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生,山东青岛人,满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海洋画家、一级美术师、教授、高级创作班导师、中国海洋画研究院院长、获得“东方之子”和“中国优秀民族艺术家”称号,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
作品曾在北京、广州、烟台、福州、香港等地及美国、日本举办个人展、巡展、讲学,并参加韩国、前苏联、巴西、罗马尼亚、法国、摩洛哥、新加坡、菲律宾、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联展。《金光闪烁的海洋》被从80余国作品中,严格筛选,选入世界著名的第二十三届“蒙特卡罗”国际展,曾十余次获国内外奖,其中《万里海疆图》50米长卷,是作者从1985年开始用五年时间,行程三万余公里创作的历史上第一件表现中国海疆全貌的作品,轰动国内外,因其画面中表现的“帆船”、“草屋”现已被改成度假别墅或旅游景点,故这幅作品已成为“空前绝后”之作。
中文
English
1932年 | 出生于青岛。满族。童年热爱美术,临摹家中藏画,15岁入美术社。启蒙学画; |
---|---|
1950年 | 考入部队文工团美术组,从事舞台美术工作; |
1951年 | 创作连环画《炊事员彭才》,获华东后勤文艺检阅集体三等奖; |
1955年 | 就读于西北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师邱石冥。; |
1956年 | 就读于河南省艺术学院美术系,师谢瑞阶; |
1958年 | 毕业。分配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与李绍瀚合作创作连环画《烈火凯歌》被出版; |
1959年 | 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装饰设计工作; |
1960年 | 合作国画《赛诗会》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
1961年 | 国画《师与徒》获郑州市优秀美术作品奖。考察朱仙镇木版年画。与李绍瀚合著论文《朱仙镇木版年画》,刊登于1985年《中国工艺美术》第2期; |
1962年 | 为美协河南分会会员。去伏牛山写生,创作国画《新磨》选入“河南省美展”、“中南六省美展”; |
1963年 | 《新磨》选入“全国第四届美展”; |
1964年 | 调入北京; |
1973年 | 创作新花鸟画《春耕曲》,选入“北京市美展”; |
1974年 | 调北京美展办公室工作; |
1975年 | 去内蒙古深入生活,写生; |
1976年 | 创作国画《草原新医》、《重饮延河水》选入“北京市美展”; |
1977年 | 创作《春水育春羔》选入“文革”后首届“北京山水花鸟画展”并参加六省市巡展。作品选入《中国画选辑》。去黄山、庐山、峨眉山、乐山、青城山、三峡、湘西、舟山群岛、福建沿海写生。为北京美术家协会驻会画家; |
1978年 | 国画《牧羊图》被日本长崎美术馆收藏。国画《三羊开泰图》选入“北京——东京友好城市”东京展; |
1980年 | 国画《晨光曲》选入“北京市美展”, 评为年度展览优秀作品,北京美协收藏 ,多家报刊发表,后被编入《北京画院作品选集》、《北京当代美术作品选》。去桂林、柳州、融水、海南等地写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1981年 | 国画《碧海渔歌》选入“北京市美展”,被美协收藏; |
1982年 | 应日中友协邀请为庆祝邦交恢复10周年,在日本举办“李海涛中国水墨画展”,巡展于鸟取米子境港等地。日NHK、《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报刊、电视台都做了专门介绍,展览取得成功; |
1983年 | 与张步、杨延文、朱军山、李行简、万青力、姚奎、李小可、赵准旺等9人共同举办“北京风光九人联展”,其中本人作品8件被《今日中国》和《北京日报》、《美术》杂志选用,并选入《北京风光画集》,应邀再次赴日本横滨举办个人画展; |
1984年 | 调北京山水画创作室任专业画家,国画《森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全国环保美展”优秀奖。国画《雾海渔歌》选入中国展览公司组织的赴前苏联、罗马尼亚展; |
1985年 | 日本出版《中国画家名鉴》收入本人艺术简历及作品《海鸥奏鸣曲》等两件; |
1986年 | 完成《海疆万里图》长卷构思草图黑白水墨稿(长10米,宽10厘米); |
1987年 | 为收集创作《海疆万里图》长卷资料,开始有计划地从中国18000公里海疆最北端鸭绿江桥起,经辽东半岛、河北、山东半岛、江苏、崇明岛、上海等沿海写生; |
1988年 | 为收集创作《海疆万里图》长卷资料,按计划从中国海岸线最南端—广西北海市经雷州半岛等广东沿海、海南沿海、福建沿海,到浙江沿海最终完成中国南北海疆素材收集工作,总行程31000余公里; |
1989年 | “李海涛海之恋画展”在香港开幕,展出作品40件。香港亚洲有限电视台做专题采访,十余家报刊专题报道,展览获得成功。作品《峡海渔情》选入建国40周年美展,北京画院收藏; |
1990年 | 《海疆万里图》从深入生活起历时5载,正稿绘制9个月,于11月完成(全长50米,宽90厘米); |
