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我心里头
◎正信是什么呢?他说这个正信跟不是正信区别就太大了。他的正信是什么呢?就是相信自己的本心跟佛的心,本来就没有分别,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证的嘛,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嘛。所以,自己的本心和佛的妙明真心本来不是两样,但是现在自己还是凡夫,还不是佛,这是头一条。第二条,就是相信自己虽然不是佛,但是我们跟佛没有一点儿隔断的地方。一个杯子里头我们倒了水,倒了牛奶,这个杯子里头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奶的地方就有水,牛奶全部在水里头,水也全部在牛奶里头。虽然现在我们是众生,我们算是水,佛算是奶,但是我们跟佛,就像水跟牛奶一样,互融互摄。这个道理是对的,因为起码我们可以相信佛的心是遍一切处,当然我们在佛心里头;再进一步,要相信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心也遍一切处。都遍在一切处,那不就佛在我心里头,我在佛心里头,一切处彼此都有?一杯之中,注入牛奶和水,杯中自然到处是牛奶到处是水,这是第二条。第三,因为我们这念佛嘛,如来悉知悉见,感应道交,所以念佛必定可以得往生之果。如是的信心叫做正信。
◎什么叫“正信”?正信二字很难,我们现在还是要增加信心,一步一步从仰信成为正信。《资粮》里引了截流大师《劝发正信文》,正信跟普通信,出入太大,此处“正信”讲得很深入,要离于八样事情。离于有无(有或没有,有无差别之见)。色即是空,色也即是有,空就是无,色就是空,空也就是色,你这个有无就离了。一和异。诸佛法身就是不一、不异,你要从它的体性说,是一,要从事相说,它就是异。故宫珍宝品里,金子打成的种种东西,解说员告诉你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什么佛的坛城,那是什么佛的坛城,这是什么佛,那是脸盆,都不一样,他说不一样很有理;他又告诉你这些东西都一样,都是金子做的,也很有理。所以,一样和不一样同时成立,说一样就是一,说不一样就是异。所以,大家一和异对立的见没有了,离开了一异。去来。法身遍一切处了,佛向哪里去,从哪里来啊?都是自身,在自身中,从哪里到哪里,这话就说不出来了,没有去来,也就没有生灭,本来就无始、无终。所以离开了有见无见、一见异见、种种的见,离开这种见,“遍一切处观于如来”,见如来在一切处,“是为入佛正信”。
◎现在有许多人,有的肯信事而不肯信理,又有人重理,而不肯信事,看不起念佛法门,认为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法。以上两类人中,后者的病更重。莲池大师说:“迷理执事,不虚入品之功。”这就是说,有人虽不信理,但能信极乐是实有,相信念佛可以往生,于是恳切发愿,老实念佛,也可以往生,所以说“不虚入品之功”,只是品位不会高而已。反之,如果只是执理而不信事,自身于理虽生浅信,但自心亦未开悟,于是就废除了修持,不肯念佛,不愿求生净土。莲池大师批评这类的人说:“执理废事,反受落空之祸。” 此处为什么用一个“祸”字?这正如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灾祸。” 执理不信事的人,谈玄说妙,自认高明,埋头研究,不去修持,一无所得,甚至拨无因果,故反而不如仅能信事的人。
◎“难思”,是难思之法,不是我们很简单的,用我们现在这个头脑去思考,能把它想通啊。那我们现在要求什么呢?能够理解这更好,如果还理解不了,就首先要仰信,因为刚才说,这(《净修捷要》)里头有的是哪部经的话,哪部经的话,都是佛所说的,我们应当知道它必然是正确的。而现在有的我已经接受了,有的还不能接受,但是我可以让大家放心,今天不能接受不要紧,只要老念,老念,都会接受,都会一天比一天明白的!自然而然地,不一定要请人讲,你只要老反复地看来看去,或者念来念去,你就变了啊。所以这个是佛恩啊!佛法的殊胜就在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