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林济生,1921年农历六月初三(公历7月7日)出生于浙江海宁新仓镇。幼时在新仓读书,在学校活跃于社会工作,曾任班级班长、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长等职。1938年春18岁时,跟随父亲(我祖父)来上海学生意谋生,先在同乡开设的雷鸣灯泡厂车间做工,后任出纳;此后又到印花厂当学徒、新华照相馆当练习生;后又经友人介绍,于1941年进入国影照相馆(后改名为大华照相馆)做照相片子修理员,一直工作到1949年上海解放。
在大华照相馆工作期间,父亲于1943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以店职员为主体的进步职工团体“益友社”,在实践工作中,逐步成为了益友社照相业干事会的骨干成员。益友社每年以征募方式扩大社的组织队伍和解决社的活动经费问题。我父亲先后担任过照相业第十届征募队队长、第十一届征募大队副大队长,第十二届征募大队大队长。1948年被推选为益友社照相业社友代表,参加了益友社上海市第十一届社友代表会议,并经过会议选举,当选为上海市益友社第十一届理事会候补理事。同年又经二位中共地下党员介绍,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职工群众组织“职业界协会”(简称“职协”)。
在益友社的活动中,父亲始终是一个活动积极分子。他充分运用了他的工作热情和社会关系,发展了不少照相业的店职员参加益友社,为扩大社的组织,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秋物价上涨,失业人员增加,父亲充分利用了自己广泛的社会关系,先后介绍了50多位失业同人就业,为扩大益友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发挥了他的积极作用,是益友社照相业干事会工作的重要骨干。
1949年上海解放后,在国家号召恢复国民经济的背景下,父亲与原店内的几位店友合伙于1951年开设了“元昌照相材料行”(位于南京路北江西路上),任店经理。1956年他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参加公私合营,继续担任店经理。1958年根据上级公司的安排,调到上海冠龙照相器材商店工作,担任门市部主任,一直工作到1979年2月退休。在冠龙照相店工作期间,他努力工作,多次被评为各级先进工作者。在1979年初办理退休手续后,因工作需要,他主动提出,继续在店内无偿每天来店工作半天,不拿一分钱劳动报酬。
在1985~1987年间,父亲参与了上海照相业部分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主要从事老照片的翻拍、翻印工作,参与了上海益友社史料资料的收集、历史回忆、发表回忆文章、益友社老会员的寻找、联系、聚会、召开纪念座谈会等工作。在2007年出版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上海店职员运动战友谱——众志成城》一书中,有照片和一段文字,专门介绍了父亲的这一段对革命事业作出过有益贡献的经历。
1991年从浦西搬到浦东居住以后,在七、八十岁的高龄,他连续八年担任所在居住大楼的业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不辞辛劳,不任怨烦,上下奔波,多方联络,为一幢26层208户住户大楼的日常管理工作,尽了自己的心力,得到居委、物业管理公司、大楼居民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2013年11月15日,父亲因高龄、肺部感染,治疗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3岁。
母亲何坤声,1921年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21日)出生于浙江海宁新仓镇。
母亲年幼时聪颖活泼,善于学习,爱看古今各类书籍。受近代思想解放、妇女自立的思想影响,她从小就立志走出家庭,不做阁秀小姐,要到社会上去自创自立。在20多岁的时候,她不顾封建家庭的阻绕,自作主张报名参加了社会考试,并在当地报纸上用笔名发表了反封建的文章。1945年她考取了小学教师的任职资格,先后在浙江海宁的袁家垻小学、硖石镇米市小学任教。
1949年4月与我父亲结婚后,母亲到上海定居。在接连生下四个儿子的情况下,母亲仍念念不忘外出工作。先后在上海浙江路小学、江西北路小学等代课任教,并积极参加居住地居委工作和对**居民的扫盲工作,当选为街道“群英会”代表等。
1958年,为适应新中国建立以后出生的大批孩子的入学需求,政府扶持建立了大量民办小学。母亲进入了黄浦区牯岭路街道民办小学任教。由于她工作认真负责,又具有教学经验,所以始终是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她常年担任班主任,还先后承担了语文、图画、自然科学常识等课的教学。她白天担任十多个班级学生的繁忙教学工作,晚上还常年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直至很晚。她担任教学班的班主任,孜孜不倦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于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有些连家长都管教不了,只能来求助于我母亲。有时为寻找晚上不回家的学生,母亲会与家长一起,合力或分散单独去马路上和各个有可能去的地方寻找,有一次甚至寻找到晚上十点多母亲才回家。
母亲在1961~62年曾在黄浦区红专学院进修,相当于中师结业。在长期的教学业务中,她常年担任六年级毕业班学生的语文课教学,并且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组长,还担任学校教师的政治学习组长等。
此后,学校并入公办的黄浦区凤阳路第一小学,母亲继续任教,直至1977年5月56周岁时退休。退休时,她的二本《自然科学常识》课程备课笔记本,被学校领导留下,以供青年教师接班教学时,可以用来参考、使用。
母亲退休后,仍然积极参加了街道居委会的群众工作,曾得到街道先进工作者奖状。1991年搬到浦东居住后,母亲尽力支持了80多岁的老父亲从事居民大楼的业委会管理工作,承担了家里的绝大部分家务劳动。对晚年的父亲生活,母亲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2019年2月2日,母亲因高龄、病患,治疗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