蓦地发现由尖上出现了一顶白色的雪帽。绵绵细雨中,雪线在不断地向山腰扩展。狂喜使人由不得久久呆立在冷风冻...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10)

写作是艰苦的。与之相伴的是生活的艰苦。   一般地说来,我对生活条件从苛求。这和我的贫困的家庭出身有关,青少年时期如前所述,我几乎一直在饥饿中挣扎。因此,除过忌讳大肉(不是宗教原因)外,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满足。写作紧张之时,常常会忘记吃饭,一天有一顿也就凑合了。但这里的生活却有些过分简单。不是不想让我吃好,这里的人们一直尽心操办,只是没有条件。深山之中,矿工家属有几万人。一遇秋雨冬雪,交通常...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9)

工作的列车终于启动,并且开始缓慢而有节奏地向前运行。既然有能力走向前去,就应该不顾一切堆往前走。   第一个音符似乎按得不错。一切都很艰难,但还可以继续进行。写作前充分的准备工作立刻起到了作用。所用的材料和参考资料一开始就是十分巨大的。即使这些材料、资料、素材大都不会直接进入作品,但没有它们,就很难想象有具体的产品产生。把所有的资料都从箱子里拿出来,分类摆满桌面,只留够放下两条胳膊写东西的...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8)

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去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这个考虑基于以下两点:一、尽管我已间接地占有了许多煤矿的素材,但对这个环境的直接感受远远没有其它生活领域丰富。按全书的构思,一直到第三部才涉及到煤矿。也就是说,大约在两年之后才写煤矿的生活。但我知道,进入写作后,我再很难中断案头工作去补充煤矿的生活。那么,我首先进入矿区写第一部,置身于第三部的生活场景,随时都可以直接感受到那里的气息,总能...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7)

现在,动笔之前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从什么地方开头呢?   真是奇妙!最后一个问题竟然是关于开头。   万事开头难,写作亦如此。这是交响乐的第一组音符,它将决定整个旋律的展开。长卷作品所谓的开头,照我的理解,主要是解决人物出卖的问题。在我阅读过的长篇作品中,有的很高明,有的很笨拙。最差劲的是那种介绍式的出场方法。人物被作者被动地介绍给读者。这种介绍是简历性的,抽象的,作者像一堵墙横在读...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6)

人物头绪显然十分纷乱。   但是,我知道,只要主要的人物能够在生活和情节的流转中一直处于强有力地的运动状态,就会带动其它的群体一起运动,只要一个群体强有力运动,另外两个群体就不会停滞不前。这应该是三个互相咬接在一起的齿轮,只要驱动其中的一个,另外的齿轮就会跟着转动。   对于作者来说,所有的一切又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个生活就是河床,作品将向四面八方漫流尽管它的源头只是黄土高原一个...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5)

有我所有阅读的长篇长卷小说中,外国作品占了绝大部分。从现代小说意义来观察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在成就最高的《水浒》、《三国演义》、《金瓶梅》和《红楼梦》四部书中,《红楼梦》当然是峰巅,它可以和世界长篇小说史上任何大师的作品比美。在现当代中国的长扁小说中,除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比较重视柳青的《创业史》。他是我的同乡,而且在世时曾经直接教导过我。《创业史》虽有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但无疑在我国当代文学...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4)

至于当时所谓的现实主义过时论,更值得商榷。也许现实主义可能有一天会过时,但在现有的历史范畴和以后相当长的时代里,现实主义仍然会有蓬勃的生命力。生活和艺术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而不在于某种存在偏见的理论妄下断语。即使有一天现实主义真的过时,更传大的主义君临我们的头顶,现实主义作为一定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它的辉煌也是永远的。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认真考察一下,现实主义在我国当代文学中是不...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3)

  我对沙漠确切的说,对故乡毛乌素那里的大沙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者说特殊的缘分。那是一块进行人生禅悟的净土。每当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尤其是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向毛乌素大沙漠。   无边的苍茫,天边的寂寥,如同踏上另外一个星球。嘈杂和纷乱的世俗生活消失了。冥冥之中,似闻天籁之声。此间,你会真正用大宇宙的角度来观照生命,观照人类的历史和现实。在这个孤寂而无声的世界...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2)

