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忍辱护念。《金刚经》中忍辱仙人,实是我们之良师,仙人是说法度众,反被诬蔑为调戏妇女,并用刀来节节肢解,可是仙人当时无人我等相,不生嗔恨。故知嗔毒之根在于我相,若无我相,还有谁会生气?所以生气者,只是为了它违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负了我,侵害了我,处处都是因为多了个我。若能无我,则一切烦恼,都除了根,便必然随之消灭了。正因为多了个我,于是处处有障碍。例如有人骂我是“蠢猪”,当他骂完了,这句骂人的话也当时消灭完了,何处还有这两个字的音声?“蠢猪”这句话本身就是肥皂泡(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已骂完,于是这个肥皂泡已经消灭,可是自己不依不饶,还死抱着这个已灭的肥皂泡不放,大发脾气,真是加倍的愚痴。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秉着经中无我无人的开示,来待人接物,应付一切。例如有人骂我,请问骂人的人是谁?挨骂的人是谁?那句骂人的话是什么?实际上一切皆不可得,故云:“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何苦来自己要闹个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吗?《首楞严经》云:“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我们何尝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来,所以要一心念佛,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人云:“念佛功纯,妄想自然不起。” 那还有什么脾气可发?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欲”就是贪欲。《四十二章经》说:“离欲清净,是最为胜。” 既然离欲是最胜,当然不离欲就是最为危险了。目前有许多怪现象,有些佛教徒不但不离欲,甚至纵欲,赞叹纵欲,邪见缠身,怪论惑众。初机行人,必须小心识别。所以要离欲啊,离开这些欲染。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这就是世饶王发菩提心以后的实际行动。“捐”也是舍弃的意思。世饶王就舍弃了国王的地位,这就是众生的榜样。封建社会国王是人类最崇贵的地位,同时富有四海,享受也是人间第一。他闻法后毅然决然一齐放弃,表现了真实的出离心,这是学道的基本。一个人虽在弘法利生,讲经说法,可是内心深处,总和声色货利、功名富贵、名誉地位、眷属恩爱搅成一团不能出离,那要想成道,请您等待驴年吧。
◎食欲、色欲都是欲,其中严重是色欲。《甄解》说:“爱欲是诸苦之本。” 《净影疏》说:“爱欲之心深而难越。” 佛说“爱”是最可怕,最不好办,如果世间还有另外一件事和爱欲同等地难办,那一切众生就不能成道。一切众生都因爱欲成为生死之本,若再有一件事同样严重难破,那众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这个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是要大家能够悟入佛的知见,但是佛的知见,经中说:“唯有诸佛世尊,乃能知之。” 既是众生,现在所有只是众生知见,所以要用慈悲喜舍中的舍字,你要舍掉自己的知见。许多人只是抱着自己的知见不放,根据自己的众生知见来评定批判佛的知见,他就永劫也不能懂了,所以要先舍掉你的众生情见。常云“舍身容易舍见难”,所以首先要在舍字上用功。常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就是说你先舍尽你的凡夫知见。譬如一只装满了浆糊的瓶子(佛教称为满器),你拿来装甘露,那是装不进的,必须把瓶中洗干净再说。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哪,要慎重啊,千万啊,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啊,你的思想啊!这么一句就够了,底下还顶了一句:“汝意不可信”哪,你的意思不可信哪!所以,这个也就告诉我们,你不要太主观,这个主观是非常麻烦的。至少你先客观一点哪,能够听听旁人的意见哪,不要时时相信自己,不要主观、自以为是哪!再进一步说,所有这一切,脑袋里头的产物,这些见解,都还是生死中的东西,六道中的东西,不是解脱的东西,不是成佛的东西,所以必须要超过这些。
◎“法绝情妄为真实。” 法指的一切,所有有情的、无情的、有形的、无形的种种都叫做法,不是专指佛法叫做法,或者法律叫做法,佛教这个“法”字的定义,是最普遍了,什么都可以称为法。什么叫真实?就是对于一切法都要离开情执与妄见。众生都是在情见之中,所有的见,都是众生知见。佛出现世间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佛的知见。我们的修行是什么?就是要把我们的众生知见,转变为佛的知见,就是这么一件事。所以我们要舍除自己的一切知解和成见,日新又新。修行是否得力,就看你能否去掉这些东西,破除这些东西。不是把自己的这些见,作为核心,慢慢丰富,慢慢美化,这只是自欺。譬如货物,只用名牌货的包装,实际的内含是自己的劣货,你始终是假的。你得把这个自己抛掉,无我嘛,真正要无我!没有我,还有什么见?没有我相、人相、我见、人见,不但要无相,而且要无见。众生所有都是情见,都是妄见。真实法中没有情见,没有虚妄,所以叫真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