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36063
本馆由[ 花生壳壳 ]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平凡的世界》——创作高峰(写作经历篇)

发布时间:2010-02-28 21:46:55      发布人: 花生壳壳
  当《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一高度,赶四十岁时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四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的作品。为此,他避开喧嚣的人群,开始搜集准备素材。
  当路遥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时,他面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以独立的心境和挑战的姿态面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各种新潮小说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潮进入了中国,而现实主义是否过时,是否还能为读者接受成为路遥面对的实际问题,但是他却以超越的清醒的现代意识书写了这段十年的历史。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
  孙少安、孙少平他们两兄弟有着相似的性格。少安小学毕业后,由于家里贫穷,无法继续上学,但他非常自信又自尊,他告诉父亲,他别无所求,只想进一次考场,以证明自己并不是考不上中学。结果,在全县的几千名考生中,他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录用了,这时他平静地回到农村,面对现实他相信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要让自己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在以后平凡的生活中,他务实、能干、又有清醒的现代意识,不仅成为一个样样精通的庄稼人,而且抓住机遇,办砖场、搞企业,成为一位让人佩服的庄稼人。他所有的并不只是光宗耀祖的希望,而是出众显示自己的信心和价值。贫穷、失学、失恋这些命运使他更早地领略到了挫折和不幸,但也更让他学会了平静地等待和默默地承受,城乡差别、习惯势力使他的奋斗之路充满了重重荆棘。但是面对打击,他不气馁、不忧伤,勤于思考,敢于进取,认定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息。终于这位祖宗八代都是农民的汉子树立起他在村子中的威信,使得那些村民刮目相看。孙少安又是一个极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他和他的外地娶回的妻子同甘共苦,但当日子稍好一点时,他的妻子提出分家另过,社会上外部的各种压力不能让他屈服,但这件事也使他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孝敬父母,关心弟妹,即使对村里的乡里也极富同情心。当他的砖场刚刚走上正路时,村里的许多困难户为筹钱买化肥甚至为买一点生活用品而来找他打工时,他尽力帮助他们。孙少安是一代农民的新代表。
  孙少平的一生更是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高中学习期间,他每日吃饭时总是属于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远大的理想。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田晓霞虽是调侃之言,却的确说到了孙少平的心理深处,他惟恐他自己会被农村的那种传统的意识淹没,而决定离开家乡到社会上去独自奋斗。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也树立了他的信心。当他揽工为别人当小工背石头时,刚刚走出学校的他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有叫喊一声。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也使他赢得了爱情,田晓霞不顾忌他的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的巨大差异而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掏煤的男人。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孙少平在各种严酷环境中默默承受独自奋斗的经历正是这部作品的迷人魅力所在。
  以人物的经历为经线,整个社会变迁、思想转型则构成了小说的纬线。小说中另一些人物也显得血肉饱满。田福堂这位曾是双水村的一把手,革命时代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是面对新的形势,他明显地感到了新一代的年青人带给他的压力,他也为他的力不从心感到悲哀,当他看到多年已未到过的大队部时,他为他那个时代骄傲,而对新时代则感到无能为力。可以说人物思想的变化正是整个时代意识变化的反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