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湛寂虚灵。湛寂是自体,虚灵是起用

来源: 发表人: 2023-10-06 浏览量:1029

湛寂虚灵。湛寂是自体,虚灵是起用

       ◎湛寂虚灵。湛寂是自体,虚灵是起用。我们的心不湛不寂,我们的心起用不虚灵。学佛没有别的目的,恢复自性而已。恢复自性就是恢复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正如马鸣菩萨所说,你本来具足的一定可以恢复。换一句话说,不湛不寂不虚不灵,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把它丢掉、舍掉,本来有的一定可以恢复。学佛人讲信心,信心的建立,就建立在这一句上。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现在迷惑了,相信这个迷惑绝对可以舍弃,相信佛绝对可以恢复,这才叫信成就。(净空法师)

  ◎要你放下人我、是非、好恶,并不是要你不辨人我是非好恶,而是要你虽然明辨人我,却不随人我转,不因人我起烦恼。不为境转,不生烦恼,才能一心念佛。然而怎么才能不随境转,不生烦恼呢?只要你于人我、是非、好恶不起憎爱二心,便可不随境转,不生烦恼了。也就是说,于人我不起憎爱二心,便可一心念佛了。(智谕法师)

  ◎我们六根要懂得观照,不但眼是观,耳也是观,用智慧、道理更是观。观照外面境界,怎么个观法?《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时一切处常常作如是观,你就会开智慧,你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染污了、迷惑了。无论是人、是事、是物,都能够想起是“梦幻泡影”,这就是观照的功夫。能观照,知道人、事、物都是“梦幻泡影”,当然就能万缘放下,然后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呢?(净空法师)

  ◎学佛千经万论就是令人求清净心,即无分别智,是真正的智慧,即是“照见五蕴皆空”之“照”。一动分别心即照不了,心地染污即照不见,心放不下即是染污。念佛一心不乱即是信心清净,一天念十万声而仍有烦恼,只是培福报,不可能往生。(净空法师)

  ◎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现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还是一个心念。念佛的因现念佛的果,所有一切众生的果报,都是因果相续。因变成果,果变成因,就是因果的轮回相续相。虽现相,了不可得,相是幻象,是妄想。这件事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心自然是清净、真诚的。清净、平等、慈悲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性德就流露。于一切众生,不论喜欢的也好,不喜欢的也好,讨厌的也好,不讨厌的也好,一律平等看待,平等照顾,平等帮助,这是觉悟的人。(净空法师)

  ◎所以,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一心,用我们净土宗的名词来讲,大家比较熟悉,我们就是修一心。一心是真心,一心是永恒不灭、不坏、不变的;二心会变,二心是妄心,是会变、会灭、会坏的,是无常的;一心是真常的,我们求这个。必须要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般若经》上讲得清楚、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说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的,你要去追求它,你就错了,它是假的,求得到求不到?求不到。真的你能求到,你能永远保持,假的决定求不到,决定保不住,刹那生灭,你怎么能保得住!(净空法师)

  ◎如果真正通达明白事实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的态度完全变了。从前斤斤计较,觉悟之后,大而化之,不再计较,不再分别,不再执著,你的心情完全不一样,所以觉悟的人过佛菩萨的生活。迷惑的人,现在迷惑的人过什么生活?过三途的生活,不是三善道,三恶道的生活,那个可怜!他所想的,他所看的、所说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三恶道。六道凡夫要想心在顺逆境缘当中,要能做得了主,那不是容易事情,这要功夫。这是什么功夫?头一个,你要有正确的知识,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二个,要能控制你的欲望。人为什么有七情五欲?都发生在欲望上,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欲望要不除掉,六道轮回就出不去,就这么个道理,往生也不行,阿弥陀佛拉不动。但是极乐世界往生它有个好处,在往生那一刹那,我这一刹那放下了,马上就被拉走了,第二刹那妄念想起来,已经到极乐世界了,不要紧。可是你想想看,有几个人有这么幸运,能在临命终时,人家助念这时候真的放下,不要多,只要一刹那,他就走了。怕的是你这一刹那还是放不下,你就去不了。(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