1991年 | 由全国美协、海军政治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北京画院等六个单位主办“李海涛海之恋画展”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央大厅开幕。首次展出《海疆万里图》长卷及沿海题材独幅画作品40件,引起世人瞩目。国内外新闻媒体近70家,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评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 |
1992年 | 从北京画院退休; |
1993年 | 作品《黄河入海图》选入“毛主席视察黄河40周年黄河画展”; |
1994年 | 作品《春曲》获马尼拉“中华逸吟神墨诗书画国际展”国际文化交流金奖; |
1995年 | 应当地美协邀请赴广东电白、博贺,写生并讲学; |
1996年 | 应邀在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举办个展; |
1997年 | 《李海涛五年磨一画》文章发表。入典《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传记》第25卷; |
1998年 | 为妻肖凯60华诞写《共甘岁月谱丹青》文章,5月19-20日在《北京晚报》连载发表; |
1999年 | 在香港与 郭怡孮、龙瑞、孙志钧四人举办联展; |
2000年 | 北京电视台《电视人物》栏目专访李海涛; |
2001年 | 10月中央电视台《五洲传讯》节目,播出《李海涛海之恋》专题节目;10月北京画院举办第三次李海涛作品研讨会,在院数十位画家参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都进行了报道; |
2002年 | 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建军50周年,海军政治部举办仪式,接受李海涛赠送《海疆万里图》长卷袖珍版作品。作者用以感谢创作长卷深入生活期间,海军给予的支持; |
2004年 | 中央电视台发表东方之子百家书画大家访谈录《潇洒道绝》,其中刊登对李海涛的评论文章及作品; |
2005年 | 香港《鉴藏》杂志开辟专栏介绍李海涛作品及文章; |
2006年 | 完成《晨光映南沙—记祖国最南端国土曾母暗沙》的创作,在《中国文化报》、《中国海洋报》发表; |
2007年 | 参加北京画院50周年“大匠之门”大型画展,创作《涛歌浪舞》作品参展; |
2008年 | 为人民大会堂海南厅,创作巨画《天涯潮海共涛声》,作品得到社会各界赞誉; |
2009年 | 完成创作《谱歌深蓝色大洋》作品,为中国海军跨入大洋战略转折唱赞歌; |
2010年 | 2月5日《中国海洋报》第五版“深篮周刊”登载“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第四届作品(厦门)展”文章、图画,同时对李海涛等画家作介绍; |
2011年 | 9月20日《中国海洋报》——中国海监周刊认为全版刊登“海之恋 恋之歌——记著名中国国画大家李海涛教授”; |
2012年 | 4月1日《三亚晨报》第8版刊登“胸似海阔 志如石坚”; |
2013年 | 4月21日,“拥抱蓝色海疆——中国海洋画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李海涛先生与夫人肖凯携中国海洋画研究院19位艺术家共展出130余件作品。同时,十几位画家还共同联合创作了关于钓鱼岛的作品。展览作品除了表现大海的秀美风光,还将触角延伸到海洋生活、管理、维权等领域,展览还邀请了三位来自宝岛台湾的国画艺术家共同参展并参与集体创作; |
2014年 | 7月下旬,由中央统战部领导和国台办的批准,在中央统战部台湾会馆的组织下,以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李海涛为团长的海洋画家代表及台湾地区海洋画家代表组成的“蓝色海洋梦交流采风团”,对台湾海岸美丽的自然景观进行采风,与台湾艺术界人士进行文化交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
中文
English
2002年作品《海疆万里图》长卷荣获第五届国际艺术博览会特等奖;
作品《海疆万里图》袖珍件获“北京国际博览会”特级金奖;
200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所颁发的“东方之子”称号;
1998年《醉涛迎舟》参加“日中水墨画第六回展”获银奖;
《碧海扬帆》获“韩国·美会98BESET日美术祭”优秀奖;
1997年《三羊开泰图》获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美展一等奖;
1996年《春潮颂》获海峡两岸书画名家联展一等奖;
1995年作品《苍龙月夜入海图》选入国家民委组织的“第一届少数民族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1994年作品《雾航》获“首届全国民族百花美展”荣誉金奖;
作品《雾海茫茫》获中央电视台“新铸联杯精品展”特邀荣誉奖;
《春曲》获马尼拉“中华逸吟神墨诗书画国际展”国际文化交流金奖;
1988年《雾翔》获“八十年代中国画”二等奖;
《山水》获“祖国环境美”二等奖;
1984年《森林》获全国环保美展一等奖;
1983年《一道残阳铺水中》获北京市优秀作品奖;
1981年作品《碧海渔歌》选入“北京市美展”,被美协收藏;
1980年《晨光曲》 获“北京市美展”年度展览优秀作品奖,北京美协收藏;
1962年伏牛山写生创作《新磨》获“河南省美展”优秀作品奖;
1961年国画《师与徒》获郑州市优秀美术作品奖;
1951年创作连环画《炊事员彭才》,获华东后勤文艺检阅集体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