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沉着安闲

来源: 发表人: 2023-10-08 浏览量:371

沉着安闲

        ◎“沉着安闲”。这句话直指目前许多修行人的病处。有人用功,但是有急躁情绪,于是很紧张,恨不得很快就要有所成功,于是很紧张、很着急,这就是有求的心了。念佛的殊胜就在从有念暗合无念,从有求而契到无求,从往生证到无生。要沉着,沉着镇定,没有那些忧虑徘徊、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且要安闲,有的人努力,但由于急躁情绪而陷入紧张、忙乱、焦急之中,与圣教背道而驰。“安闲”两个字又进一层,不但镇定,而且是万缘都一齐放下了,无取无求,所以是天地间一个大闲人,心中只管念佛,一句圣号朗朗现前,既无挂碍又不颠倒,所以寂然心安,可见安闲二字十分重要。相反若有急躁情绪,想见佛见光,想有瑞相,这样去念,念出毛病来了,并不是念佛念出毛病来了,是你那个急躁情绪出的毛病。我们很安闲,为什么能安闲?信心哪!有信心你就很安。有人说我怎么还念不好,还有妄想,还有什么什么,就往生无分了,这是他自定的规章,不是佛的意思。蕅益大师讲得好:“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你有没有深的信心,你是不是真的发愿,真的不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欣慕极乐愿求往生呀?实际上很多人还是留恋,尽量想多活几年呀,听说那里有点气功,自己马上想去练一练呀,想长生不老,正是留恋这个世界。所以欣慕极乐,要发大愿,这多劫以来曾做过自己亲眷的一切众生都在苦海中等待我去救度,但我怎么才能度众生呀,我还是在苦海中挣扎的一个人,当下毫无能力救度别人,只有往生之后,乘佛的加持力,我就有神通智慧来救度亟待我救度的这一切有亲的人,是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大愿力呀!有信有愿自然会念,就一定往生,所以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大家想往生的话,大家先在信愿上下功夫,我这信是不是具足了,我这愿是不是真切。信愿切的话,你决定是往生,你再念的话,心里就不会急躁而自然安闲了。

  ◎还忌讳“字句模糊”。这一句佛号,声音出来是模模糊糊的,别人听不清,自己也听不清,故云:“己尚不闻佛岂闻”。

  ◎念的速度不可太慢和太急。“过缓”就给妄想留机会,造成轻忽养识的毛病。“过急”引起紧张,耳朵可能听不清楚,这就受极大的影响。所以过快过慢都不相宜,应把速度调节合度。

  ◎夏师还有偈句:“由他妄想纷扰,我只字句分明。” 对于妄想,任其自来自去,自生自灭,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进一步说,于自心外实无妄念,所谓妄念,只是自心妄动,如水生波,请问波是什么?波只是水,可见妄想也正是自心。妄想不断,只因自心习于散乱,若能老实念去,久久功纯,熟处变生,妄念自然不起。

  ◎唐张拙秀才有一名言“欲断妄想重增病”,因为“欲除妄想”,正是“去一添两”。正当念佛,又在希求一心,或卜度分别计较自己念得是否一心,这早已不是“老实念”,而是有为法了。

  ◎从诚恳清净心中发出的念佛声,自然和谐宁静,妙善高雅。这句微妙的念佛音声,经历自耳,而达本心,所听正是所念,所以自然相合,声合于心。这个声音是万德庄严的佛号,也就是万德庄严的音声,这个声音从耳根而入,是自心所念,自心念佛,自心是佛,所以自心必与所闻之声相应,声合心,心应声,故云“心声相依”。简浅说来,我念佛,念佛有声,声音又帮助了我,由我发声,声又助我,所以说是相依。这样念下去,用不着排除妄念,“妄念自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