 那么,我应该怎么办。   有一点是肯定的,眼前这种红火热闹的广场式生活必须很快结束。即是变成一个纯粹的农民,去农村种一年庄稼,也比这种状况于我更为有利。我甚至认真地考虑过回家去帮父亲种一年地。可是想想,这可能重新演变为一种新闻话题而使你不得安宁,索性作罢。   但是,我眼下已经有可能冷静而清醒地对自己已有的创作作出检讨和反省了。换一个角度看,尽管我接连两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早晨从中午开始(作品连载1)

 《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   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是的习惯。我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曾好多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这应验了那句古老的话:积习难改。既然已经不能改正,索性也就听之任之。在某些问题上,我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   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零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到五点。天亮...

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

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 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时 尊敬的延大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您们好!   首先,我由衷地感谢这么多人记得他父亲路遥。   作为路遥的女儿,很遗憾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不能来到这个令人感动的现场,我为此感到万分抱歉!尽管十五年过去了,但是此时此刻,在这片生养父亲的土地上,仍然聚集了这么多怀念热爱他的人们在此纪念他;并且,为父亲建造了一个理想的精神憩息地路遥文学纪念馆...

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纪念篇)

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 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时 尊敬的延大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您们好!   首先,我由衷地感谢这么多人记得他父亲路遥。   作为路遥的女儿,很遗憾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不能来到这个令人感动的现场,我为此感到万分抱歉!尽管十五年过去了,但是此时此刻,在这片生养父亲的土地上,仍然聚集了这么多怀念热爱他的人们在此纪念他;并且,为父亲建造了一个理想的精神憩息地路遥文学纪念馆...

先生还活着

先生从未离开过我们,他留给我们的东西远远注意让我们忘记这一切的悲伤。

《平凡的世界》——创作高峰(写作经历篇)

  当《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一高度,赶四十岁时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四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的作品。为此,他避开喧嚣的人群,开始搜集准备素材。   当路遥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时,他面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以独立的心境和挑战的姿态面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

冼夫人庙二

位于新坡镇。冼夫人,广东高州人,南朝高州太守冯宝妻。她曾带兵平定海南黎族动乱,后来又奏请朝廷建置崖州,使海南与中原恢复了直接联系。她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引进种植技术,发展生产,使当地群众过上太平日子。为纪念她维护国家统一、黎汉民族团结的功绩,后人在琼山市新坡镇修建了冼夫人庙。 1989年,冼夫人纪念馆在冼夫人庙旧址建成并对外开放。该纪念馆面积283平方米,造型大方,气势雄伟。屋顶为重檐式,铺盖...

开掘冼夫人文化内涵

许木咏   当地人民称她为岭南圣母,立庙供奉,千年不衰。可以说,历史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打造好这个品牌,对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冼夫人,一个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周恩来同志说,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高州冼太庙时,盛赞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及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1400年前,中国正是...

冼夫人纪念馆

位于海口市(原琼山市)新坡镇 。冼夫人,广 东高州人,南朝高州太守冯宝妻。冼夫人纪念馆里讲述了她曾带兵平海南黎族动乱,后来又奏请朝廷建置崖州,使海南与中原恢复了直接联系。她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引进种植技术。发展生产,使当地群众过上太平日子。   为纪念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黎汉民族团结的功绩,后人在海南省琼山市新坡镇修建了冼夫人庙。   1989年,冼夫人纪念馆在冼夫人庙旧址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

冼夫人舍子平叛乱

冼夫人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俚族的杰出领袖,生于1400多年前,家乡在岭南的高凉(现在的广东恩平一带)。冼夫人生活的年代,我国分成了南北对立的两大块。南北两边战争频繁,动乱不停。冼夫人主张我国的各兄弟民族之间不要相互残杀,不能让祖国的大好河山四分五裂。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主张,她不懈地奋斗了一生。   冼夫人57岁那年,岭南的一个地方军官欧阳纥,仗着自己的兵力比较强大,就想带领军队反叛当时统一...
  共13474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