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动念要为法界一切众生
◎布施涵盖了菩萨一切的行门。起心动念要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不能说这个讨厌,那个看不顺眼,不可以!你的心量太小了,修得再好,你的果报在人天,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心量太小。我在以前讲经的时候也用比喻说,我们心量要扩大,大到怎么样?大到把六道挤破,就超越了,把十法界也挤破了,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十法界破了,出了十法界,就不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你看看人家这里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真法界去了。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这就讲的是遍虚空遍法界,这身心一性,无碍遍周,这是佛境界。事实真相是什么?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切人都不是外人。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这还隔了一层,父母不是自己。佛这个比喻,让你去体会,什么时候你真正体会到是一体,比父母还要亲切,那恭喜你,你成佛了。为什么?你证得法身了。什么是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的身,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一样。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什么?是我这个身体的细胞,是组成我这个身体里面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离开一个,我这个身体就有病,就不健康了、就不健全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连一草一木、一微尘都是自己。《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情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植物、矿物,一草一木就跟我们身上的汗毛细胞没有两样。你什么时候能体会到这个道理,什么时候能契入这个境界,肯定那就是我、就是自己,你想,你会死吗?你不会死,你没有生也没有死,不生不灭,这是真的,这是真我。凡夫迷在哪里?真我里他抓了一小撮,他认为这是我,把真的我忘掉了、丢掉了,错在这里。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还要跟人划界限,还排斥这个、排斥那个,造无量无边罪业,这个罪业是冤枉造的。有没有改变事实?没有改变事实,事实还是事实,法身还是法身,法身绝对不受丝毫破坏,只是你自己迷惑颠倒,你不认识你的法身,你不认识你自己。你在六道里遭受这么多的苦难,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 这种人真可怜,不了解事实真相,不认识自己。(净空法师)
◎“反闻闻自性”,怎么反闻?“反照”就是反视,我们的眼睛怎么能回头看自己?难在“反”字。反的意思是不看相,要看性,是从相上反归自性,就成功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菩萨为什么觉而不迷,就是懂得反照,懂得反闻。反闻与反照是一个意思,这个反是从相上见性,反过来见自性,性是了不可得。佛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是一剎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这些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导我们“无住”,因为这个相相续不断,所以佛教导我们“生心”。生心、无住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证明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若能明白这个道理,见色闻声观察剎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这就是反闻,就是反照,自己的心立即平等,决不会执著,因为了不可得。不但外面境界相了不可得,能见能想的心也了不可得,内外都了不可得,就证入实相。“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现前。这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修行的方法。我们凡夫很可怜,见到相,随着相转,听到声,随着声转,这个好听,那个不好听,烦恼都起来。诸佛菩萨是听而无听,视而无视,因为反闻闻自性,都归到自性,自性了不可得,万法平等,当体即空,这样的心多么干净,得大自在!(净空法师)
◎一心就变一真法界,二心、三心就变十法界,所以“境随心转”。修行是心重要,境不重要,要知道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就是念头。把恶的念头转变为善的念头,恶境界就变成善境界,转三恶道变成三善道。把染的念头转变成净的念头,就是把六凡法界转变成四圣法界,六凡是染,四圣是净。从心上转,心转,外面境界就转。(净空法师)
◎欲见真如本性,必须离名绝相,破除我见,我见不除便生分别心,起念即着相。我见是无始来的病根,不易破除,不过为人处世应知万事皆空,与我无涉,人情世态随缘应付,事来即应,不为所动,应完便了,心不着相,条理井然,毫无废事,时时均在修行,处处皆是佛法。(净空法师)
◎佛教我们一定要“离相、离念”,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无论修学哪一种法门,都离不开“离相、离念”的原则。这桩事,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确是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生活幸福美满、自在快乐的最佳方针。贵在我们自己能善巧运用,就是真正的修行。愈是运用得恰当,运用得纯熟,不知不觉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就是“转识成智”,就是“转迷成悟”,就是转凡夫的生活为诸佛菩萨的生活。(净空法师)
◎清净心就是道场,慈悲心就是道场!(净空法师)
◎忍辱是定的前方便,“能忍最胜寂灭法”,忍清净寂灭,把心安住在清净寂灭就成功了。学佛要受得了寂寞,心忍得下来是初步功夫。修定下手之处即是忍,忍之相是平等。(净空法师)
◎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也是一切恶行所由生。嗔是障定的,定好不容易修成,嗔心一起,一切都完了。忍耐是对治嗔恚的,什么境界现前均不能起嗔恚心。(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