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不去想五欲六尘,保持清净心

来源: 发表人: 2023-10-08 浏览量:407

不去想五欲六尘,保持清净心

       ◎本性绝无虚妄相,缘虑是思想,分别是见解,心性中无此缘虑分别。古德教初学先从根本智下手,根本智是无知,求清净心,不准你有见解有思想,离一切语言文字,长时在定的境界。今人学佛从有知下手,有思想有见解,乃大错特错,学佛学得再好,只能称作大佛学家,而不能断烦恼、得清净心、了生死、出三界、超凡入圣。净宗修学比较特殊,人人可学,不把心住在定上而叫学人把心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心中除一句“阿弥陀佛”外,没有一点东西,此谓之有净土,有净土必生净土。(净空法师)

  ◎虽然在大众之中,我们念念是阿弥陀佛,不去想是非人我,不去想名闻利养,不去想五欲六尘,保持清净心。(净空法师)

  ◎无论什么念头起来,立刻转念阿弥陀佛,久久自然无念,决不能夹杂求一心的念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不但身没有,能思惟想象、起心动念的心也没有,这是事实真相。把幻有不实的东西当作真有,无量无边的苦恼就此而生。若豁然明白,就得大自在,才晓得事实真相,然后我们在这个世间天天玩耍,游戏神通,快快乐乐,永远没有苦,因为我们过的是一如不二的日子,“一如不二”是诸佛与大菩萨的生活,提升自己过佛菩萨的日子,不再搞六道轮回。“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知道念与无念是一不是二,就觉了,所以,有念不怕,只怕不觉,觉了就是佛菩萨,不觉即是生死凡夫。众生与佛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净空法师)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而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言量也。现量者,谓亲证其理境也。比量者,借众相而观于义,用比喻而通晓理。圣言量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千经万论,皆如此说。从上现量、比量与圣言量来看,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确然不虚。(夏莲居居士)

  ◎学者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此二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绕。但有一毫凡情圣解,夹杂于念佛中,即是自欺,即非老实。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事未至勿将迎,事已过勿留滞。坦坦荡荡,鉴空衡平,即第一念也。若计较人我,瞻顾得失,或牵于感情,或激于意气,则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理,第二念是欲,循欲即暗,循理则明。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夏莲居居士)

  ◎念佛时,一切莫管,字句分明,平平常常,老实念去,即所谓第一念也。若矜躁卜度,希冀玄妙,或计功求速,或背境向心,即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随识即染,依智则净。(夏莲居居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