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念佛非常重要,其功德无量无边,无比殊胜,不但这一生的业障能消除,无量劫的业障也都能消除,而消除就在一念之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就是与佛心相应;念念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就是与佛愿相应;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就与佛行相应。妄念是从业障变现出来的,妄念就是业障,所以,我们念念都是佛,妄念就没有了,业障也就消除了,不念佛时,有妄念就是业障起现行,所以要常念佛,不可间断,业障才能消除。“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一定得力,这是念佛的秘诀。(净空法师)
◎在这一个社会、这一个时代,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乱世,真的是天下大乱的时代,生活非常的艰苦。世界有许多落后的地区,我们就不必说了,像美国这种先进的国家,我们仔细观察这边大众的生活,还是苦,真的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我们还以一部分时间用在“解”上,实在讲是相当可惜!应当把精力用在行门上老实念佛,这一生当中取得决定的成就。就像古时候祖师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自己下定决心,一门深入不求解了,时间精力都用在行门上死心塌地念佛,这是求得决定成就的唯一方法。用什么态度去修行?要“和”、要“正”。“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中道”,不缓不急,用这种心态。“正”是决定与佛的教诲相应。解悟之徒不了生死!(净空法师)
◎“无住”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心里不染著六尘,干干净净;“而生其心”就是生念佛之心,生专念阿弥陀佛之心,就能成功。……自己决定不要勉强,不要刻意压伏烦恼,这样不好,将杂念、妄想转过来就好。若想断它,麻烦就来了,一转,什么事都没有。无论什么念头起来,转念阿弥陀佛就好,不要去断那个妄念,根本不理妄念,第二句就换成阿弥陀佛,这样稳稳当当,不会出事。……念佛,老实念下去就好,就如法。要是常常挂念着,我念那么久还没得一心,几时得一心,都是打妄想。念佛最忌讳夹杂,还夹杂什么时候得一心,功夫就破坏了。老实念,根本就不要问,自自然然得一心。如果有得一心的念头梗在那里,则念一生的佛都得不到一心。障碍在此,不可不知。(净空法师)
◎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 本有当然可以恢复,本无当然可以断掉,我们一定要相信,这叫做自信,信自己。佛法里面讲信心,信解行证,第一个就要相信自己,然后相信诸佛菩萨能够为我们做增上缘,能够帮我们的忙,帮助我们自信,帮助我们自悟,帮助我们自修自证。一切要依靠自己,不依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净空法师)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印光大师)
◎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印光大师)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宝静法师解:凡能念佛,不拘定散,无不灭罪),但不定往生(宝静法师解:明散心念佛不易往生。说明:即可能往生也可能不往生,须由信愿真切与否和临终之念决定)。以悠悠散善(宝静法师解:似有若无,漂泛不专心念佛也),难敌无始积罪故(宝静法师解:散心念佛,为有漏善,其力微薄,难敌无始以来所积重罪,故临终被累,不能往生)。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宝静法师解:明罪性无体,唯一心念佛能破。说明:即深信切愿并念至一心不乱必定往生)。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 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 答:平时也。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 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 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 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蕅益大师)
猜你喜欢