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散乱”如有人患近视眼;“入魔”就像误入敌人的特务组织,下场就悲惨了。所以不要总是在“分别”,是好了一点,还是坏了一点?这样修好,还是那样修好?时而欢喜,时而焦虑,无时不在分别之中,处处不离有求之念,于是无上殊胜的无为法变成有为法。故夏师有句曰:“分别即是魔网”,念来念去句句都染上有为有求的色彩,焉能老实念!
◎我们凡夫应该怎么样?就应当老实念。这“老实念”三个字非常好啊!所以夏老师说:“三字真传老实念”。有一位美国来的,拿着这句话问我:“三字真传,哪三个字啊?” 我说:“不告诉你了吗?老实念。” 三字真传就是老实念,他以为……这也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也就是不相信“老实念”就是三字真传。
◎“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 这两句中,须解释的只是一个“真”字。所念句句都“真”,决定出离娑婆,往生极乐。怎样叫做“真”?现从最平常处解释:若要念得真,只要真的念。不是伪装欺人,不是走走形式,不是另有目的,不是妄求非分,不是形存实亡(所谓扛空枪),恳恳切切、老老实实信愿持名,就是真念。再简单一点,这一句你自己清清楚楚全部听到了,就是真的念了。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一念净信是信,从信起愿,所以信愿是往生的根本。所以用自己所有的善根,至心回向求生极乐。
◎这八句:“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全有了:理呀,事呀,正呀,助呀。救命的一句:“求生净刹”,坚决求生,这愿要切!愿要切,你念不念?你自然要念,那就行啊!相反哪,念得很好,你愿不坚,还在留恋娑婆呀,不见得去得了。留恋娑婆,你喜欢谁是留恋,我讨厌谁,也是留恋哪。爱和憎是一件事——情见,总之是娑婆世界人的情见。你心里老讨厌,讨厌得不得了——同样是留恋娑婆,这是娑婆世界的东西,你老是想着它,你老讨厌它,你还是想着它。你干嘛老惦着它?这就是留恋娑婆,你放不下,放不下,这就叫留恋。不是说谁跟我好得不得了,我就是舍不得他,叫留恋。一切事,你只要放不下,皆是留恋。所以要求生净刹,那就不要放不下。
◎称名妙法,以佛果德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顿显果德。蕅益大师谓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一念亦得往生;夏师云:“念佛即是自心现”;古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盖信愿称名时,即是当人妙明真心显现之时,故其功德微妙难思。莲池大师谓《观经》临终十念得生,因念者顿契理一心故,故必得往生也。至于近世念佛者多,而往生者罕睹,皆以信愿有缺故。蕅益大师曰:“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初入此门,必依乎数”。你理解的应当高,真正下手的就应当很近。要真正做到,先要重视这个“必”字,是一定要,一定要依乎数量,不可说我随意念,想念就念。有人说我老念,但现在做不到这点,说说容易,真要做到就难了。所以一定要管自己,规定一个数。虽然告诉你以后离数,但先从数开始,一定要依乎数。“日须克定课程”,要有定课,一天是三千、五千、一万、五万(《弥陀要解》蕅益大师是从三万开始,三万、五万、十万)。(说明:参看“在家人不……”两段和“掐珠念”一段;宜将念佛数目换算为时间,或直接以保证每天专心念佛的时间来完成定课)
◎咱们不拘多少,开始时各人根据自己的心愿与条件,订一个课程,由一而万,自万而亿,渐渐增加。念了,自己喜欢念,就愿意挤出时间来念,就越念越多。这样的话,“念不离佛”,我心中所起的念头,都不离开佛了,到这就是好消息了。开始的时候,一定要依乎数,这么念下去,越念越多,之后就自然而然念了。现在许多朋友都能达到这境界,自己就念了,不要管着才念,就自然而然就念起来了,就是熟了。就这么发展下去,念头就不离开佛了。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径中的捷径。《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小本《阿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这就是净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净宗的正行。先师夏莲老于正行外,兼及重要的辅行,写了两句话:“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 这两句话是一切净宗行人,背尘合觉的要径,包括了最主要的相辅的修持。上一句即是“勤修戒定慧”,头两个字是戒学,末后三个字“看经教”是慧学。“定须习,慧须闻”,多看经教,正是闻。一切依据圣言量,禅宗不立文字,但禅宗的悟证,没有不合于圣言量的。中间“念佛”两个字是核心,念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正定。念佛三昧是宝王三昧,是三昧中的王,三昧中的宝。念佛得正定,可见念佛正表定学。但念佛还不仅是定学,老实念佛就能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所以念佛也是慧学。念佛时“都摄六根”,不但不做恶事,心中也不起恶念,所以念佛也摄“戒学”。念佛虽摄戒定慧,但夏师句中,还是指出了“持戒”与“看经教”,唤起大众的重视。夏师的第二句:“察过去习毋自欺”,正表“息灭贪嗔痴”。“察过”,就是检查自己的过失,察是明察秋毫的察,要认真察看自己的过错。“去习”去掉不好的习气,一些不好的习惯叫作习气,多生多劫的烦恼,成为积习,烦恼虽除,旧习未尽,这就是习气,所以要去掉习气。“毋自欺”,要认真,不能自己欺骗自己。这句话就是不但要除贪嗔痴三毒,还要对烦恼所留的余习,都要检查除去,不可欺骗自己,这才真是背尘。两句话合起来,就是净土宗的人,背尘合觉的、全面的、具体的、必要的行持,是净土行人修行的要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