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这三句将五德(温良恭俭让)、三福、六和敬都包括在其中,意义无限深广,这三句是修行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地,都必须遵守,决不能违失,我们的功夫才能得力,修学才会有效果。对我们现前学佛而言,此三句经文实在是无比的重要,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过错,自己并不知道。一切错误的发生都在妄想执著,一念私心,自己平日修学固然不错,但是不知不觉就障碍了别人。真心本来不动,本来没有念头,动念就是无明,念头就是妄想,有念皆妄,有念无念、非有念非无念,都是妄念,离一切妄念,才是佛在大乘经说的“正念”。“正念”的意义很深,“正念”是没有妄念,就是自性起用。此处最易错认,因未离心意识故,以为正念还有个“念”,那就错了。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算不算正念?如果以绝对的标准讲,这句“阿弥陀佛”还是妄念,清净心中没有阿弥陀佛。为什么净宗将这句阿弥陀佛当作正念?因阿弥陀佛名号虽是妄念,此一妄念最接近正念,故净宗用此一妄念的方法达到正念。(净空法师)
◎般若要是离开净土,决定得不到究竟,就和《华严》一样,《华严》到最后,要不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不能圆满。所以,净宗是真正的大圆满,真正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果位。(净空法师)
◎“便是观照般若正智,便是即念离念,二边不着”,这个功夫就是我刚才讲的,念头一起,立刻换成阿弥陀佛,一换成阿弥陀佛,妄念没有了,离有,一句阿弥陀佛提起,又不落空,空有两边不着。何况这一句阿弥陀佛真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名号是性德之称,不是普通名号,普通所有名号都是假的。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是指一般的名字相。马鸣菩萨也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告诉我们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而自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由此可知这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名称都是假名,唯独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真的,纯真无妄,这不是假名。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念阿弥陀佛就真正两边不着,回归自性了,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净土。(净空法师)
◎虽然生心,要“无住”,才与真相、实相相应。生心,有住,不是真相,无住,不生心,也不是真相,一定是生心无住、无住生心,才是实相。如果契入“无住生心”,二而不二,实相就现前了,实相现前就是自性现前。宗门讲的“明心见性”,就见性了;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就证得理一心。无住与生心是一不是二,如果说是两边,不能成为一桩事,就没有见性,没有得一心,能把这桩事看出,原来是一不是二,就见性了。(净空法师)
◎盖放下一切,即是“无所住”,一句佛号声声相继,即是“生其心”。(黄念祖居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