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处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缘”很重要,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能够认识缘,一切法就不会有障碍,这是佛法常讲的“观机”。能够真正把“缘”字参透,世出世间法自然得到大自在。今天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人、事、物,都是自己过去世造的业果,所以要心平气和,逆来顺受。知道逆缘可怕,自己就要更警惕,不要再造恶业。如果不能忍受逆缘,起怨恨心,造的业就更深了,所以“忍让”很重要,什么都要能忍,什么都要能让。随缘消业,绝对不可以怨天尤人,否则冤冤相报,只有愈来愈惨烈。存心要仁厚,别人对我不好,自己还是保持清净、快乐,如果怨恨在心,将来一定有苦报。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净空法师)
◎佛所讲法教我们利益众生,当然与自己的利益要相违背,我们在心理上要克服,现在人讲牺牲奉献,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众的利益,这是佛教导没有觉悟的众生。已经觉悟的人不需要再教导,他自己所思所作所为自然相应,与佛菩萨所说的相应。中国谚语常讲(这都是智慧的言语),“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是化余怨的方法,是从自己本身做起,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做起,处事待人接物姿态要低,惹起麻烦的时候,都是贡高我慢,所谓是不能忍让。你只要能忍、能让,什么都化解了,再大的怨恨都化解,化解之后再见面,朋友了。对人,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是这一生,生生世世,不定在哪一世有缘又碰到一起,碰到一起,机缘也是不容易。我们晓得,人死了之后,轮回有六道,到底到哪一道去,各人造的业不一样,人道的寿命不长,其它任何一道,寿命都比人道长,要是走了不同的道,你想想看,什么时候又搞到一道聚会?非常难得。过去世的极大的冤家,我们这一生碰到也要珍惜,好不容易遇到,何必要两个作对,彼此两方面都痛苦?为什么不和解?我们互助合作,我们双方都快乐!所以你总要想通,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最怕的是钻牛角尖想不开,那就苦了,自己苦,也叫别人辛苦,这又何必!(净空法师)
◎佛教我们要舍争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身心清净,这样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对你也无可奈何。为什么?虽然过去生中有这些业因,这一生中没有缘,他也不会来报复。过去的冤家债主借理由啊,他才有报复的机会。这个理由就是缘,要把缘控制住,没有恶缘虽有恶因,也不受报。也就是说不给冤家债主抓到把柄。(净空法师)
◎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障碍都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都是因缘果报。缘里面有善缘、恶缘,所以当我们遇到恶缘现前时,晓得恶的果报是过去有恶缘,别人对我不高兴,有忤逆之事,一笑了之,知道这笔帐消了。假如我们嗔恚心再发起来呢?那好了,这笔帐又要加上了,不但消不了,麻烦还在后头。为什么不让它消掉?欠财的还钱,欠命的要偿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只有真正觉悟的人,这心很清净,很平淡,善缘来了,也没欢喜心,恶缘来了,也没有嗔恨心,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和光明。心清净,对这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不能有嗔恚,不能有嫉妒。(净空法师)
◎缘起性空,一切法是因缘所变现出来的,缘无自性。因为他知道一切法无我,他就不执著了嘛,自自然然就能离相离念,那这个功德就大了,因为离相离念就能见性。(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